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开山抚番、鼓励移民
日军借口侵犯台湾的“牡丹社事件”,不但让清朝失去了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也使日本对台湾的野心越来越大。
在这次事件后,清朝终于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对统治台湾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在最后统治的20年时间里开始大规模经营台湾,主要政策就是“开山抚番”。
过去台湾的移民主要是开发沿海地区,而大片原住民聚集地都处于未开发状态,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原住民与汉人移民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
从1874年开始,台湾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山修路,同时发动当地原住民开发山区,围垦荒地。“开山抚番”的政策使原住民从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时代,促进了台湾东部地区的开发,也强化了汉人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交往。
1875年,清政府颁布文书,废除已实行一百多年的内地军民入台禁令,还使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向台湾移民。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移民,在他们的努力开发下,台湾发展迅速。
中法战争
1883年,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企图打开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在一番激烈的争夺后中法战争爆发。
法国将福州和台湾作为主要目标,企图占领这两地迫使清政府屈服。战争初期,法国舰队虽然赢得胜利,但却始终无法占领台湾。后期,因台湾防卫成功,且清军在镇南关战役中大败法军,双方的谈判意向慢慢形成。
1885年5月,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代表在天津开始谈判,6月,双方签订《中法新约》,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等。7月,法军全部撤出台湾、澎湖。从此,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台湾建省·刘铭传
中法战争之后,台湾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清政府在1885年10月颁布诏书,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在台湾设立行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和新政。
1888年3月,刘铭传正式启用“福建台湾巡抚”的印章,台湾从此成为清政府治下的第二十个行省。
建省之后,刘铭传在台湾迅速推行新政,不但加强了海防,还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发展。他的新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交通等,并且都获得了相当的成效。
1890年,刘铭传因与清廷和顽固派官僚的想法相悖,多次遭清廷斥责而被迫提出辞呈,次年便离开了他苦心经营七年之久的宝岛台湾。
当刘铭传得知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自己呕心沥血经营的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的消息后,他忧思郁结、口吐鲜血,终至卧床不起。
据说,他死前还面朝东方高呼:
“苍天啊,还我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