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一小块木雕就收2000块的木雕师傅,拿着7万7,忐忑的来到一蛋糕店,他想要为过生日的孩子买一个梦寐以求的“白雪公主”蛋糕。
但是蛋糕店经理却说这个金额不能够买下那个两层高的漂亮蛋糕。于是木雕师傅去了当铺,当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工具再次带着钱回到了西点房,花了足足20万终于买下了它。
这是电视剧《瞄准》中的剧情,我震惊于这个蛋糕的天价的同时,把故事线拉回了一开头,1949年六月七日,上海松江解放的二十天后。
20万蛋糕的背后是大人对孩子最真挚的爱
木雕师傅苏文谦,花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才得以买下了那个“白雪公主”。这是一家高档蛋糕店,“凯乐西点房”,蛋糕是由法兰西回来的蛋糕师亲手制作。
从苏文谦踏入店铺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他朴素的着装和和整个蛋糕店的格格不入,甚至在拿出七万七预定蛋糕时都显得有些卑微,就连蛋糕经理都看起来比他更富有。
可是苏文谦却执意想尽办法买下这个蛋糕,只因为他在乎的孩子今天过生日,因为没有蛋糕而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同学们围着她冲她直呼“骗子”,这一切都被苏文谦看在眼里,他不愿意让孩子失望,所以他就算花光积蓄也要买下这个蛋糕。
而另一边,是在蛋糕被损坏之后,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又花钱买了一个新“白雪公主”的欧阳湘灵以及生活奢华的蛋糕师傅池铁城。
翻阅资料,才发现,这个20万的蛋糕也并不是编剧的夸张,在那个通货膨胀的年代,钱已经完全不值钱了,那时候也不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民币,是一种叫做金圆券的货币。
1949年上海“银元之战”下的贫与富
1949年的上海,一个知道“白雪公主”的小女孩,一家可口的甜品店也暗示着此时的上海已经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并且是一个电影产业发达的地方了。只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以及旧社会遗留下的资本让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持续了多年,物价指数一路从1948年12月的100上升至次年11月的5376。
那个年代的通货膨胀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也许《顾颉刚日记》可以给你一些直观的数据。顾先生用1949年期间的理发价格,让我们看到了物价飞涨 :
01月16日,理发价五十五金圆矣,比上个月贵三十五圆
02月02日,理发价金圆二百,折合成法币六亿
02月21日,理发价五百五十元
03月11日,理发价一千二百六十元
03月30日,理发价四千二百元
04月15日,理发价一万七千元”。
05月03日,理发价一百廿万元
06月12日,理发价人民币三百六十元,即金圆券三千六百万
06月30日,理发价四百元
07月18日,理发价六百元
08月06日,理发价一千三百元
10月07日,理发价六百元
可以看到单是理发价的涨势就可谓是“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而造成如此疯长的原因是不仅仅是因为抗战更是因为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在1948年8月19日发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限期内收兑民众手中的黄金白银和外汇之外,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每300法币折合金圆券1元,2元金圆券和银元1元,可惜理想是好的,现实却不尽如意,此举之后,随着金圆券发行量不断的翻倍,物价更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升。
直到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金圆券开始被限制,改用人民币,以金圆券10万兑换人民币1元。只是很多地方的战争仍在继续,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增发另一方所呈现的问题就是物资紧缺,以至于再一次出现了物价疯长的趋势。
为了稳固人民币的地位,打击不法资本家的金融投机,随着“银元之战”的展开,物价开始平稳,奈何其它物资的供不应求让投机资本又转移到了物资的投机,到了11月20日,顾颉刚先生再次记载到理发价再次涨至二千三百元,12月12日涨至三千五百元。
这种疯狂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50年3月,“统筹收支”的建立,让人们告别了多年以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困扰,而在这之后,顾先生的日记里的理发价格记录也告一段落。
细节中的真实
相比于《瞄准》中,苏文谦雕刻一个小小木牌2000元,隔壁一个普通的小风车500元,那个很漂亮高级的蛋糕20万,原来那个一开始出现在大街上理发的朋友才是隐形富豪啊!更别提占领了一整层酒店房间,吃着新鲜鹅肝,用着西洋家具的池铁城一行了。
剧中通过对蛋糕店的细节展示以及几人对于蛋糕的态度,足以说明在那个年代里,仍然有一群富豪依旧过着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上流生活。但是以苏文谦为代表的普通百姓买一个蛋糕却需要去一趟当铺才能凑够钱,可想当时经济的崩溃程度。
如果不是这部剧,我可能根本不会去了解“20万蛋糕”背后的历史真相。再回到《瞄准》剧情,起初可能会因为陈赫而跳戏,不管是因为曾小贤的深入人心还是因为“搞笑”“无厘头”的标签,陈赫的出现总是会让我有种违和感,只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和一些细节的处理,陈赫不再是之前那个一出现就想笑的陈赫,而是那个心狠手辣的池铁城。
刷新认知的背后是演员的实力和剧组的用心而剧中大到松江的建筑小到演员的服饰配件都呈现出了那个年代的质感和真实。
《瞄准》的口碑虽然两极分化,但是以“狙击手”为切入点的谍战剧也不可谓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剧中的杀手也改变了以往冷血无情的设定多了一份人气,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上演了一场关于爱与恨,关于正义与真实的对决。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无论《瞄准》结局如何都有着属于它存在的意义。而在和平年代,通过电视剧来回顾曾经那段日子,也不乏是一种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