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个热搜非常有意思:
#唐嫣少女感#
随后,殷桃在微博上发出感慨:“从什么时候起,女演员的魅力仅限于少女感了。”
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没了少女感,就会被我们的影视市场抛弃呢?今天,我就推荐一部,关于“中年女性”的好剧——
《俗女养成记》
还记得前几个月很火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吗?
没过几个月,它的收视记录就被《俗女养成记》超越了。
大结局更是飙到2.22,创下了华视13年来自制剧最佳收视成绩。而口碑炸裂的原因,正是我们所谓的“女性剧”所没有的——
六年级生,在台湾是指1970年-1979年生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70后”。但菌菌觉得这部剧不只拍出了70后女性的心声,更拍出了无数成年女性的心声。
什么是俗女?
我们来看第一集的片头。
早上六点四十五。
熟悉的闹钟、杂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孔:“我是陈嘉玲,一个住在台北但永远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儿。今年39岁,这辈子最擅长的就是在照相的时候闭眼。”
只是一个短暂的起床和自我介绍,很多人就仿佛看到了自己——
学历普通、家世普通、外貌普通,写简历的时候,特长永远是花时间考虑最多的一栏。身在外地,打拼了好几年,却始终没有融入城市:没事业、没家庭,转眼人生过半,却一事无成。
我们的主角陈嘉玲就是这样一个一事无成的“俗女”(世俗、普通的女孩):
出生台南,在台北闯荡了20年。
没有大富之家,也没有花容月貌,在台北漂泊奋斗多年,仍然一事无成。
她有一份体面工作,董事长特助。
听起来非常风光, 实际上就是老板的24小时女佣。
既要处理公司大小杂事,还要处理老板的油腻琐事,比如带老板的小三去看房子。
心里诸多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
辞呈攒了一抽屉,又不得不迫于生活低头。
工作没起色,感情也一言难尽。
和男友四年长跑,同居三年半。
睡在一张床上,却像两个拼床室友,毫无激情可言。就连亲热时都在担心裙子会破、没洗澡会弄脏床单。
箭在弦上,陈嘉玲突然发现自己来了大姨妈。两人竟然开心的相视一笑,各自松了一口气。男友转身看电影,陈嘉玲回房看杂志。
连性生活都成了一种累赘。这样的恋爱,不禁让人觉得可笑。
更要命的是,男朋友还有一个爱管头管脚的妈。从生活习惯到穿衣品味,准婆婆无一不在干涉着她的生活,让她夜夜失眠。
陈嘉玲想到未来的生活,就充满了窒息感。
工作不顺,爱情受挫。
那么干脆让他们通通滚蛋吧!!
于是陈嘉玲心一横, 婚不结了,工作也辞了。
39岁,没车没房没男人,正式过上“一事无成”的生活,成为别人眼中彻彻底底的loser。
剧情发展到这里,看惯“大女主戏”的我们,以为接下来是一个大逆袭。
霸道总裁爱上我?
找到好工作成为女强人?
很可惜,这些情节,《俗女养成记》里都没有。
导演严艺文说过:
都这把年纪了,我绝对不要做什么励志的、追梦的故事!
抱歉,也没有嫁给总裁,或是开什么文青咖啡厅、回家乡发扬文化什么东西的……
不要不要,我绝对不来这套。
我希望这部戏能够尽量贴近真实。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的主角,陈嘉玲,在她一无所有的时候,回到了家乡台南,重新面对她几乎已经忘记的过去。
看到这里,你也就会发现这部剧名字里的奥秘。
《俗女养成记》,重点是养成,讲的是陈嘉玲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俗女。
所以,故事的另一条线,就是陈嘉玲的童年。
陈嘉玲的童年和大部分人一样,是个普通的孩子,成绩不好,还贪玩,完全避开了“别人家小孩”的大部分优点,但依然是全家人最宠爱的宝贝。
她跟我们一样,也有个“别人家的表姐”。表姐英文好,学习成绩也很棒,陈嘉玲处处都比不过她。
爸爸每次在老婆抱怨女儿不好好学习,像匹野马的时候,都会护着女儿。妈妈嘴上虽然总唠叨她要学着点表姐,但也从来没逼着她做她不喜欢的事情。
她跟我们一样,也有着最疼她的阿公阿嬷。
“嘉玲对于阿公来说 ,
就是那个最好、最漂亮的孩子。
嘉玲对阿公说的话,
都是最好听的。”
就连曾经说“婚前是处女,婚后才值钱”的保守阿嬷知道她退婚后,不但没有指责,甚至还开明地开导她:“你们的时代不同了,现在没嫁的也很多啊。”
当陈嘉玲再次回到台北,参加一份工作的面试时,面试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陈嘉玲小姐,您觉得快乐是什么?或者说您觉得什么是快乐的事?
她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幕幕台南老家的场景,是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是一起长大的伙伴,是小时候每次路过都会很害怕的“鬼屋”......
那些她一度想要逃离的,才是最深的牵挂。
她恍然大悟,所谓一个俗人的快乐和幸福,不就是那些掰开了、揉碎了的渗进每一寸光阴里的烟火气么?
是厨房里的柴米油盐,是方言里的每一声问候,是阿公和阿嬷的每一次拌嘴,是全家人磕着瓜子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样子。
在故事的最后,陈嘉玲没有再回台北继续奋斗,而是回到故乡,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儿时害怕的那栋“鬼屋”,做一个“一事无成”的俗女。
虽然什么都没了,但是她找回了自己。
《俗女养成记》为什么会引起共鸣?
我想是因为它讲出了每一位成年女性,甚至是男性的故事。
你有着普通的家境、长相,念着普通的学校,找份普通的工作,如果找个普通的对象,生个普通的孩子,就这样普通地活着,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你不甘心做这样的俗男俗女,于是坐着高铁,怀着满腔赤诚踏入花花世界,想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于是每日奔走如牛马,累得半死不活,到头来却仍在夹缝生存,狼狈不堪。
你开始怀疑自己,开始抑郁焦虑。
人生好像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呢?
你看,《俗女养成记》就给出了答案:
回到家庭,接纳平庸的自我。
世俗意义的成功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唯一的评判标准。
就像陈嘉玲的家族,没有谁是成功的。他们都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有一个温暖的家,干一份平凡的工作,热爱着自己的生活。
我们没有必要非得要用成功来衡量自己的人生, 承认自己的平凡其实没有那么难。
剧中有一幕让我感触很深:
陈嘉玲小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我的志愿》,她的志愿是当一个家庭主妇。
在我们的教育里面,志愿必须是伟大的,想要做家庭主妇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可是家人们看到陈嘉玲的志愿,并没有指责她。爷爷写下了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是啊,条条大路通罗马。
生活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一种你非过不可的人生。
不甘平凡、渴望世俗的成功没有错,但接受自己,过简单平稳的生活更没有错。我们不必成为所谓成功的自己,却可以成为自己热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