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本人就去电影院欣赏了这部引起我极大好奇心的作品。之所以这部电影会在我毫不知情且对里昂那多不黑不粉的情况下引起好奇,根本原因就是这简短而又震慑人心的标题——《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是何许人也?何以给他冠上如此抽象又宏大的形容词?究竟哪里了不起?
但平心而论,第一次的观影体验是失望的。因为在没看过原著、没了解背景、更没参透作者隐喻的情况下,这就是一处华丽的爱情悲剧,而且平铺直叙、毫无新意。
除了小李子那摄人心魄的微笑以及黛西的冷漠绝情,再无第三个点走进我的心里。哪怕那句后来传遍全网的"并非所有人都有你这般优越的条件"也没让我看出和这部电影的主题有任何联系。
本着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一部好作品的心理,我读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后文简称为《盖茨比》)的英文原著,并在看了两个不同的译本之后,时隔6年我又重新看了一次这部电影,心情激动之下又饱含着庆幸、惋惜等复杂的情绪。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伟大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它假借爱情之名,但却道尽了时代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凉。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四个细节入手,深入探讨盖茨比究竟哪里了不起,以及这部作品究竟意欲何为。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会和再度观影的我一样,如梦方醒。
天生的赢家——汤姆
这个人物也是《盖茨比》电影的一大败笔。因为他的戏份虽然不多,但除却之于情节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之外,这个人本身所具备的内外条件也是烘托盖茨比这个人物的“伟大”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那场四个人一起吃饭的戏中,电影只表现出汤姆的不学无术和教养欠缺,但其实书中明确写道,他用一本并不存在的书引出自己的优越感和担忧:
"文明正在瓦解......那是一本好书,人人都该读一读。主要观念是,如果我们不留神,白色人种就会有灭顶之灾。"
"我们得打垮他们。"
这段黛西只插话一句的对白,已然将一个内心泾渭分明、种族优越感十足且对一切造成威胁的存在都视作天敌的世袭子弟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
汤姆虽然是橄榄球运动员,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的优越身份以及住所的考究却不能被忽视——一座乔治王殖民时代风格的公馆,红白二色赏心悦目,俯瞰着海湾。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那片殖民土地的逐渐壮大,"传承"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重视。体现身份和尊贵的元素一定要用钱购置,但又必须和钱无关:年代、名头、品味、审美——桩桩件件都和以盖茨比为首的暴发户区分开来。
这种反差的对立面不完全体现在盖茨比夜夜笙歌的大型party中,更体现在他第一次带黛西回到自己房间里时将那些从英国定制回来的各种材质的衬衫抛满整个房间——自卑和优越是骨子里的东西,想盖,难上加难;想改,难于登天。
说回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汤姆,那场"置换飙车"的戏也有其对应的隐喻。盖茨比带着黛西开着汤姆的车,汤姆带着另外两个人开着盖茨比的车。虽然车的性能一目了然——盖茨比那辆是定制的顶配跑车,但似乎一切都早已注定,直到两辆车驱至那块"上帝之眼"的广告牌,盖茨比也没能超过汤姆。是车的性能有问题吗?是开车的人技术有问题吗?都不是。其实这段戏就已经将那条看不见摸不到的鸿沟展示给观众——阶级,是无法跨越的东西。即使盖茨比开着上流的车,拥着上流的女人,但他仍不属于上流社会。
更出彩也更明显的戏码紧随其后。几个人在酒店房间中将所有事情都摆上桌面铺开摊平了说,但请注意,当汤姆知道黛西和盖茨比有私情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这和黑人跟白人结婚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说,在汤姆这种人心里盖茨比有再多的钱也没用,对于汤姆来说,盖茨比和那些一直饱受压迫的黑人一样,只是自己这个阶级之外的人——都是下等人。
所以,任眼前的盖茨比如何富可敌国,又多么挥金如土,在以汤姆为代表的这群人心里,他从来都只是个不入流的货色。就连报纸媒体也会在盖茨比遇害身亡之后大改口风,从之前的"神秘富商"变成"贩卖私酒的杂货店老板"。
而且整场电影下来:
- 盖茨比一直接打电话,汤姆一直无所事事;
- 盖茨比一直为钱奔波、汤姆一直四处调情;
- 盖茨比一直维系人脉,汤姆一直毫无所谓;
- 盖茨比一直殚精竭虑,汤姆一直无脑无心。
这强烈的反差,正是含着金钥匙的人和从底层摸爬滚打的人的鲜明对比。
所以汤姆代表着什么?他不是上流社会的看门人,也不是上等阶级的代表者,汤姆这个角色更多的时候是"美国梦"的化身,也是"美国梦"这个谎言的真身——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吗?不,你只是有很多钱而已。在这片土地上,没有地位没有权力,再多的钱也只是朝不保夕。
梦想的载体——黛西
《盖茨比》这部电影或者说这系列作品(包括书在内)受到最多讨论也受到最多争议的非黛西这个人物莫属。很多人在说到她时,会用到那些形容某种人的词汇"绿茶""拜金""虚荣""势力"等等,这只是黛西这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特质之一。对于盖茨比来说,黛西更多的是"梦想的化身""梦想的载体"。
请回溯盖茨比遥寄当年初遇黛西的场景是怎么说的:
"我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房子。"
换句话来说,豪华的产业是黛西的加分项,也是黛西的包装盒。而黛西就像精美八音盒里面的天使芭蕾舞者一样,让整个八音盒熠熠生辉。可反过来,不也如此吗?如果盖茨比在路边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遇见黛西,他对她的迷恋程度会如此之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盖茨比来说,黛西让盖茨比的梦变得具象化、变得触手可及,所以得到黛西,将她安置在自己打造的豪华八音盒里,并将这个盒子捧在自己手心,这会让盖茨比觉得自己俨然拥有了一切、实现了大梦。
但是,这八音盒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他这种人打造的,也不是他这种人配得上拥有的。可盖茨比非要赌一赌、试一试,哪怕前途灰暗、哪怕希望渺茫、哪怕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场梦的结局为何。
而那场初次相遇的鱼水之欢也具有一定的预言性质。盖茨比可以轻易得到黛西的身体,就像他凭自己的能力快速积累巨大的财富一样,但直到最后他也不是黛西的选择,就像他最终没能拿到上流社会的入场券一样——他注定得不到黛西的心,也注定触碰不到在当时社会最稳定的财富根基:地位和权力。
如此说来,黛西并非很多人口中的"渣女",她是盖茨比的目标,也是盖茨比那场"美国梦"的缪斯,是她让一切的遥不可及变得近在咫尺,是她让一切变得有迹可循,是她让盖茨比徒生出许多乐观和勇气并认为自己"我可以"。
是否真的可以,盖茨比不清楚吗?他清楚。不然他不会在汤姆揭穿自己的时候气急败坏,也不会在尼克打算说出实情时打断对方,只是那个不愿意醒过来的人,从来都是也只有盖茨比啊!
愚民的象征——威尔逊
威尔逊两口子在这部电影中的存在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将盖茨比的悲剧无限放大。
威尔逊蠢到什么程度呢?汤姆当着他的面和他老婆桃金娘调情他也全然不知;汤姆一次次诓他说会把车带来卖给他却直到电影最后也没付诸行动;在警察没做出任何判断和结论之前,汤姆一句话就让他举枪杀人。
这不就是愚民的典型代表吗?
无脑的汤姆操控着愚蠢的威尔逊,这其实是对于上层社会对底层思想控制的隐喻——他们只要不将真相展示给你,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被动前行。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无论小说还是电影,伟大的经典之作中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也绝无一句废话。威尔逊这个人满足了汤姆很多欲望,也终结了盖茨比的生命。无形当中,这也是给那些像盖茨比一样在追梦途中一往无前的人们敲响警钟:当你没有完全脱离一个层级的时候,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碰得到你的人。
这样说来,威尔逊如何躲过层层关卡在盖茨比家中横冲直撞重要吗?不重要。因为盖茨比从来也没拉开和这种人之间的距离,虽然这是他此生一直在试图改变的事情。
对于盖茨比来说最可悲之处莫过于,他努力逃离的地方竟是他最终的结局,他试图摆脱的这类群体最后竟成了他生命终点的死神。
现实的幻象——绿光
再看《盖茨比》这部电影,在我读了一些电影书籍和《盖茨比》原著的情况下,几次的急降镜头和浮在荧幕上的手写字以及这道绿光的运用得体着实惊艳到了我。
这道绿光有两个地方处理得十分精巧。
- 第一是盖茨比遥望它时的手势。
他没有拥抱也没有握紧,只是遥望并轻轻抬起手小心翼翼地去触碰——相距甚远却仿佛近在眼前,但盖茨比却一直以低姿态去和它发生交集。因为那道光里不仅有重启盖茨比跻身上流这欲望之门的黛西,也意味着盖茨比从出生就不曾拥有却一直趋之若鹜的世家阶级。那是盖茨比的梦,也是所有曾在那片土地洒下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人的梦。
- 第二个十分精巧的地方就是绿光的反差。
盖茨比在汤姆家吃饭那场戏中,那道绿光居然一直没有被其主人汤姆注意到,而且因为白日的光明,因为距离的拉近,那道绿光不再炫目也不再刺眼,那种致幻的炫目也消失殆尽。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等于在告诉以盖茨比为代表的这些人:你们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东西,其实在天生拥有它的那些人眼里,仿若无物。
这不仅是对于"美国梦"最大的讽刺,也揭示出盖茨比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写在最后:了不起的盖茨比,没人情的美国梦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盖茨比》也是一部需要细细琢磨并结合原著来看的电影。
电影没有将"美国梦"宣之于口,就像通篇没有提到任何有关"权力""阶级"等字眼一样,但这不妨碍作者用一个又一个讽刺的词汇去意有所指:冷漠、无情、腐朽、软弱、势力、虚荣......
盖茨比的伟大,在于他的乐观也在于他的执着。他从一出生就不信命,并用一生的时间去逆天改命却仍逃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惨结局。而他对自己的成见和厌恶以及对上流社会和黛西的执着也直接促成了一个"伟大的盖茨比",因为较之成见本身来说,对其深信不疑并竭尽全力试图去改变它的人,难道不伟大吗?
盖茨比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对一切都了然于胸,但仍选择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这被欲望、名利、身世充斥却以爱情为名的深渊中不曾回头,直至再无回头的可能。
所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并非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而是一场极尽华丽又近乎无情的幻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