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上来六分钟左右,余则成和翠平在核对背景资料,其中翠平说了这么一个事情,余则成的哥哥前年逃荒的时候死了。
当时是1946年,前年就是1944年,那一年为什么要逃荒呢?原来从1942年到1944年,中国北方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许多地方粮食绝收,加上战事正急,民众饿死的不计其数,甚至发生易子相食的人间悲剧。这个灾情也波及到我抗日根据地,面对如此困难的情况,边区政府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灾情,维持了当地社会稳定,这也是后来边区的群众基础变得极好的原因之一。
边区政府
本集到十六分钟左右,吴敬中为翠平接风,席间宋桥山引用了一句宋美龄说的话:一个人要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进入新的生活!
这句话大约说的时间在1934年前后,当时国民政府推行了一项为期六年的“新生活运动”,旨在改造中国家庭的原本特色,推崇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事实上,作为这个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进行基督教的推广,1930年光头已经接受洗礼,宋美龄一直是基督徒,所以这项运动背后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的。但是对于社会,为了显示这是一项“纯中国人的运动”,宗教推广的色彩被刻意冲淡了。
宋美龄
国民政府推行这项政策的原意,是改造当时中国的对外形象,使中国和美国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差距缩减,以此来获得美国的同情,继而进行经济军事援助。但是美国方面迫于当时的形势并没有完全援助中国,推动“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新生活运动”逐渐变为妇女组织进行的战地服务、伤兵慰问、难民救济、保育童婴、空袭救难、征募物品和捐款等等与战时支援有关的活动。
宋美龄的意愿是通过“新生活运动”让国人脱胎换骨,进入新的生活,但是方法不得当,群众接受度低,反而很多官员用这个思想外遇婚变;但是后期转化为抗日运动,有利于国家,这个运动可谓毁誉参半。
上海妇女战地服务团
本集到十八分钟左右,特务向吴敬中汇报左蓝当时在重庆的情况,说她经常去曾家岩和红岩村活动,现在已经去了延安,以这些情况,吴敬中是很容易推测出左蓝的共产党员身份的。
曾家岩50号就是重庆周公馆,我们之前介绍过了,这个红岩村则是当时八路军驻重庆联络处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
重庆周公馆
当时所有国民革命军各集团军在重庆都设有办事处,八路军的办事处就设在红岩村,所以红岩村在那个时候就有重庆的小解放区之称,而南方局秘密设立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1939年,目的就是在国统区有一个可以和国民党直接对话的窗口,机构位置就秘密设置在红岩村内。
红岩村的红色属性在重庆前后历时7年多,直到1946年才从重庆迁往南京,几乎经历了抗日战争大半个过程,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红色记忆。现在去重庆旅游的朋友,记得可以去看看,这两个景点现在好像属于一个景区。
红岩村景区
本集24分钟,余则成第一次摇床,有热心网友@趣味纯真之前提出问题:余则成和左蓝是爱侣,两人没住在一起,又是在那个年代,应该不会有男女之事。后来和翠平假扮夫妻,余则成摇床假装夫妻生活以迷惑监视的军统特务,这个情节余则成做的自然而且笃定,请问余则成的相关知识是哪里得来的?
一对
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我觉得余则成和左蓝是有过夫妻之实的,原因很简单,在余则成和左蓝在南京陕西会馆相遇的时候,余则成问了一句:这是你们的美人计吗?再不懂世事的人,都不会把抱一抱亲一亲归入美人计的范畴吧!所以这一点是可以坐实的。另外,余则成是受过训练的特工,如果一个特工,连这样的生活细节都把控不好,那也太匪夷所思了。
摇床
本集31分钟,有个特别有意思的镜头,翠平拿了余则成的微型手枪比划,大家注意一下她拿枪的手势,枪体并没有垂直于地面,而是和地面平行,这个细节设计得太好了。从翠平游击队队长的身份,到她举枪的这个动作,我可以肯定她使用的武器:驳壳枪!
大家看图
那为什么驳壳枪需要横着拿呢?原来驳壳枪因为设计缺陷,每打一枪,枪口就会向上猛烈跳一下,如果枪身和地面垂直,不利于连续射击。而枪身如果平行于地面,枪口的跳动就形成了扫射的优势,如果右手持枪,手心往上是向右扫射,手心向下是向左扫射。
所以,横拿驳壳枪是一种特色。此处不由从心底赞叹编剧导演的严谨,这小细节我给满分!
这一集的几个要点就分析如下,希望大家踊跃留言,帮助我做好这个系列!
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