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李幼斌,何政军,张光北主演的《亮剑》横空出世,该剧一经面世就引发巨大的热议,凭借超高的口碑跟收视成为当年绝对的爆款,虽然该片已经过去16年了,但是重播三千多次,让它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如此《亮剑》的成功也带动了“抗日”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在《铿锵三人行》中,李成儒曾这样说,《亮剑》之后,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在横店特别火爆,做多的时候有40多个剧组同时开拍,由此可见《亮剑》的影响力。
如今《亮剑》播出已经16年了,当年晋西北的李云龙跟楚云飞也已经耳顺之年,或许是为了情怀他们再次合作有影版亮剑之称的《生死狙击》,别看现在两人合作默契,当年《亮剑》背后的故事,可没有那么简单。
刘燕铭慧眼识珠不惧风险购买版权
当年《大染坊》能顺利拍摄是因为山影的张宏森在火车上,偶然遇到年轻小伙陈杰,当时陈杰听到张宏森等人在谈论影视改编的故事,于是毛遂自荐,将《乱世奇商》剧本给了张宏森,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染坊》。
而《亮剑》的版权更加波折,2001年的时候,出品人刘燕铭去洛杉矶公干,在上飞机前他从书店买了一本书,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让刘燕铭没想到的是,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他深深的被这部小说吸引住了。
刚下飞机,他就立马联系同事,打听这本书的版权问题,然而这本书的影视版权早已经卖了出去,这让刘燕铭有些失望。
虽然如此,刘燕铭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找版权持有方广东电视台,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小说因为内容比较敏感,同时项目也还没有正式立项,刘燕铭在经过多次谈判后,如愿以偿的拿下了《亮剑》的版权。
可是版权是到手了,但是这部小说后期内容相对比较敏感,加上当时军旅军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刘燕铭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这一等就是三年,此时张丰毅主演的《历史的天空》播出后,深受大众的好评,它的出现再次将军旅拉进了观众的视线,同时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之际,广电总局希望各影视公司推出抗战题材的作品,这种情况下《亮剑》正式被立项了。
一波三折的选角过程
《亮剑》在选择李云龙这个角色的时候,为了提高影片的知名度,首先邀请的是唐国强,当时唐国强凭借《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雍正王朝》中的四爷已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艺人,而唐国强本人也出演过军旅剧《高山下的花环》,所以导演还是非常看好唐国强的。
当时剧组给唐国强的片酬是55万,要知道整部影片的费用才900万,虽然剧组觉得这已经是顶天的片酬了,但是唐国强的经纪人一口价要100万,囊中羞涩的剧组不得已放弃了请大腕的决定。
随后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李幼斌身上,当时的李幼斌虽然名气还不是很大,但是主演的影片很受大众的喜爱,更加重要的是,当时李幼斌的片酬相对便宜。
于是导演找到李幼斌,说明来意,并且让李幼斌先看剧组,好好考虑一下,李幼斌看过剧本之后,真的非常喜欢李云龙这个角色,这种痞气十足的军人比起高光伟岸来更加接地气,但是他内心却是拒绝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李幼斌已经46岁,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尤其是拍戏的时候,他经常觉得很吃力,而在《亮剑》中,虽然只有28集,但是有17集在打仗,作为男一号的李云龙不仅台词多,而且打戏也多,加上长途奔袭,李幼斌最担心自己的身体撑不下来。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李幼斌跟史兰芽正处于热恋期,当史兰芽看到剧本后,对李幼斌说:幼斌,这部戏你一定要接,他肯定能让你爆红。显然史兰芽的眼光是正确的,《亮剑》不仅让李幼斌大火,而且片约纷至沓来,尤其《闯关东》中的朱开山更是让李幼斌的声望达到巅峰。
正是因为唐国强婉拒,史兰芽的坚持,才让怕苦的李幼斌树立了一个张口老子,闭口娘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云龙形象,尤其是影片播出后,李云龙的狡诈与质朴相互交融的性格,深受老兵的喜爱,甚至有人说他简直就是某某本人,由此可见李幼斌版的李云龙已经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何政军要求换角色
在《亮剑》剧组接触李幼斌的时候,他们也在接触何政军,当时剧本给到何政军的时候,并不是让他演赵刚的角色,何政军在看到剧本后也非常的喜欢,但是他觉得这个角色并不是适合他,所以他直接对导演说,虽然很喜欢这个剧本,但是这个角色其实并不适合我,所以只能说抱歉。
就在何政军为错失这个好剧本感到遗憾的时候,导演再次找到何政军,这次导演跟他说,您觉得赵刚这个角色怎么样?何政军在仔细研究后,欣然同意了。
张光北拒演
在搞定了李云龙跟何政军后,就差楚云飞了,当时剧组就找到了张光北,其实张光北跟《亮剑》还是非常有缘分的,当时剧组的导演跟制片是张光北的好朋友,而何政军更是张光北在中戏时候的同班同学,这样的关系,按理说张光北是没有拒绝理由的。
当时导演就找到了张光北,他们对张光北说,我这里有个很好的剧本,有个角色想要让你来演一下。当时的张光北已经开始逐渐转向幕后,很少参演影视作品,但是都是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他也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就问了句“什么戏啊”?导演说:“抗日剧”!
这句话一说出,张光北想都没想就说了句“抗日剧就算了”,因为在张光北看来,很多抗日剧最后都拍成了神剧,而且人物的想象也非常的单一,不是高光就是伟岸,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这并不是好事。
导演陈建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张光北说,你先看看剧本,看完再答复我。当天晚上回到家,张光北就开始看剧本,结果越看越兴奋,他立刻给何政军打电话,说他也要加入这部戏的拍摄。
当时何政军是知道张光北已经转向制片人的,他认为这次张光北还是做影片的制片人,内心还想着,都是老同学,自己的片酬说不定可以涨一涨。
就这样在一波三折之后,晋西北的主要演员就位了,而这只是踏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亮剑》拍摄环境的恶劣程度远超李幼斌的想象。
但是拍摄的时间是冬季,数九寒天冷到什么程度,在拍摄前,先要在拍摄场地点燃柴火,然后将拍摄器材放到旁边烤,不然摄像机的电池根本不转,而在拍夜戏的时候,司机需要轮流睡觉,因为车子需要20启动一次,不然车子将无法启动。
恶劣的拍摄环境,加上超负荷的运转,李幼斌的身体终于是吃不消了,他在片场高烧不退,就像在剧中“打摆子”一样,当时拍摄的镜头是李云龙单刀赴会楚云飞的鸿门宴。
在拍摄的时候,李幼斌刚坐下就喝了一碗白酒,张光北过去一摸,烫得少说也有四十度,最后张光北跟导演商量,拍完李幼斌的近景之后,让李幼斌去看病,其实后来大家看到,这场戏中全景几乎都集中在了张光北的身上,实际上,张光北是在对着空气演戏。
虽然拍戏很艰辛,但是剧中也有很多趣事,比如魏和尚张桐为了表现自己,将李幼斌从他的背上摔了出去。
故事是这样,当时有记者探班,刚刚毕业的张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记者,他决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而拍摄的场景是魏和尚背着李云龙在山坡上逃跑的戏份。
当时本来李幼斌的重量应该在张桐的腰背上,结果李幼斌向上搓了一下,重量直接压在了张桐的肩膀上,更加没想到的是,当时山坡上结了冰,而后勤部门没有及时清理干净,张桐在背着李幼斌跑的时候,踩在了冰面上猛地一滑,当时他觉得脖子一轻,一个黑影从身后直接飞了出了,随后李幼斌经常调侃张桐,为了出名将自己甩了出去。
当然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内容,比如当时丁伟的毕业报告其实是很敏感的,很多人都不同意留下这个片段,但是片方顶着压力交了上去。
《亮剑》已经播出16年,虽然如今在制作水准,设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亮剑》依旧是抗战剧的巅峰,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没有故意抹黑敌人,同时也没有神话自己,这种写实的拍摄手法,不正是当下影视作品做欠缺的东西吗?不管你承不承认,《亮剑》成为经典已经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