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税清静
《川江英雄》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事:1949年初,中共地下党员、代号“腊子鱼”的任晓光奉上级之命,潜回大西南川江重镇泸城,策应解放军解放川南。在川江流域,任晓光不仅收获了爱情,还和代号“黄辣丁”的妻子秦菲菲绝处逢生地完成各项任务,成功策应国民党军军长郭尔桂起义。泸城解放,堵住了国民党军由川南逃往云南的退路,书写了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一直推崇“有意思的作文”。所谓“有意思”,即作品在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表现技法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要有非常独特的地方,也就是文学作品要有“差异性”“陌生感”和“与众不同”,这也是我这些年从事小说创作的一点心得。好小说得首先让人喜欢读、喜欢看,即可读性要强,其次才是文学性和思想性。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拿得起、放不下、读得有味、回味无穷”,令人如饮甘饴、如沐春风。
《川江英雄》是近几年写地下党,即谍战同类题材长篇小说中比较出色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当年为解放大西南而英勇奋斗、浴血牺牲的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具体地讲,至少有以下特点:
纯正的川南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叙述情节、塑造人物、描绘各种生活场景。虽然很少听作者冰春讲普通话,但他在《川江英雄》中的叙述语言精炼传神,气韵飞动;雅俗有致,变幻多姿;语言和内容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尤其是小说中大量纯正的川南四川话的运用,摇曳生姿,趣味盎然。充分凸显了长江水码头文化的源远流长,且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中不时领略到作者的幽默和俏皮。所以,普通话与四川话的有机结合,使《川江英雄》这本小说以独特的姿态在文学的殿堂散发出不同寻常的馨香,透露出勃勃生机,让我们探索不已,玩味再三。
地道的地域文化。背景设计对于故事来说,能大大增强故事的存在感,并且为场景的设计、人物的刻画、情节的走向,都提供了一个有依据的故事平台,特定的背景能将作者希望表达的情绪渲染得更加浓烈。有时,背景本身也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在整个作品的最后,甚至成为拔高的基础。时代背景会带来一种情绪,或紧张,或悠闲,为故事铺设了一层情感色彩。冰春把《川江英雄》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放在解放前夕暗流涌动的泸州。泸州是冰春土生土长的地方,他在泸州生活工作了若干年,相较于其他地方,他写泸州的故事更得心应手,于是给大家呈现出了一个70多年前老泸州的视觉盛宴。
鲜明的人物刻画。一部小说,情节好不好暂且不说,如果看完这本书,却记不住里面的某个角色,那么,这本书有前途吗?冰春在这本小说中,将地下党员、代号“腊子鱼”的任晓光、代号“黄辣丁”的秦菲菲和战前起义的国民党军长郭尔桂等人物的命运,代入到全中国解放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中,让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相互牵盼。再加上前面讲到,大量川南语言对话的运用,成功地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小说中,不止是主要角色,就是一些配角,如外围的任晓芬、何柏芝、邓光强、洪大妹等形象也是活灵活现,更不用说对反面人物如凶残狡诈的特务头子罗熙之、袁腾岗等人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
浓郁的家乡情愫。《川江英雄》中有关泸州风俗人情的描写繁富绵密、多姿多彩,衣食住行无所不涉,几乎毫无遗漏地以具体生动的形态尽现于小说中。比如饮食,如火锅:“重庆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望着那铺满锅面还未煮沸的七星椒、青花椒……”又如:“泸城烘蛋、鸡涝、芙蓉鸡片、甜黄菜、苦笋酸菜鱼、黄辣丁汤……白砍鸡、椒麻鸡片、葱把鸭、泸城附骨鸡、河鲜江团、水煮麻辣黄鳝、干锅鲜兔、绝色双椒、八炸鸭子……”等等随手便拾。什么龙马潭、罗汉场、纳溪等地的介绍也颇为详尽。泸州的酒和鱼,不厌其烦地出现在餐桌上,让读者仿佛都闻到了香味。还有桂圆、茶叶等,及“讲吃茶”(民间调解纠纷)的引入等,尤其是为了宣传荔枝(当然并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算是成功的植入吧),冰春毫不吝惜地整了一个章节,即第五章《荔枝红透盛夏时》等。这些泸州元素的大量植入,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泸州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当时条件下的文化特征,更折射出一个作家对家乡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
红红的爱国激情。长篇小说是一个国家文学的象征,是一个作家安身立命的重器,是作家全面成熟并收割的标志。如果把写小说比作打仗的话,写长篇就是大会战。长篇的创作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次考验,是一个遭受酷刑的幻游过程。长篇小说的尽头,与一个人对这种文体的认识有关,长篇小说更是灌入了作家野心的一种文体。冰春就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而且有大野心,《川江英雄》并不是一本孤立的小说,与他之前出版的《战将》和将来要创作的小说,其实是姊妹、是系列。他为什么要这样干?我认为,除了天生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一个真正作家的担当外,更多的还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那么,就拭目以待,盼望着他的下一部作品快点出来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