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学啦,孩子们都上学去了
电视台都在热播《小别离》还没有结束
Ms懂身边的很多新爸妈们都说好看
情节也好设定也罢,都非常接地气
大家也知道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有一个好的剧本,Ms懂也去网上查了下发现《小别离》是改编自作家鲁引弓的同名小说。原著的名字是韩寒起的,这浪漫、唯美又带点小资的名字背后却讲述了一个落尽世俗尘埃里的故事。
《小别离》的故事发生在北京,故事里有三个家庭、三对夫妻以及三个即将中考的孩子。在面临着现实社会的重压下,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选择题:孩子要不要出国?
中产阶级的童文洁说:我一定不会送孩子出国
“中等生”方朵朵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成绩一直处在能不能上重点高中的边缘。父母的心情随着孩子的成绩一样起伏不定。在经历了学校和家庭的一系列变故后,妈妈选择逃避性的把孩子送出国,却没想到差点拆散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工薪阶级的吴佳妮说:我一定要送孩子出国
“学霸”金琴琴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她本是最没必要出国的一个。但琴琴的妈妈却硬要给女儿最好的教育,削减了脑袋想尽法子变卖了房子要将琴琴送出国,因此和老公闹得不可开交,差点离婚。
富豪张良忠却犹豫着:我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呢?
“学渣”小宇生活在一个富豪家庭,成绩确实倒数前三名的常客。大老板张亮忠本意是想给与再婚妻子处处作对的儿子再找个出路,但没想到出国之路却意外促成了小宇的成长,让他才艺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现实就是那么造化弄人,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成反比的,但这成绩就好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施加给三个家庭不同的压力。身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孩子们,都承受着各自的压力。
《小别离》的作者鲁引弓曾经在钱江晚报做过副总编,作为一个新闻人他对社会变化有极强的敏锐性,通过《小别离》他其实是讲述了中国的“第四次留学潮”。
第一次留学潮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直接为辛亥革命做了人才和思想舆论的保证;
第二次留学潮涌现在五四运动之后,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民族觉醒推动的结果,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第三次留学潮则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出现,是改革开放即中华民族第三次民族觉醒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为中国人真正走向世界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思想的保证;
那,第四次呢?
鲁引弓说,虽然他写的是小别离,其实背后更想说的是正在我们社会中发生着的大别离。而他也早早将女儿送出了国。
-《小别离》中的五种“别离”-
1. 向“分数”告别:
一分两分,就会让家长无比纠结。 因为一两分的区别,在学校里会差一两百名。实际上这和能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业做到深夜,女儿朵朵还没做完。爸爸方圆说,朵朵,要不算了,不做了。朵朵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妈妈文洁说,不要紧,再做两题,你做不完别的同学也不一定做得完。朵朵说,我要做完……
被做作业逼哭,这样的情形,我想在千万中国家庭里都上演过吧?
2. 向“雾霾”告别:
看过柴静的雾霾报告,大家就懂了。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出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这里的环境,不再适合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急诊部大批大批的孩子在那里看病吊盐水,轻则上呼吸道感染,重则肺炎,回想10年前,20年前,我们同龄人的身体有那么差过吗?
3. 向 “焦虑” 告别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容快乐的成长,我们就得向单一成功的标准告别。原本成功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现在,成功似乎就是钱、好大学、地位。
那天朵朵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不想去上学了,可不可以?文洁抱住她的小肩膀,把自己的脸贴在这小脸膛上,她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女儿其实还很小,她心里有空旷的疼痛。她说,好的,明天我们不去上学了。文洁大声说,请假,说病了,我答应的。后来文洁对单位的同事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答应,没理由地答应,因为要让小孩子知道家是可以退的地方。
4. 向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告别
归根结底,是向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告别。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拥有更健康的三观,活得慢一点,从容一点,快乐一点。
5、还有内心和现实的别离
很多父母因为想让下一代过得更好,所以把留学当成一艘诺亚方舟,让孩子飘洋过海,然而这一种决然的背后,是内心里希望孩子每天都能粘在身边,跟自己说说班级里的八卦和趣闻。这种别离,甚至让人看不到愈合的手段。
鲁引弓说,在《小别离》里,
有自己的经历,
但更多的是他听到的、
看到的身边的故事。
比如,一次在餐馆吃饭时,鲁引弓听到隔壁桌的谈话—“如果你的孩子是老实规矩的,就出国;如果孩子特别能混,就在国内发展。” 而这句话,像针一般,戳痛了他的心。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教育环境压抑、竞争激烈,很多父母都认为,出国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那里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学生少、竞争压力也小很多。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的、无私的爱。就像鲁引弓,其实也早早将自己的女儿送出了国,上面的五种别离,也许就是他做出这种选择的答案吧。
最后用纪伯伦的一首诗结束今天的文章
更多育儿知识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报告妈妈,有Ms懂,新妈妈才购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