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在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国力日渐上升,逐渐凸出于列国之中。列国怕秦国过于强大,威胁自己,于是开始推行公孙衍的合纵之策,通过联合其余列国,共同来对付强大的秦国。各国兵聚函谷关就是对合纵之策的最好体现,然而各国表面联合,其实各自有自己的打算。
如果函谷关五国(楚国、魏国、韩国、赵国、燕国)真的大军齐聚,那么秦国很有可能被五国所灭。秦相张仪凭借一张尖牙利嘴,让燕国退兵。楚国大军犹未开到,然粮草在运往大军的路上被烧,楚军被迫停止,后又被楚王下令退兵。函谷关聚兵失败,仅剩三国兵力,秦国一举将其歼灭。韩国太子唤被俘,韩军被屠杀八万余。
五国联盟,各国本就心有不齐,然而经此一役,再若联盟灭秦,实乃太难。
公孙衍的纵合之策与张仪的连横之策在函谷关进行了一次较量,张仪的连横之策更是得到了秦王赢驷的肯定。然公孙衍不甘就此败秦,再次连魏韩两国攻秦,仍是惨败,自此之后公孙衍的连横之策灰飞烟灭,这位不世大才也就此隐退了。
秦王赢荡之时,张仪的地位开始下降,然其夫人被季君(秦关内侯之子赢壮,赢稷即位时,曾意图谋反,后被平息)害。张仪返回家乡已经是年老力衰,一生操劳为秦国,最终却是如此下场。
张仪之母百年之后,为其母葬送。却在山野之间再遇当年的犀首公孙衍,人生之匆匆有离人,亦有故人。公孙衍之子为张仪上一道飞龙在天的菜,讲述的便是张仪在年轻之时,以鱼作比,将天下视为鱼肉,指点江山。张仪不禁回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如今已是过眼云烟。与犀首的再次相遇,是两大不世之才的期逢,两人更是兮兮相惜。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国一步步强大,国力日渐提升,灭巴蜀,灭义渠,版图不断扩大,最终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