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欧洲空客公司特别邀请发言,成为国内第一人。
他的经验和操作被欧洲空客借鉴,调整飞行手册,设计规范流程。
他就是英雄机长刘传建。就是他,实现了万米高空破窗史诗级安全生还的“5.14”奇迹。
劫后余生的刘传建在采访中说道:
“在我起飞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我可能会死;但是当飞机安全落地的时候,我真没想到我会活。”
感动中国组委会颁奖辞是这么形容他的: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这34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
空中浩劫34分钟
2018年5月14日,早上4时20分。美丽的山城还在沉睡,刘传健已穿戴整齐抵达江北机场机组准备室。
4时40分,机组一行9位成员有说有笑进舱。“身体良好,天气晴朗,飞机正常,油量充足,这怎么着也是个飞行的好日子!”
6时26分,刘传健和副驾驶徐瑞辰驾机载着119名乘客,呼啸起飞快速跃进晴朗无云的碧空。
40多分钟后,飞机进入了青藏高原上空。这个区域气候恶劣多变且氧气稀薄,人称“空中禁区”。刘传建每次飞这个区域都会多加小心。
挡风玻璃裂缝,《中国机长》剧照
没过多久,“嘣”的一声闷响后,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刘传健心里犯嘀咕,赶紧伸手去检查。“割手!不好,内层玻璃裂了!”
刘传健立即向管制台发出报告,同时向副驾驶徐瑞辰示意发出遇险信号。“准备下降高度,保持飞机状态,备降成都。”
话音还未落,“砰”的一声巨响,那块玻璃突然爆裂脱落被吸出窗外。飞机由于瞬间失压开始剧烈抖动。徐瑞辰被巨大的风力和失压直接“吸”出了驾驶舱外。幸好他系了安全带,拉着他半挂在机舱窗外。
机头挡风玻璃破裂
刘传建试图把他拉回来,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强大的气流吸得他根本戴不上氧气面罩。他什么都听不见,也感觉不到缺氧和寒冷,满脑子就只有一个念头——控制住飞机飞出山区!飞回成都!大家都还有活路!
刘传建试图联系管制台。外界高气压造成的噪音非常恐怖,管制台根本听不到他的无线电对话。自动驾驶和很多仪器已经失灵了。还有一些设备直接被“吸”出了驾驶舱。
空管塔台一直焦急地在联络3U8633,其它飞机也尝试联络,可是一直未果。8633一直处于失联状态。与此同时,8633正经历着生死考验。
驾驶舱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刘传建还穿着短袖衬衣。他不仅冻得瑟瑟发抖,还处在缺氧的极端条件。
机内设备损坏
机舱内一片狼藉,氧气面罩已经掉落;机舱内有的乘客已经开始哭泣,也有人开始眩晕呕吐;徐瑞辰脸部划伤满脸是血的还挂在窗外。刘传建紧紧握着操纵杆,他该如何面对着这命悬一线的生死考验?
飞机遇险情,副驾驶被吸出机外,《中国机长》剧照
在努力保持清醒状态的刘传建死撑了几分钟。飞机终于从跌跌撞撞,逐渐恢复平稳。刘传健好不容易在助理第二机长梁鹏的帮助下戴好了氧气面罩。摆脱缺氧状态后,他马上参考安全高度,航速和航迹等有限的飞行数据信息。
多年的飞行经验和精湛技术告诉他,他唯有控制飞机状态。于是他拼尽全力紧紧操纵着飞机减速和下降。飞机逐渐慢慢地从9800米降到6600米,3900米。直到他清晰地看见跑道,接着飞机颤颤悠悠安全降落在了成都双流机场的土地上。刘传建终于成功手动返航成都。
7点46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们悬着的心终于落进了肚子里。当他们再次稳妥地站在成都的土地上,大家都眼含热泪地感慨自己的劫后余生。
更欣慰的是经历了生死两重天之后,他们感恩又见到了5月15日的太阳。
空军锻造15年的经历
这令人佩服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刘传建表示15年的战斗机飞行员经验让他受益匪浅。这让他在危急时刻能沉着冷完成应急处理。
刘传建毕业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是一名优秀的原空军飞行员。
母校曾经的名字更霸气--空军第二轰炸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建国初期,当时就寄托着老一辈开国元勋对中国空军的殷殷嘱托。
飞行员刘传建
在飞行学习训练中,每一名学员都要进行特情应急处置训练,模拟“座舱盖爆破”,“风挡玻璃爆裂“,然后将仪表蒙住,靠地标、罗盘领航手动飞行,都是必训科目。
学员中大约有70%的淘汰率,想要成为飞行教员更是千里挑一,必须是每一个科目都得到满分5分的全优成绩才能留校执教。刘传建当年就是留校执教,从事培养战鹰驾驭者的工作。
教官刘传建
2006年,刘传健从空军退役,被飞行学院以优秀飞行员推荐转业到四川航空公司工作,开始了他的民航飞行员生涯。
所谓经历造就实力。刘传建时刻铭记当年初教机教员的叮嘱:“状态就是生命!” 当他在遭遇险情时唯一想着的就是“控制好飞机状态。”
而他自己在执教多年的过程中,带着学员多次演练各种特情状况,这也为他在处置民航飞机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他在采访中还描述了战斗机飞行员在部队严格苛刻的训练,让人听着都感觉后背发凉,也难怪飞行员都好像铁打的一样。
后排右二为刘传建
飞行员在一月份气温大概零下20度左右的大冬天凌晨5点钟起床,穿着背心短裤跑1万米。他们刚开始还冻得打颤,后来跑得又浑身出汗,等跑完1万米整个头发里面的汗水都变成了冰块。
长时间在这种极端天气状况和各种特情状况的培训下,飞行员就会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这也使得飞行员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更沉着冷静。
如何做到如此沉着
飞机平安降落后,刘传建给妻子打了电话报平安,风轻云淡地说:“飞机坏了去修了,我们平安降落了。”
刘传建妻子担心地与丈夫紧紧相拥
当妻子得知关于险情的报道之后,马上搭高铁去成都看丈夫。想着他手握全机人员的性命,硬生生让飞机平安降落,他一定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她紧紧地抱着他流下了五味杂陈的泪水,担心其实多过骄傲。
妻子在采访中分享了些生活小细节说:“我从来没有看到刘传建着急过。他就是胆大心细,稳如泰山。”当然他的大胆全都是常年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结果。凭借他对飞行的热爱,他多年来苦练过硬技术还坚守严谨作风。
刘传建需要常年飞非常困难的高原航线。西藏地区海拔高,多高山,飞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高空飞行。这种飞行对飞行员的身体条件,飞行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都非常高。
试想当时飞机在约9800米的高空飞行,时速约达800到900公里每小时。简单来说,万米高空,迎面狂风如撞墙。可就是这样,刘传建依然凭着过人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创造了飞行奇迹。
“飞行员飞行一辈子,学习一辈子,被考核一辈子”,每年都有各种考核和培训考试,机长的升级,教员的考试等等。刘传建总是能轻松通过考核,并以优秀成绩名列前茅。
他多年来风雨无阻长跑练体能,让自己的身体更能应付高原航线中的突发状况。他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为内心坚守的准则,力求工作能精益求精。
刘传建在做飞行总结
他在工作中很注重细节,秉持着“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从部队到民航一直都这样。”飞行员手册是他天天巩固翻看的必备书。每次碰到问题和疑惑,他总是千方百计学懂弄通。就连他曾经的教员也给予他高度评价“爱飞行,爱钻研,飞行中爱问为什么。”
他坚持学习和总结,多年来坚持临睡前翻看学习航空书籍。对历史上发生的特殊飞行事故,他总是思考自己该如何处理。每次飞行结束,他都要反思总结进步和不足。当然思考学习如何弥补不足也是他的必修课。
这么多年来,他飞行川藏线百余次。这不仅练就了他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还为他积累了高原飞行的宝贵经验。话说他也妥妥的成为了同事们和领导心目中的“高原小王子。”
机长的责任
《中国机长》中有这么一幕,当飞机停住后所有的乘务人员都下机了,整个飞机里面就剩下机长一个人。机长那种非常强的心理描述特别触动人,尤其是刘传建。
自从成为飞行员的那一天起,刘传健就始终牢记确保飞行安全这一最高职责。他认真把安全飞行规章标准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航班的运行全过程。
他曾先后安全执行过多个重要航班保障任务,从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在同事眼中,他飞行品质高,安全纪录保持良好。
肩上的“四道杠”,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作为机长还有一份责任,那就是每次飞行的时候,一定保证飞行过程的安全。安全起飞,安全落地。
刘传建检查飞机
刘传健说:“它时刻提醒着我,手里握着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鲜活的生命。日常面对的不只是冰冷的机器设备,更是无数个家庭的幸福。”现在他感觉飞机也是同事,旅客就像亲人朋友。这就是因为多了的那一份理解和信任。
49岁的刘传建目前仍在执飞,截止目前已于部队安全飞行15年,约2700余小时;于民航安全飞行14年,约1万5千小时。
5.14事件发生后,刘传健用“只是一场感冒”形容事发后自己的状态。2018年11月16日,由刘传健担任机长,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执飞的川航3U8883成都至北京的航班顺利飞抵北京,英雄机组正式回归蓝天。
英雄机长再次起飞
2020年疫情牵动着人心,刘传健主动请缨:
2月2日,执飞川航3U8101次航班,承运四川医疗队及物资抵武汉;
2月9日,执飞航班送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
3月21日,再次执飞迎接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第三批撤离队员从武汉回家。
他如是说“从高中毕业开始,我的生活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飞行。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飞下去。“他也是这么做的。
蓝天之上充满未知。其实这奇迹的背后,都是他长期积累的过硬专业实力。这包括他把确保飞行安全作为最高职责的强大责任心。当然这也源于他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刘传健热爱飞行事业,以平凡铸就非凡。
伟大出自平凡
习大大在接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刘传健依旧认为自己是个平凡人,他觉得很多人都把“平凡”理解为“不作为”。他觉得,其实平凡就是在你的工作岗位上,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这才能做到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解决问题。
“不平凡”的刘传建
苍穹没有避风港,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刘传健做出了难度很高的证明。这番实力,要经过多少年技术、意志、心理和经验的磨砺积累?只有他自己知道。
“伟大出自平凡”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 关键时刻才能缔造“不平凡” 。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愿大家都一生起落安妥。
. END .
【文| 齐有芊溪】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20年前,大连五七空难112人遇难,调查发现一乘客购买7份保险
北大博士后去美国留学后,与家人失联20年,网友:良心被狗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