#香港无线电视TVB的经典大剧你最中意哪个,为什么?#
一、后宫中的市场与竞争
在后宫中,我将如下事物与经济学中的基本名词做了个等价:
原始资本=后妃的美貌+智慧
商品(新资本)=荣华富贵、权势
旧货币(一般等价物)=皇帝的宠爱
新货币=皇帝的尊重
之所以把这两样作为货币,是因为后宫中这可以换取一切。
解释:如果将每位后妃譬喻成为一个商人,那麼她的资本就是与生俱来的美貌和智慧。
这里与真正的经济市场不同的是,这个市场中不存在马太效应,相反,无论拥有多少资本,只会渐渐变少。这里的转化过程为“资本——货币——商品”,但此时货币与商品并不能转换为资本。所有“商人”的目的就是,在资本消失之前,积累起最多数量的商品。
这个过程比较类似西方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财富,他们的“资本”就是先进的武力。在这个过程中财富被看为商品,而这些商品最终成为了另一个阶段的资本。
中国有句古话“钱而生权,权而生势,生生不息”,这句话其实阐述了“货币——商品——货币’(货币+Δ货币,即剩余价值)”的转化过程,在后宫中同样适用。当每位“商人”的原始资本用尽后(年老色衰或皇帝驾崩),她之前积累下的商品此时转化为资本。依照“钱而生权,权而生势”,她的资本同样会经过“新资本(商品)——新货币——商品’”的转换(权势必然会引起皇帝的尊重)。由於这些商品在普通市场中就是货币,所以后宫其实是一个叠加的市场——在普通货币之上还有一个抽象的货币。由封建制度我们可以知道,Δ货币代表的剩余价值来源於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
二、不完全竞争,垄断与寡头
剧情:《金枝欲孽》第30集
皇后:这麼多年来,你同本宫处处作对,你好大的胆子!
如妃:是又怎样?是娘娘认为如玥不配,还是娘娘你现在害怕了!人老了就要认命,诡
计技穷,事未如愿就要认输!
皇后:你……
如妃:你放心,这个后宫,从来就只有你同我两个在这里斗,以前如是,现在如是,以后亦如是!娘娘你往后的日子,最好要想清楚,怎样再为我这个钮祜禄如玥而头痛更好了!
后宫绝对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在《金枝欲孽》中,存在两大寡头:皇后和如妃。皇后早已进入新资本阶段,而如妃尚处在以原始资本积累新资本的末尾阶段。
这两大寡头的统一特徵就是:原始资本已经耗尽或将要耗尽。
她们没有意识到,其实权势此时可以作为新的资本,所以不约而同的决定寻找年轻貌美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傀儡,这便为秀女的上位提供了机会。
玉莹原本想依附如妃上位,但如妃失势之后,她却转投皇后麾下,对如妃落井下石,这是因为,此时的后宫,已经成为了皇后的垄断。虽然她并不得宠,但是势力却异常庞大,可以控制整个后宫。
完全垄断中,由於已经没有人可以制约垄断者,所以每个人想要获得利益,必须经过垄断者的同意,这无疑成为了“华山一条道”,大大增加了难度。而且,完全垄断者可以为所欲为,无限大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面对皇后的图谋堕胎、趁乱杀人,众人唯有逃跑这一种办法,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原因了。
三、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非常经典“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於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看不见的手”是指,在每一个理性经济人只会利己,但在利己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
在后宫中,后妃(商人)对皇帝(消费者)百般温柔,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皇帝可以给予她们想要的东西(货币)。后妃的人数越多,皇帝的选择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是形成了“买方市场”;如果后妃人数很少,竞争就不激烈,就会形成“卖方市场”。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参与者的质素都会得到提高,而无法达到要求的参与者会自动退出市场。
然而,“看不见的手”仅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而在《金枝欲孽》中,这个市场根本不可能存在——买方是垄断的,而卖方也可能是垄断的。只对於卖方而言,完全竞争仅仅出现了一次,就是第7集中册封答应的大典。在这个大典上,每位秀女的地位均等(如妃和皇后两大寡头无法干涉竞争),都无法左右市场。另外,剧中皇帝(其实他是个路人…)的喜好比较大众化,这使得秀女中的竞争更趋向于完全竞争。利己心迫使每位秀女都要尽全力自我增值,因为价值低的最终会被淘汰,这在客观上增加了这个市场的整体素质。
四、沉没成本
剧情:《金枝欲孽》第8集
侯夫人:你这条路,走的真不容易,为娘真是难为你了 。
玉莹:额娘,昔日的事悔恨难改,今日女儿一定会在这里,为你讨回公道。更何况如果不是额娘千叮万嘱,要女儿多带些银两入宫,女儿又怎会事事这麼顺利。
侯夫人:我就是害怕他们只会认钱不认人。玉莹,这儿是最后一笔。
玉莹:最后一笔?
侯夫人:上次你带进宫的银两,我已经把私房钱以及嫁妆花的十之八九,这次倾尽所有,还向京中的娘家商借,才筹到这笔钱,你先收下。这一笔钱,对於你的将来,比留在我的身边来的重要。
玉莹:女儿定会好好利用这笔钱。
孙白颺: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她娘亲?
安茜:其实玉莹小主母女俩,只不过是表面风光。侯夫人只不过只总督大人的四房小妾,在总督府地位低微,所以小主入宫后,事事进取,为的只不过是想她额娘在家中有吐气扬眉的一天。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支出。
通常人们对沉没成本有两个评价:①如果最终成功了,会说因为沉没成本已经太多,不得不坚持下去;②如果失败了,会说当初不应该纠结于沉没成本,应该“壮士断腕”,将损失降到最小。
沉没成本一方面激励人,一方面又困住人(沉没成本说:关我啥事啊?!)。
玉莹入宫后的努力一方面是为额娘争气,但在那一次与额娘的会面后,她会更加努力,因为已经花出去的钱已成为了沉没成本,而且玉莹至孝,这笔钱对她的意义重大,沉没成本就更庞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时的沉没成本属於哪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立刻否定掉②——不是什麼经济学或者博弈论的原理,封建制度决定了入宫是女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所以玉莹不可能,也不能选择放弃。
综上所述,此时的沉没成本是马入夹道——无法回头了,这样的决定有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但更多的是“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无可奈何。
五、多人互斗的困局
如果博弈的参与者只有两个,胜出的往往是较强大的那个,但如果博弈的人数比较多,最强大的那个很有可能遭到其余所有人的群起而攻之,甚至有可能最先被消灭。
《金枝欲孽》第5集中画像一事就是一个例子。玉莹本该是最漂亮且给出贿赂最多的一个,但是她的优势遭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反对,所有人一起给画师贿赂,结果她的画像被画得最丑。
关於23集-24集玉莹安茜尔淳三个人的首先分析一下现在三人的实力对比。尔淳已经过气,并且已微有厌倦斗争之情,毫无疑问她排在最末;安茜正得宠,不过从对话中看来,她不想与太多人为敌,斗心不强,排第二;玉莹在安茜的冲击下仍未失宠,且记恨尔淳和安茜,报复心重,排第一。
三人实际的决策:玉莹对安茜说过,皇上对安茜只不过是贪一时新鲜,假以时日胜者依然是她,并且她并没有与任何人结盟的打算,说明她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只要三人各自为政,胜者必然是她;安茜并没有答应尔淳的联盟,而且她想保持一个左右逢源的状态,不想挑起争端;尔淳一开始的决策就是观望,但是迫於徐公公的压力,她转为主动出击,与安茜联合但遭拒。
从决策矩阵中我们看出,玉莹的最优策略是不与任何人结盟,各个打击;安茜的最优策略是连同尔淳除掉玉莹,因为她与玉莹有仇,玉莹不会与她保持良好关系;而尔淳,她应该暂时韬光养晦,因为安茜和玉莹的恶战在所难免,坐收渔利是她最好的选择。
对於三人对策的分析:玉莹的对策是正确的,这个策略是优势策略,只是实行方法上出了大问题。安茜的决策太错了,在这个困局中,既然个人力量无法解决,合作关系就尤为重要。以玉莹偏激的个性,安茜已经不可能,也不可以再与她结盟——玉莹宁愿放过尔淳而在背后捅安茜一刀。这个劣势决策使得安茜在一开始就处於劣势;尔淳的决策也是错的,本来她实力最弱,最好的方法就是抽身于外。但是由於玉莹—安茜联盟的彻底破裂,尔淳可以乘虚而入,拉到安茜这个合作夥伴。如果安茜理性考量的话,这个联盟会很稳固。无奈安茜仍心有愧疚,所以尔淳在谈判(上面的对话)中处於劣势,必需以威逼利诱的方式,结果仍未成功。
综上所述,在这个决策中,玉莹的决定是正确的,安茜由於对玉莹的歉疚而选择了一个最劣势的策略,尔淳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徐公公的急功近利(玉莹的安茜的报复是必然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使她选择了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