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1.同样想要影响皇帝的思维,曹贵人和甄嬛都比皇后高明。
2.曹贵人的“怜子之心”,不着痕迹地黑了华妃。
3.甄嬛再次提点浣碧。
4.皇帝看似宠爱华妃,实则对年家兄妹都不满。
5.甄嬛设计阻碍华妃协理六宫。
6.浣碧勾引皇帝被打脸。
7.果郡王想讨好甄嬛,却招惹了浣碧。
皇后来报告温宜公主马蹄羹事件的调查结果。皇帝早就知道真相,刻意把年羹尧的折子给皇后看,恐怕就是希望皇后不要追着华妃不放。可皇后还是不依不饶,说御膳房的小唐主动顶罪。
华妃陷害甄嬛的时候,说御膳房的人精于此道,断然不会出错。现在小唐出来顶罪,这不是把皇帝当傻子吗?华妃的脑子真的太简单了,前后想一下也就知道曹贵人给她布了个多白痴的局。
皇帝问皇后,你怎么看。这个语境很像分螺子黛的时候,皇帝那句“再者...”
敬嫔是识时务的人,能给出皇帝满意的答案,可皇后连敬嫔都差得远,说此风不可长。皇帝可是反复渲染年羹尧的奏折啊,这相当于送分题,皇后居然都没答对,还要让皇帝再给皇后划一遍重点。
皇后还不满意,跟皇帝说,好生安慰莞贵人,想用甄嬛的宠爱来牵制华妃。这样聒噪又不善解人意的黄脸婆,皇帝当然不喜欢了。
同样想影响皇帝的思维,来看看曹贵人的说话艺术。
1.关心:
天热,皇上批奏折容易上火,臣妾剥了清心的莲子。
皇帝很受用:难为你了,剥这个东西最伤指甲。
2.别出心裁:
皇上平时都是喝莲子汤,臣妾把莲心都剥了,别有一番风味。
皇帝受用之中又来指导:只是莲子没了莲心,少了一番风味。四郎果然品味独特,我吃新鲜莲子时从来不吃莲心。苦得要死,有什么风味。
3.婉转引出话题:
莲子之心最苦,旁人不能体会,所以便剔除了。
皇帝领会精神:莲子之心已无(一语双关,隐喻华妃),你怜子之心却是良苦。
4.通过皇帝考验:
皇帝提起景妃的事,问曹贵人怎么看。皇帝怀疑曹贵人身为人母,为了争宠陷害甄嬛,不惜伤害亲生女儿的身体。但他想给曹贵人一次解释机会。而曹贵人抓住这次机会,把锅全都甩到华妃头上。
看第三张图,曹贵人说“除非不是生母”,语气重了,又紧盯着皇帝,说明这句是重点。曹贵人在强调,只有华妃这样的人,不是生母,才会不顾惜孩子的身体。
皇帝果然相信了,发话让曹贵人把孩子带回去。
有人说, 苏培盛这时候提起曹贵人的表现,是想阴华妃一把。我觉得并不是,华妃一向对苏培盛挺尊重的,那时候年羹尧也没有得罪苏培盛,他没有阴华妃的理由。
苏公公不是没话找话,而是不得不说。
皇帝此时心情很差,皇后不识大体,华妃还屡次生事。后宫两个掌权的人都这副德行,他哪能不灰心。如果苏培盛不陪着开解一下,皇帝压着这口气,说不定会把他当出气筒。所以苏培盛假装傻白甜,引皇帝把不满说出来,把情绪缓冲一下。
再者,他对曹贵人的疑心还没有打消,苏培盛也需要把他的观察告诉皇帝。在皇帝的思维里,如果温宜马蹄羹事件是华妃和曹贵人共同策划的,曹贵人用莲子大招,不过是想撇清关系。以曹贵人的心智,得到皇帝信任后,高兴是高兴,但是不至于表现得太飘。
而皇帝没想到的是,虽然马蹄羹事件是曹贵人的手笔,但温宜在华妃处确实受了迫害,所以曹贵人得知可以自己抚养温宜后,“高兴得就差点没飞起来了”。
所以皇帝认为,这个漏洞百出的陷害方式,确实是华妃的蠢招,才会对苏培盛说“灰心”。
大家真该去看看浣碧给甄嬛打扮时的样子,用王善保家的话,就是妖妖调调,大不成体统。大概她觉得自己打扮得很好看,马上就要得宠了,心里正美着呢。
甄嬛一向是谨慎的风格,不想戴太招摇的步摇。浣碧就不爽了,说安陵容也整天珠玉满头的花枝招展的。被甄嬛制止。甄嬛虽然偏袒浣碧,但每次浣碧针对安陵容的时候,她都会提点几句。只不过,浣碧听不进心里,而安陵容觉得甄嬛做得不够,真不怪甄嬛。
有个很有趣的细节:甄嬛其实出身最高,也最得皇宠,其实她是最配“珠玉满头”的人。但是她根本不在乎衣食用度。只有浣碧、安陵容这样又缺乏物质又缺爱的女孩子,才会用这些身外之物给自己增长自信。
现实中也是如此,从小家境不错,又得父母疼爱的女孩子,对物质没什么需求。就算喜欢奢侈品,但也不会过度。而那些贷款、月光买奢侈品的女孩子,反而是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又缺爱的女孩。而那些XX贷的主要客户群就是这些女孩。大家要小心呀。
甄嬛已经察觉了浣碧打扮得鲜艳,浣碧却说是中元节的缘故。甄嬛又体贴浣碧母亲早死,让她在做法事的时候放些祭品,这已经对她很不错了。普通人谁能看得起爸爸的小三?
偏偏浣碧不领情,对话结束没五分钟,就去勾引皇帝了。
皇帝去翊坤宫前,看了年羹尧的请安折子,华妃又差人说宫里有小点心,皇帝才不情不愿地去了。本来大家心知肚明也就算了,华妃偏还要提起来,说怕皇帝因为温宜的事生气。皇帝能说啥?表面上安抚华妃,说“傻话”,但表情冷得不得了。
接着,皇帝说,你哥哥上了个请安折子,问你安好。意思就是我已经顺了你兄妹俩的意了,满意了吧。
华妃如果识趣一点,肯定会说哥哥关心太过,臣妾在宫中自是安好,哥哥应恪守臣子本分,无需惦记后宫之事。然而华妃这个傻货,又强调了一遍,哥哥记挂我,我也记挂哥哥。皇帝真的糟心啊。以后还得为了年羹尧,忍着华妃的各种低级伎俩。华妃这时候又作死,说中元节了,让法师替沙场战死的将士超度。这是把战场当成她娘家的了。表面看上去,皇帝拍了她大腿一下,就像打情骂俏似的。但是皇帝的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接着就去甄嬛宫里找安慰。
皇帝来找甄嬛,说起西北战事告捷,想恢复华妃协理六宫之权。问甄嬛怎么样。
华妃复权已经是形势所迫了,皇帝却问甄嬛觉得如何,说白了,就是想让甄嬛同意,并且不因此生气。
甄嬛问皇后是什么意思。她认为皇后一定会反对。本来想借力打力,然而皇帝经过了小唐事件,已经懒得和皇后商量了,就先来问甄嬛。接着咱们就看看甄嬛是怎样影响皇帝思维的吧。
1.不和皇帝唱反调:说皇帝心意好,体恤功臣,不让皇帝有反感情绪。
2.指出这件事会影响皇帝的名声:有些人会说皇帝提拔华妃是因为他靠年家才能打胜仗。
3.戳皇帝痛处:年羹尧打了胜仗本来就得意,如果后宫的事都要依着他,恐怕他会忘形,认为自己功高盖主而起了不该起的心思。
这三点看上去简单,但是要说给皇帝,就很危险了。皇帝向来敏感,如果把握不好说话的度,被砍了都有可能。然而甄嬛层层铺垫,一步步抓住了皇帝的心理,却不会让皇帝觉得她干政,只是设身处地为他分析利弊。
接下来,甄嬛又像我之前说的一样,否定了领导的PlanA,就给出自己的PlanB:暂缓复权,等到大节庆时再加封华妃。这样对皇帝的名声也好,也不会惹华妃和年羹尧不满。
但是下一个节庆要等半年多,半年的变数很大,可以给甄嬛时间来抓华妃小辫子,阻止华妃复权。
甄嬛趁皇帝情绪松缓了些,又提起了眉庄的事情。皇帝肯定想通了,华妃和曹贵人能陷害甄嬛,就一定也能陷害眉庄。所以,皇帝松口说,刘畚还没有抓到。意思是如果刘畚抓到,就可以还她清白。
但皇帝说“让她好好静心修德”,说明皇帝对眉庄已经失望了。就算眉庄被冤枉了,但她确实为了怀孕和太医私相授受,被诬告的时候表现又很差。就算后来眉庄平反,皇帝心有内疚,但也从来没说过让她协理六宫。
甄嬛却抓住了皇帝话里的重点,重复了一遍,“只要抓住了刘畚,眉姐姐的冤枉便可辩白了”。甄嬛强调这一句,是温柔地暗示皇帝君无戏言,如果我抓住了刘畚,你不能变卦。
浣碧作妖了!直接抢了甄嬛手里的豆浆,递给皇帝。
皇帝抬头看了看,我去,红配绿呀。送上门来朕也不要。
自取其辱了吧。最后还是甄嬛给她体面的。可惜这个白眼狼一点感恩之心也没有。
浣碧在御花园哭,正好碰上果郡王。果郡王本来只是调笑一句,听说浣碧是甄嬛的丫鬟,却来了兴趣。细细地开解、讨好浣碧。
大家如果说果郡王对叶澜依留情,也罢了。但对浣碧真不是。他只是想接近甄嬛而已。情场高手都知道,搞定女孩闺蜜之后,更容易搞定女孩。谁知道浣碧这种缺爱的人,本来就给点阳光就灿烂。听到果郡王欣赏她,就自作多情,爱上果郡王了。人家都说了“你跟着你们家小主,自然是不会差的”,还听不懂人家心里的是谁么。
总结:
1.不要把人逼到绝境。
如果华妃对曹贵人好一点,曹贵人也会给华妃留足余地,可惜她没有。
从木薯粉事件之后,皇帝对华妃的喜爱逐渐被猜疑和不满掩盖了。
2.想影响别人的思维,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要像皇后一样当场唱反调,引起对方反感。
②想办法让对方放下戒心,比如像曹贵人一样剥莲子,或者像甄嬛一样先认可皇帝,先得到对方的好感。
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利益捆绑对方。
比如像曹贵人一样唤起皇帝的“怜子之心”,或者像甄嬛一样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利弊。④撇清自己的责任。像曹贵人撇清了以子争宠,甄嬛撇清了妒忌华妃。
PS:我们也可以反向思维,分辨对方是不是想控制我们的思想。最直白的做法,看对方说的事情是否真的和TA利益不相关。
3.控制一下自己的“爱点”。
像浣碧这样,被夸了一句就爱上对方,爱点太低了。缺爱的男生女生,爱点都偏低。希望大家在爱上一个人之前,先了解到对方是不是真心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想清楚你们合适与否。不要被对方看一眼,就在心里演一部韩剧。你的爱很宝贵,不要轻易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