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剧的巅峰之作,《雍正王朝》虽然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但其还是极大程度还原了“九子夺嫡”事件和雍正皇帝“以勤先天下”的执政生涯。
这部几乎没有主角、配角一说,几乎没有多余镜头、桥段,甚至连一句废话都没有的历史剧代表之作,在诸多方面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清朝历史。其中,本剧对待清朝官职的认真程度,就绝非其余影视剧作所能比拟。
只是,《雍正王朝》中出现的诸多官职,你果真都了解吗?
上书房大臣
康熙朝时期的上书房,其实名为“尚书房”,乃系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并非权力中枢机构。
康熙朝时期,真正掌握朝政大权的机构乃系“南书房”,应该就是本剧“上书房”的原型。但从康熙皇帝称呼佟国维、马齐、张廷玉三位“上书房大臣”为“朝廷宰相”的情节来看,这三位大臣应该都官居内阁大学士。也就是说,佟、马、张三人应该都相当于现今的政治局常委,正国级领导。
九门提督
皇位争夺的关键时刻,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绝对是助皇四子胤禛成功继位的关键人物。
“九门提督”,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乃系清朝时期手握三、四万精锐部队的实权官职,执掌京城九门守卫和门禁,执掌京城巡防和刑狱,同时还是皇宫禁卫军的统领。其品秩为正二品,行政级别相当于现今的省部级+、副国级-,具体职务相当于现今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和北京市公安局长。
领侍卫内大臣
太子胤礽再度复立以后,皇四子胤禛便开始担任“领侍卫内大臣”一职。康熙皇帝能轻松粉碎太子胤礽的政变计划,胤禛所担任的“领侍卫内大臣”就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领侍卫内大臣”,乃系清朝少有的几个正一品官职,执掌皇帝贴身警卫力量,非皇帝绝对信任的宗亲、勋贵不能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虽然只节制2000余大内侍卫,但这些侍卫均系拥有较高行政级别的武职官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中央警备局局长,但却拥有极高的行政级别——正国级。
刑部尚书、侍郎
刑部,清朝“六部”之一,“尚书”即为各部最高行政长官。
“刑部尚书”,即为清朝最高司法衙门——刑部的最高领导,品秩从一品,基本相当于现今兼任国务委员的公安部部长和司法部部长,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的副手,品秩为从二品,基本相当于公安部副部长和司法部副部长,行政级别为省部级。
川陕总督
“川陕总督”,乃系清朝“九大总督”之一,妥妥的封疆大吏,品秩为正二品,一般会通过加衔“兵部尚书”而升级为从一品。
“川陕总督”的名称和管辖范围几经改变,康熙朝时期管辖四川、陕西并监管甘肃,其具体职权为“掌治军民,总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军民政务,大权在握。就具体职务而言,基本相当于建国初期的西北局书记,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江南巡盐道
有人认为剧中任伯安担任的“江南巡盐道”,就是清朝时期的“江南盐法道”,笔者认为不妥。
品秩为从四品的池州知府李淦,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面前如此狼狈,为何同为从四品的任伯安却始终被两位皇子以礼相待?这说明任伯安的品级绝对在从四品以上,而且官职极为关键。综合来看,任伯安的官职应该是从三品的“两淮盐运使”,执掌“场民生计,商民行息,水陆运输”,乃系负责食盐管制和检验的实权官员。
盐运使,不仅油水足,权力大,一般还会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等,地位特殊、权限几乎没有限制。这才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真正忌惮任伯安的原因所在。
布政使、按察使
李卫担任江苏巡抚期间,江苏的布政使和按察使拥有堂下就座的特权,而且因为这两位官员的反对,李卫甚至无法让新政顺利推行。
布政使,主管一省财政、民政;按察使,主管一省刑狱、司法;两者并称“两司”,乃系仅次于一省巡抚的省级领导。
整体而言,布政使乃系正部级,基本相当于兼任省委常委的副省长;按察使,乃系副部级,基本相当于一省政法委书记。
粮道
李卫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以后,从知县逐渐升为“粮道”,乃系清朝督运各省漕粮的官员,品秩为正四品,为清朝“道员”中的代表性官职。
就行政级别来看,“粮道”基本相当于厅局级+;就具体职务来看,基本相当于分管具体事务的省长助理。
后记
就具体官职的设置和权限安排来看,《雍正王朝》极大程度复原了清朝的官制体系,仅就此方面的认真程度、负责态度就远非其他影视作品能及。再加上诸多殿堂级表演艺术家的演绎,这不是一场戏,本就是一段波诡云谲的历史。
参考资料:《影视剧——雍正王朝》、《清史稿·职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