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汪佳佳
作为“温州人”系列三部曲的收官篇,电视剧《温州三家人》已于5月13日晚在央视黄金时间展现了大结局。这个温州的三家人,以他们极富时代色彩,搅动缤纷生活的日日夜夜,让观众魂缠梦绕。
《温州三家人》主要讲述温州三家人中的青年一代,以新时代里的新思维,新经济中的新创业,在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他们的上一代也宝刀不老,在观念的扬弃中继续开拓开创。《温州三家人》甫一开播,便引发海内外观众高度关注,还一度拿下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
编剧程蔚东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国家一级编剧,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获得者,曾创作过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如《中国神火》《中国商人》《你为谁辯护》《子夜》《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也曾策划监制电视剧《天下粮仓》《十万人家》《中国1921》《延安爱情》等。为了创作好《温州三家人》,几年来,他多次赶赴温州奔往海外,走访多家企业,其中仅温籍企业家就采访了百余位。
导演苏舟是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获得者,享国家终身津贴,曾执导过《中国商人》《中国空姐》《省委书记》《红蜘蛛》等多部热播剧。此次拍摄过程中,苏舟尝试了多种角度的拍摄手法,努力地将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完美结合。日前,钱江晚报记者专访了程蔚东和苏舟,与他们深度对谈电视剧创作背后的故事。
小时新闻:从《温州一家人》到《温州两家人》,再到《温州三家人》,九年来,连续三部作品去呈现温商的故事,意义是什么?
程蔚东:《温州一家人》写的是温州人一头扑进改革年代,为了生存艰苦奋斗发家致富,那一段苦涩中含甘甜的日子,让观众体悟温州人的不易。《温州两家人》写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温州两家企业浴火重生的故事,呼唤良知和诚信。观众看了都说温州人果然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步入新常态创造新作为。而《温州三家人》写温州人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的精神层面,体现温州人在激蕩岁月中的人格成长。把生活中的“鲜活”放到历史长河中激浪奔腾,我们会感觉到温州人对这个时代作出了多么惊艳的贡献。
小时新闻:《温州三家人》作为“温州家人”系列的收官篇,具有哪些看点?
苏舟:《温州三家人》的触角直接与当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连接,融合了很多当下的时代元素。剧中不乏精彩的商战故事,包括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与跨国集团的博弈,这些都源自于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极具可看性。商场如战场,到处充满着严酷的竞争,暗藏着杀机。当然也蕴藏着机遇和成就。最可看的是一代崛起的年轻人,他们称之为创二代,他们有着高学历,更有着摆脱父辈根基独自创业的精神与勇气,他们富有幻想,他们敢打敢拼,是中国的未来。
小时新闻:一般来说,拍续集比拍第一部作品更难。与前两部相比,《温州三家人》的创作有哪些难点?
程蔚东:一家人的单线故事,可以让人注意力集中,容易把欣赏中的情感倾注在为数不多的主要人物身上。两家人进入一个故事,有点甲方乙方的味道,有助于组织清晰的矛盾冲突。三家人了,就算是一家三口也有九人之多,再带上几个亲属就是十多个了,和他们有关的剧情发散开来,可以说几乎很难收拾。我采用了剧作上的复合结构,花了一些穿针引线的心思,试图把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交织得合理又有吸引力。比如黄富贵这个祖父级人物,是在剧本的第三稿时加上去的,一方面有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为两个爱徒,两个女儿,两个外孙的戏,他在其间可是有作用啦。从播出效果看,这一设计很有必要。
小时新闻:电视剧播出后,很多观众都反应,《温州三家人》有电影的质感,制作也特别精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拍摄过程中,团队做了哪些新的尝试?
苏舟:拍摄过程中,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完成镜头。除了平视视角之外,我们还选用大量的仰角、俯角等,花很大的力气将摄像机吊到屋顶上,或是采用无人机拍摄。因为我们的片子已经筹备了好几年了,当时无人机拍摄还没有现在这么普遍,算是比较新的尝试。多种角度去拍摄,其实并不仅仅是技术上、视角上的突破,最重要的是视角的变化带来的更多的看待生活的角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电视剧的高级感和更高的审美价值。
小时新闻:听说您在剧本筹备过程中,采访了100多位温州藉的企业家。这个漫长的采访过程,给了你哪些触动?
程蔚东:这恐怕一言难尽。在西班牙的马拉加,一位温州富商接待了我,这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女性,培养长大的两个儿子都是博士生,但是都没有接过她的连锁餐饮店经营,兴趣都在互联网金融和电商上。她说在30多年前,她知道她的努力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她当初的努力可以说都实现了目标。倒是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她已经不去考虑了,她说那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创吧。我们当初不也是自己闯过来的。这一种来自上一代人的理解殊为珍贵。在上海最中心的衡山路附近,我被一辆宾利轿车接进了一家公司的董事局办公地。他说他现在在研究所有英雄的成功道路,他最爱看电视剧《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最爱听拿破仑的故事。他说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太重要了,一个人的信念太重要了。听说我写过《中国神火》,忙着要我说两弹元勋的那些故事。他的孩子也快接近而立之年了,都是美国培养回来的,但他不准备让孩子接班,至多给他们一点创业的基础资金。他要考虑的,是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怎么样交给社会。为新时代的企业创出一种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体验生活的日子里,我几乎天天被温州人的最新形态吸引着感动着,最终我终于明白了我要在《温州三家人》里写什么。
小时新闻: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导演,您觉得《温州三家人》有着怎么样现实意义?拍摄中如何把现实意义和美学追求结合起来?
苏舟:这部剧是一部讴歌大时代的作品,这个时代有着鲜明的特征和风貌。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用心去捕捉当今社会的社会形态捕捉它的细节,比如互联网使得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已走向区块链,新能源开发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生物科技使得生命永存可能不再是神话,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这些生动的社会形态必须渗透在剧中每一个角落。现实主义不是一句空话,是一种美学追求。我们的社会在高速发展,但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不能粉饰现实,不能一味地追求奢华,要知道摩天楼背后还有小巷,东南沿海背后的西部还有待发展,我们每个人物在得体的表象背后还有各自的困惑。中心意思,我们在场景选择、人物造型以及表演上必须接地气,得像这个时代,要让观众感觉是穿行在熟悉的街道,回望着身边的人。所以我们拒绝“造景”,拒绝粉饰人物。
小时新闻:《温州三家人》将主要的目光放在叶子凡、潘小勇、林知夏和曾知秋这几位温州藉创二代的身上,更多地关注年轻一代,您也说“二代”“创业”和“时尚”这三个词是这部剧的主题词,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个选则呢?
程蔚东:温州的“二代”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很多都是留学归来,这些孩子很有想法,既经历国外的风浪,也见证国内的发展。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藐视父辈的财富,要去自己创造自己的事业。他们遇到的时代与他们的上一代不一样,机遇也不一样,进入社会稳步发展上升的时期,他们只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我采访过一个年轻人,他成功过,但也因失误把五年多积累下来的几亿收益一夜间灰飞烟灭。他不沮丧,说继续闯,几个亿买不走失败给我留下的财富。我深受震撼。我说过是温州人的创造让我进入艺术的创造。我觉得写这些年轻人很有意义也很有意趣。我并不想写当代年轻人是如何成功的,因为他们可能还在路上,我想写的是他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沉沉浮浮,连他们的上一代也深为钦佩。 “二代”走上舞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然现象,但成为热词实际上是伴随着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而出现的。戏剧情节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一会波峰一会浪谷,也许正是千千万万的温州家庭乃至中国家庭中当下的新鲜生活和主要话题。创业和时尚,恰恰是本剧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所依附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创业,似乎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了,但是在本剧中具有极为新鲜的意义。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先后兴起,在技术意义上给创业注入了时代的血液。时尚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用词,重要的是温州人精神之上的那一种让我们感到灿烂感到新鲜的时尚。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