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年如墨
来源:情报姬
秦朝,始于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终于前207年子婴投降,历时共14年。
《秦时明月》,自2007年起连载至今,在今年2月份度过了14周岁生日。作为一部在秦朝历史上做艺术加工的作品,它的年龄已经比这段历史本身还大了。
(系列作品第一部于2007年2月14日首次播出)
而前两天玄机科技还放出了秦时明月十五周年版OP,秦始皇老人家若是在天有灵,看到这玩意一定会直呼内行。
(硬核历史迷:秦时明月怎么可以有十五周年呢?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啊!)
不过秦时明月能撑到十五周年,我还真一点都不意外——它当年的影响力实在是太牛了。
有那么段时间,我看别的节目时我很少会和爸妈去抢电视遥控器,但秦时明月一旦更新,我绝对哭着嚷着要去看完。
在那时,别的动画大多还停留在2D平面,剧情内容往往也比较子供向。而对比一下,当时只有前两部的秦时明月各方面都要比同时代的作品优秀得多。
胡彦斌的《月光》算是童年动漫中为数不多的在长大后依旧可以毫不尴尬地哼出来的曲子——虽然大多数人会被一句“这世道的无常”教会什么叫不自量力。
3D视角下温婉的端木蓉、性感的赤练颠覆了不少人对动漫形象的认知。乱世秦朝的背景与“历史为骨艺术为翼”的口号也足以让初读荆轲刺秦故事的少年为之激动......
但时过境迁,近几年来《秦时明月》过得却是不算太好。
在豆瓣上搜索秦时明月,光从几部作品的评分上就能看出点问题。系列作品前四部都保持着9.0及以上的评分,第五部虽然下降到了8.6分,但也还处在能接受的范畴之内。
但到了去年播出的第六部《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评分就急转直下,只剩下了5.4分。
点进《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的评论区一看,愣是找不到一个替这部作品、替玄机科技说好话的。
曾经坐在电视机前的迫不及待,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例行惯事。
说好要“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如今这历史的骨骨质疏松,艺术的翼羽翼散乱。
其实秦时明月如今这个局面,我在多年前——看第五部看到一半忍不住弃坑时——就有所预感。
原因总结起来也并不复杂。
首先是从第五部开始,秦时明月的故事线过于复杂混乱。在前几部作品中,秦时明月的故事一直围绕着以天明、盖聂等人为首的主角团与卫宫领衔的反派组织流沙展开,顶多在算上个阴阳家,出场的人物有限,故事的进展也非常紧凑有序。但到了第五部,支线故事的衍生彻底失控了。
(不得不说,前三部的人物刻画真的很不错)
平时我们评价一款游戏,会把复杂、丰富的支线剧情当做加分点,因为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接触这些小支线。但到了《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大量出场的农家、道家、法家、儒家......的人物让我时不时要思考下“大哥你谁来着”这样的问题。而围绕这些人物展开的故事偏偏还又臭又长,大量挤占了主角的片场。
(当时最怕一群人坐下来开始聊,一集就直接没了)
看着粉墨登场的陌生面孔在那面无表情地念白,我忍不住一次次拖动进度条寻找熟悉的面孔,然而老角色们就算出场往往也就寥寥几个镜头。
结果就是,总计75集的一部作品,其中有连着的整整四十集没有主角的出场,把追番的兄弟们整不会了。这也直接我对这部已经追了好几年的作品说了拜拜。8.6的评分,掀开来一看估计写满了“情怀”。
(嘴上抱怨个不停,身体还是很诚实)
而除了故事脉络上的大问题,新登场的人物审美日渐低俗化、脸谱化,曾经考究的服装设计变成了怎么色怎么来。
(当时未成年的我见到这位道家大师时深受震撼,原来道家是这么色的门派吗)
虽然色一点也没啥问题,但这画风总让我以为我从秦汉乱世穿越到了日韩网游......
就连前两天发的新版OP,看起来都有种浓浓的违和感。
连载十四年,这期间动画技术日新月异,画风变了可以理解。想往作品里加一些颜值、打扮可能符合更多人喜好的角色、稍微买点肉,勉强也能接受。但在2017年后“停更三年雕琢剧本”却没能解决剧情混乱的致命伤,还多出了“老角色智商下线,新角色酷爱装逼”这么些新毛病,难怪连老粉丝们都纷纷不认账,开始打低分了......
(豆瓣@妄作)
一般作品烂尾了,观众都会琢磨作者怎么就犯了病,秦时明月剧情质量的起伏同样也和它编剧团队的变动分不开。曾经创下前三部辉煌历史的编剧团队——沈乐平、傅海清、张衡、俞洁、王琦,如今只剩下沈乐平一人。掌舵的人变了,航向也难免会有点偏转。
不过说来也挺有意思,刚才我在寻思国内外还有啥长篇连载的作品时,第一时间自然想到了死火海,突然就感觉作为秦时明月主角的天明和鸣人还有那么一点相似:父亲因一件大义牺牲(刺秦/保护木叶),身体里有股外来的、没法熟练使用的力量(巨子内力、封眠咒印/九尾),总是三人小队行动,有个身处敌营、一定要带回来的伙伴(月儿/佐助)......
嘿,要是秦时明月能一直保持着前三部的劲头,搞不好真可以成一部不比火影差的作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发个新版OP,都要被老粉丝质问初心。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