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年9月,忽必烈率领大军抵达达拉沟(甘肃迭部县与四川若尔盖县接壤之处),这里是四川和甘肃之间的交通要道,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宜于屯驻兵马。在和兀良哈台商议之后,决定把远征大军兵分三路,兀良哈台率西路军,宗王抄合、也只烈等率领东路军,他本人亲率中路军,三路大军约定在大理城下会合。
三条行军路线中,忽必烈的中路军所选取的路线最为艰难,不仅要通过草地雪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复杂地理条件的地区,还要和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气候斗争,兀良哈台非常感动,对忽必烈说,你既是皇弟又是全军统帅,不应轻易以身涉险。忽必烈谢绝了兀良哈台的建议,认为自己是主帅理应居中调度,而且兀良哈台所率领的西路军主要以骑兵为主,兵贵神速最为重要。
其实,他以皇弟身份全权指挥军队,完全可以选个轻松的路线进军,最后还可以把功劳全部抢来。但忽必烈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心中明白,这次领兵的机会异常难得,必须把它当成一个难得的机会来学习和锻炼自己。而且只有通过艰苦的远征,忽必烈才能向蒙哥汗和其他人证明自己经受住了剑与火的洗礼,可以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忽必烈如此而为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历史上有很多贵族领军但是失败的反面例子。南北朝时,东晋大将刘裕北伐中原,一路上势如破竹,相继收复了沦陷百年之久的长安洛阳。后来刘裕因为要赶回建康篡夺帝位,临回江南之前,留下年仅十二的次子刘义真镇守关中,并命王修等人予以辅佐。不料刘义真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纨绔子弟,刘裕走后,内部矛盾激化,刘义真根本没有办法驾驭部下诸将,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等领兵大将相继被杀,导致军中人心大乱。不久之后,长安被赫连勃勃大军攻破,东晋数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此前的北伐成果也全部丧失。
就这样,忽必烈率领蒙军开始了前无古人的川黔滇千里行军。诸王抄合、也只烈率领的东路军是偏师,沿川藏边境南下,取道四川西北草原经过松州(今四川松潘)、茂州(今四川汶山),出岷江故道抵成都,进攻与四川南部边境相邻的大理地界。沿途佯做出袭击四川宋军的态势,实际起到的是牵制四川宋军主力,不让其南下援救大理。同时迷惑南宋,掩盖其奔袭大理的真实目的。
南宋军队如果主动出击,本可以破坏蒙军行动,可惜此时南宋名将,兵部尚书、右丞相兼枢密使余玠因被奸臣陷害抑郁而终。新任的安抚制置使余晦平庸无能,整个四川防务松弛,局势混乱。南宋军队毫所作为。因此,东路蒙军畅通无阻的经过雅州(今四川雅安)、黎州(今四川汉源),进抵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