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不仅见证了现象级的《觉醒年代》,更有《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光荣与梦想》等等。
国产剧突然在今年“脱胎换骨”,就连豆瓣评分,都是集体冲着9.0往上去的。
近期,又一部主旋律大剧《功勋》日前在北京、东方、浙江、江苏四大卫视黄金档同步开播。
让番茄君惊讶的是,开画不久它就拿到了9.0的高评分。
这部剧不仅在开播前攒足了热度,开播后更是连续多日,在四大卫视收视率同时破第1,在上海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收视率更是逼近2,这还不算网络平台的热度,不可谓不火爆。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剧?凭什么这部主旋律新剧这么“能打”,还能拿到堪比“神剧”的超高分?
今天,番茄君就带大家看一看这部——
《功勋》
《功勋》是一部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单元故事”类剧集——其题材取自于首批8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物真实故事。
他们分别是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和屠呦呦。
我们先从第一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故事看起。
故事开始,便是1951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后期的“开城谈判”。
由于美国一直想在谈判桌上捞到在战场上捞不到的东西,谈判很难进展下去。
双方没说几句话,谈判就破裂了。
美国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双方只能在战场上见真章。所谓的“联合国军”不断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想要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以北30公里到60公里,然后继续进行谈判。
我们的志愿军只能应战,这时候多拿一寸土地,谈判桌上便可以多一分筹码,于是战争开始往残酷的“寸土必争”方向发展。
而本单元的主人公李延年(王雷 饰),则是负责攻击346.6高地主攻部队三营七连的指导员。
作战会议上,三位连长为了争主攻地位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只有李延年一句话不说,在默默思索着什么。
因为,他在细细体会营里的作战安排。
得到营长的肯定后,李延年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袭扰和攻击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全营的一致认可。
因为这个计划非常好,营长特批按照此方案执行。七连连长十分佩服李延年的指挥水平,还给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不过前脚开作战会议,后脚七连就出了岔子。
因为之前部队打得太过惨烈,七连一名叫小安东的战士开了小差,当了逃兵。
被抓回来后,小安东已被绑在树上,七连长掏出枪就准备毙了他。
之所以叫“小安东”,是因为他年龄很小。
他从小是个孤儿,之所以当逃兵,是因为他怕自己死了,曾经照顾他的二妞得不到照应。
虽然情有可原,可无论在哪一支部队,逃兵都是该死的罪行。就在张安东要被枪毙时,李延年站了出来。
大战在即,所有战士本就人心惶惶,如果张安东再被枪毙,李延年怕影响了队员的情绪。
一来,他们七连是整个营里“解放战士”(即国民党俘虏兵接受改造后变成的志愿军战士)人数最多的,如因为张安东一人影响整个部队,得不偿失。
二来,美军方面有国民党旧部的特务,有的人已经乔装打扮混进了志愿军部队,动摇前线将士的思想。
深谙思想政治工作的李延年,做了战前动员讲话,他告诉了大家张安东和二妞的关系,先让大家理解了两人的难处。
之后,李延年推己及人,他问了连里其他战士,引导他们谈起自己妻子对家庭的付出和牺牲,并肯定了中国这么可爱这么好的妻子和姑娘还有千千万万。
最后,他将大家参军的意义,以及抗美援朝的意义引了出来。
当兵,就是为了保护家乡的亲人,保护国家;打仗,就是为了战火不烧到自己的家乡,就是为了自己家里人的幸福。
一番战前动员,让张安东彻底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之后李延年掏出配枪,所有人都在为张安东求情,怕他被枪毙,李延年却没有犹豫地开了枪。
这一枪,打在了张安东头顶的树干上。李延年告诉他,那个旧的张安东已经死了,而新的张安东,要为中国千千万万个二妞而战斗。
一次危机事件,就这样解除了。
从作战会议到战前动员,我们能看出李延年不仅军事水准过硬,做思想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晚上,对346.高地的攻击开始了。
整个七连打得很拼。
有的战士为了不让大部队暴露,在受枪伤的情况下踩着地雷待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英勇牺牲。
有的战士在敌人冲上高地的时候,用铁锹石头作为武器,与敌人搏命。
更有伤了腿和眼睛的战士配合作战,一个当腿,一个当眼,向着冲上阵地的敌人进攻。
因为高地反复争夺,三营伤亡很大,八连和九连几乎打光了,李延年不得不重新安排整合。
他们到底能不能守住346.6高地,李延年最后的命运如何?这就留给大家自己看了。
作为一部多位导演合拍的单元故事类主旋律电视剧,《功勋》在质量和质感上,一点不输院线电影。
就拿毛卫宁导演执导的《李延年》这个单元来说,在战争场景的调色和调度上,就称得上国内顶级。
夕阳西下,战场狼烟,你能感受到战争过后那种肃杀的氛围。
而整个单元故事,都以冷色调为主,重在为观众营造真实战场的感觉。
在诸多场景的战争场景的调度上,番茄君甚至认为其不输高希希的国产大剧《大决战》。
守阵地,有步炮协同,有迫近作业,有三人狙击小组,我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攻阵地,看得到三三制战斗小组,
看得到潜伏、隐蔽、灯语、爆破,甚至普通观众都能感受到志愿军在战术上的协同性和统一性。
虽然没有大兵团作战的大场面,但只用几集电视剧的篇幅,就讲明白了为什么攻(守),怎么攻(守),攻(守)什么,细细看来全是章法。
尤其在演员妆容上,这部剧丝毫没有悬浮感和塑料感。
随便截一张剧照,看得到演员脸上的血和泥土结成的痂,皮肤粗糙黝黑,就像铁皮一样。
再看怼脸大特写,干裂的嘴唇,是好几天水米未进;深深的眼袋,说明他没有休息好;皮肤上的泥土跟随肌肤纹理散开,是很久没洗脸;眼角的血丝,则因很久没合眼。
能从妆容上读到故事,虽然镜头一闪而过,无疑增加了故事的可信程度。
这也是《功勋》这部剧吸引观众的原因。
除此之外,毕竟描述的都是功勋人物,怎么呈现他们为共和国的贡献,导演组应该做了精心的规划。
导演组没有按照“人物传记”一样的叙事方式,而是选取了“高光时刻”作为切入点,突出了这些英雄们“平凡中的不平凡”。
拿第二个故事于敏来说,他是我国的“氢弹之父”,著名物理学家。
故事聚焦在氢弹研制中方案探索和生产阶段的重重困难中,同时主要从于敏的生活入手,塑造新中国第一批科研人员的真实生活面貌。
雷佳音饰演的于敏,不善言谈,不苟言笑,看起来憨憨的,笨笨的。
头上有一撮头发一直支棱着,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顾,不知道东西放在哪儿,不会干家务,甚至不会给孩子换裤子。
但是,他的大脑始终在高速甚至飞速运转,像一台永不停歇的计算机一样在计算着。
如此外表之下,当他争论起科研问题,却富有热血和激情,能言善辩;当要攻关难题的时候,专一忘我,精准敏锐。
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一代科学家的伟大,也真真实实了解到,他们为了国家到底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讲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不得不说《功勋》的分量很重。
但越是分量重,它的切入视角反而越“轻”。
《能文能武李延年》只不过讲述了一个346.6高地来回争夺的故事;
《无名英雄于敏》则聚焦于于敏家庭生活和科研生活中的小事,有拌嘴有调侃,有艰难有欣慰。
这正是《功勋》厉害的地方,它举重若轻,有四两拨千斤之力,它也见微知著,从小处着眼,讲述着大人物的大道理。
很多影视作品都习惯从“大”处着眼,但《功勋》反其道而行之,将宏大的故事变得日常化、生活化,将“伟光正”的英雄变成了可知可感的普通人。
他们本来也就是在自己岗位上干出不平凡成绩的“普通人”,不是吗?
这种主旋律,是“润物细无声”的主旋律,它让我们这个国家的精神,让我们民族的脊梁,深入到每一个观众心里。
《功勋》之后还有很多集,八位人物将陆续出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还没有看的观众,一定要抓紧开始刷,这样的好剧绝不能错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