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爱玲原著小说《十八春》改变的电视剧《半生缘》中,谁是最令人讨厌的人呢?
曼璐和祝鸿才一定榜上有名,两人合谋坑害了曼桢,简直毁了她的一生。
然而看完电视剧,读完原著,发现最令人讨厌的是曼璐曼桢的母亲——顾太太。
初看顾太太,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旧社会家庭妇女,她本人并没有直接去做什么坏事,然而仔细反思,发现她在曼璐曼桢悲剧的人生中,起到了或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可谓一手酿成了姐妹两人的悲剧。
一、软弱无能:大女儿沦落风尘做舞女
曼璐为何沦落风尘做了舞女?从曼桢的嘴里知道,是因为她们的父亲早早去世了,那一年曼桢才十四岁,唯有曼璐年纪大些,而顾家姊妹共有六个,所以生活的担子一下子都落在了老大曼璐身上:
曼桢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她好像是下了决心要把她家里的情形和他(世钧)说一说。一度沉默过之后她就又带着微笑开口说道:“我父亲从前是在一个书局里做事的,家里这么许多人,上面还有我祖母,就靠着他那点薪水过活。我父亲一死家里简直不得了。那时候我们都还不懂事呢,只有我姊姊一个人年纪大些。从那时候起我们家里就靠着姊姊一个人了。”
曼桢说曼璐那时候中学还没有毕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就算是有事情可做也不够养家,只能去做舞女。
世钧说舞女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全在于自己,而曼桢说,舞女当然有好的,可是那个样子是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的,走上这条路就是一条下坡路,除非特别有手段,而曼璐又是特别忠厚的(曼桢视角,根据后面剧情可见曼璐并不忠厚,但她在和别的舞女争风吃醋的时候确实缺少心机和手段)。
曼璐其实本也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儿,走上这条路实属迫不得已,但从侧面也可见顾太太的无能了——养活一大家子人的责任,本应该属于她,最终竟然落到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女儿身上。但凡顾太太有些血性、有股拼劲儿,也都可以有别的活法,无非就是生活差些,或者离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而已。
但是事实是,顾家一大家子人住的房子还是曼璐从前和一个人同居的时候那人赠与的,家里还使唤着女佣,但凡有心持家,顾太太就应该缩减开支以备不虞。
随着曼璐年纪渐长,她的身价越来越不如从前了,从舞女又沦落到二路交际花,在家里接待客人,顾太太只知道讨厌这些客人的低劣,而不明白真正的原因:
她(曼桢)母亲叹了口气道:“她现在轧的这一帮人越来越不像样了,简直下流。大概现在的人也是越来越坏了!”她母亲只觉得曼璐这些客人的人品每况愈下,却没有想到这是曼璐本身每况愈下的缘故。
看到这里,真觉得顾太太可恶又可悲,她不想想为何曼璐到了这一步?跟她的无能有很大关系,而曼璐从事这样的职业,她竟然还挑剔曼璐的客人,以为这是菜市场买菜还可以嫌菜不水灵呢?
但凡顾太太有远见,都该明白,曼璐的选择是一时的不得已,只要能够喘口气生存下来,都应该时时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摆脱这种职业,给她的人生来一次转折。
风尘女子未必都没有好下场,月半曾经就写过一篇文章,对比杜十娘和王美娘,一个选择世家子弟赎身最后怒沉百宝箱投江而亡,一个自赎自身嫁给卖油郎幸福美满子孙满堂。
命运未必特别偏爱某人而憎恨另一个,每一个人人生的境遇都可能起起伏伏,而那些心中有光、脑中有智的人,一定可以使自己从泥淖中脱身。
二、愚昧守旧:二女儿被骗失身毁半生
曼桢的被骗,固然直接原因是祝鸿才的觊觎、曼璐的嫉妒,但其实顾太太也相当于一手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首先,曼璐因为之前做舞女的原因,无法生育,使得她和祝鸿才感情越来越差,不仅被打,还时刻有可能被扫地出门,曼璐向母亲诉苦,顾太太就开始出损招,只一味劝曼璐不要和祝鸿才闹,觉得有个孩子就可以拢住祝鸿才:
顾太太长长地叹了口气道:“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要是从前就又好办了,太太做主给老爷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养个孩子。这话我知道你又听不进。”
“弄个人”、“借别人的肚子”,顾太太也是女人,何以把女人看的如此低下,还以为自己活在大清帝国呢?!
顾太太的话,当时曼璐是反驳的,可最终却在曼璐心中埋下了种子,并慢慢发芽:
她母亲那一套“妈妈经”她忽然觉得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有个孩子就好了。借别人的肚子生个孩子。这人最好是她妹妹,一来是鸿才自己看重的,二来到底是自己妹妹容易控制些。
其次是顾太太和自己的婆婆、曼桢的奶奶,为了弥补曼璐不能嫁给张慕瑾的遗憾,同时也想着靠上当了医院院长的张慕瑾,试图撮合曼桢和张慕瑾,完全忽视了曼璐的感受,推动曼璐进一步“黑化”,走上坑害自己妹妹的道路。
祝鸿才对曼桢的觊觎,曼璐一清二楚,之前她完全是维护曼桢,劝祝鸿才不要打歪心思的,但当她误会曼桢有意“抢走”张慕瑾的时候,她的内心,完全扭曲了:
曼璐真恨她,恨她恨入骨髓。她年纪这样轻,她是有前途的,不像是曼璐的一生已经完了,所剩下的只有她从前和慕瑾的一些事迹,虽然凄楚可是很有回味的。但是给她妹妹这样一来,这一点回忆已经完全给糟蹋掉了,变成一堆刺心的东西,碰都不能碰,一想起来就觉得刺心。
最终曼璐敢于向曼桢下手,也是打定了自己母亲不会也不能把她和祝鸿才怎么样,曼桢被害的第二天,曼璐和祝鸿才把曼桢锁到房间里,祝鸿才担心顾太太来要人,而曼璐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担心:
曼璐道:“那倒不是怕她,我妈是最容易对付的,除非她那未婚夫出来说话。”
曼璐为何不怕顾太太,恐怕从她做了舞女的那一刻起,顾太太在她心目中就不再是一个母亲的形象了,而仅仅是一个不得不担负起的责任来。
知母莫若女,曼璐对顾太太的软弱怕事、好打发了解地一清二楚啊!
果然,顾太太来了之后,曼璐又是装可怜、又是卖无辜,把既成事实向母亲诉说之后,说祝鸿才愿意和二妹正式结婚,顾太太就慢慢被软化了,又开始心疼起曼璐要做小来,听曼璐说曼桢要报警,竟然要去劝劝曼桢:
顾太太泫然了一会便站起来说:“我去看看她去。”曼璐一骨碌坐了起来道:“你先别去——”随又把声音压得低低的秘密地说道:“你不知道闹得厉害着呢?闹着要去报警察局。”顾太太失惊道:“嗳呀这孩子就是这样不懂事这种事怎么能嚷嚷出去自己也没脸哪。”曼璐低声道:“是呀大家没脸。鸿才他现在算是在社会上也有点地位了,这要给人家知道了多丢人哪。”顾太太点头道:“我去劝劝她去。”
看到这里简直被顾太太气死,她真的好像活在大清帝国一样,还把女人被害失贞当做女人的耻辱。而后曼璐又是诱哄又是催促,逼着顾太太几乎连夜搬家去了苏州,至此,曼桢出事之后,顾太太看都没有看曼桢一眼就走了。
三、自私狭隘:被人厌弃尚不自知
后来,曼桢逃出祝家,曼璐也已因病去世,曼桢无意中碰到张慕瑾,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张慕瑾很为曼桢抱不平,对顾太太的所作所为也很不齿:
曼桢继续说下去,说到她生产后好容易逃了出来,她母亲辗转访到她的下落却又劝她回到祝家去。慕瑾觉得她母亲简直荒谬到极点,他气得也说不出话来。
后来,战乱开始了,顾太太从苏州回到六安老家去,慕瑾去问顾太太关于曼桢的近况,因为觉得顾太太不管是忍心出卖还是被愚弄了,都有些鄙薄顾太太,神情很冷淡,听顾太太说曼桢嫁给了祝鸿才,之后就再没有拜访过顾太太,过年过节都不去。
而顾太太只以为慕瑾势力,觉得他过去在上海老住自己家,看自己穷了就不认自己这个亲戚了。
再后来顾太太回到上海,住在儿子伟民家,伟民本来和妻子、丈母娘陶太太三人住一间房,用板壁隔出一间给陶太太住。
顾太太来了觉得很不适应,儿子说物价太贵,儿媳说想出去做事情赚几个钱补贴家用,而陶太太觉得女儿找到事情也救不了穷,应当让伟民去打打主意,因为祝鸿才凭借着囤米囤粮成了暴发户,伟民可以借着姐姐的关系去让祝鸿才提携发财。
后来曼桢看到伟民家实在太小,就把顾太太接到祝家,曼桢和祝鸿才结婚后,其实矛盾很多,顾太太看到两人不和谐,也觉得尴尬,想着还是回到儿子那里住,虽然小,但总归名正言顺。
一天,曼桢陪顾太太去医院,巧遇祝鸿才带着情妇以及情妇和前夫的女儿,回头问了自家的车夫,才知道祝鸿才和那个女人已经在一起一段时间了。
曼桢表面没有声张,心中却已经打定主意要找工作、请律师,打离婚官司了。而顾太太,却还在劝曼桢去笼络祝鸿才:
顾太太叹道:“我说呢,鸿才现在在家里这么找岔子,是外头有人了吧?姑娘不是我说,也怪你不好,你把一颗心整个的放在孩子身上了,对鸿才也太不拿他当桩事了!他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吗?你也得稍微笼络着他一点。”
还说自己看着曼桢和鸿才吵架觉得闹心,而曼桢这次也没有客气,对着母亲下了逐客令:
曼桢把眼珠一转微笑道:“是真的。妈嫌烦?改天等妈好了,不如到伟民那儿住几天。”
曼桢已经明白,母亲、弟弟,都还想靠着她指着祝鸿才提携发财,都是不能商量事情的,她心中已经下了决定,要远离他们,自己拿定主意离婚了,而在顾太太看来,曼桢让自己避开,是为了跟祝鸿才好好“闹上一场”,争取太太的权利罢了。
然而幸运的是,曼桢不是曼璐,她有勇气、有能力向不满意的处境说再见,此后,曼桢离了婚,多年来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
而顾太太,张爱玲对她的着墨就没有了,想来,她的余生,就和儿子、儿媳以及儿子的丈母娘陶太太一起生活,而陶太太,大大咧咧住进女婿家,不主张女儿去工作补贴家用,一心想着让女婿去攀自己的姐姐姐夫发财,这样的老太太,想来也不会好相处。
顾太太牺牲了两个女儿,养出这样的儿子,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命运的讽刺?
我是月半读书,原创不易,喜欢本文的读者,欢迎点评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