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缘来酱子
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孩子一生转变的关键,也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据,关心你的孩子,别忘了重视你与孩子的关系。 --日本品川孝子先生
2018年暑假,一名绵阳盐亭某中学学生,在给父母发了短信“永别了”之后,跳河轻生。
因为他放暑假在家整天玩手机,被父母训斥。
2019年7月,一名10岁的男孩离家出走,一个人从宣威市徒步行走,一直走到贵州威宁市,之后再顺着渝昆高速公路行走,准备徒步到四川重庆。
因为“我就是想走得越远越好,不让家人找到。”
2020年5月,山东一名45岁的女律师被她15岁的女儿勒死在家中,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
原因是母亲对她“管得太严了” 。
家长和孩子为何变成仇人?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不断?
总是要在这些社会案件层出不穷的时候,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产生过激行为之后,家长才回想起某个让自己不禁捏一把冷汗的错误教养方式,才知道自己在某个点上辜负了孩子,但会不会为时太晚了呢?
赵玉萍老师深圳市爸妈在线沙盘治疗师培训学院培训主任,从事心理咨询、沙盘的案例督导,心理健康咨询、培训工作等20多年。
在其著作《亲子关系的重建:用沙盘疗法读懂孩子的心》里指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家庭存在亲子之间难以沟通的问题,在沙盘游戏中,使用游戏方式能让家庭成员很快消除紧张,在自然互动中,一个家庭的内在活力轻松被激活,也促进家庭成员的理解、沟通及共感。
孩子都喜欢玩沙,在沙里玩游戏会让孩子感到放松,进一步释放出他的想法或创意,也能通过沙箱呈现出一个家庭的缩影,经探究得知孩子对幸福家庭的渴望。
作者用一个个经沙盘疗法的案例,直接在书里告诉家长们: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家长与孩子是一种相互支持、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一切以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为重,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你的梦想不是我想要的
对于控制型的父母,很难理解与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身心压迫,习惯性地批评让孩子容易否定自己,否定一切,而且叛逆。
家长总认为小小年纪的孩子,未必分得清什么对孩子是好的,以爱之名,早早规划了孩子未来的康庄大道,无论孩子是否有情绪、是否有想法,都必须无条件接受。
这个现象普遍存在每一个家庭中,只是情节轻重不同,因为大人常常会做出很多自以为是又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可以照见父母心里的不安全感,孩子能敏锐地感受到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安全感。
要知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是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或需求,乖巧顺从的表面,只是伪装的面具,刻意讨好是想获得关爱,实际上内心的世界早已封闭。
不要对孩子的需求一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会在亲子间产生长期性的共感失败。
不要让孩子太累,做有一颗平常心的父母,才是智慧的选择,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以陪伴的角度,支持孩子做自己,活成他想要的样子。
孩子的学习靠自驱力的培养
大胆放手,不逼迫、不施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为孩子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幸福的小家,才是孩子自觉学习的动力。
今年春节期间在上海车站的清晨,民警发现有个未成年的女孩独自在广场徘徊,上前询问,这名14女孩竟已在广场来回走了一个晚上。
她本来是和母亲一起从南京到上海游玩的,谁知在路上母女俩闹矛盾,生气的母亲在前一天扔下她先返回南京。
母亲竟毫不担心女孩的安危,反而问民警:“她坚持不肯上学怎么办?”,这个妈妈对14岁女孩的安全没有一丝丝的担忧,开口闭口就是要孩子读书。
其实现在的孩子读书也挺辛苦的,不想读书不一定是不喜欢读书,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做父母的是不是也要关心一下?
亲子间的互动程度,也会影响孩子读书的意愿。
有些孩子则沉迷在虚拟世界,玩游戏、追剧追星而无法自拔,此时有一个气急败坏着急的父母就会有一个抵抗叛逆的孩子。
事实上网瘾是一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孩子的求救信号,父母的施压管束只会让孩子越陷越深,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片神奇的土地,你给它播种了思想的种子,它就会收获行为;你给它播种了行为,它就会收获习惯;你给它播种了习惯的种子,它就会收获品德;你给它播种了品德的种子,它就会收获命运。
父母要把管教的手慢慢地缩回来。要让孩子有更多自主空间和机会,决定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和为自己负责。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和孩子若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要能进行自我管理,才能帮助亲子间有更成熟的表现。
要知道“爱也会伤人” ,尤其是妈妈的角色,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表现正是大人言行的折射。
“孩子总是反着来”正是物极必反的表现,一个叛逆对抗的言行意味着他有某种需求,做家长的倒也不必随之起舞而弄得鸡飞狗跳,正因为你的控制,才让孩子和你渐行渐远。
人格统合性的培养是心理健康的指标
作者提到孩子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自带系统、有成长动力和自愈能力的个体,所以成长是孩子自发的、是刻在人类基因里,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尊重孩子的不同之处,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
因为即使父母受到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的影响停滞不前的时候,孩子仍会按生命的发展原理继续前行,他不会停在原地等你。
“养育孩子”的课题是对家长人生的再教育,不但要突破固化的思维,还要懂得转弯改变,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忽略“每个人”都拥有强大的潜意识能量。
所以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是每一位家长必须给予的,而孩子的自信也是来自于你的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质保持正念的觉察,他们就会成长出拥有独立坚强的生命。
《亲子关系的重建》是一本给家长的教战手册,书里许多焦虑迷茫的父母个案在寻求心理救助中,走上一条对自身向内探索之路。
唯有收获经营亲子关系的智慧,亲子关系在重建中更加融洽和谐,才能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