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将军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他在“平江起义”中打先锋,立了头功,很快就入了党,被士兵推举为排长。不过,李聚奎给人留下印象是他在关键时刻救了后来成为共和国国防部长、人民解放军元帅的彭德怀。
那是“平江起义”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疯狂围剿,起义部队处境危急。在这个时候,有的人临阵脱逃,或叛变投敌。当部队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时,被缩编为五个大队的起义军中,一个大队的大队长带领部队拖枪投敌了。当时,部队炸了窝,留下来的人被走的人闹得人心惶惶。
事发第二天一大早,彭德怀便集合部队讲话,讲着讲着,站在前排的一大队长雷振球,突然冲到前面,伸手就夺彭德怀警卫员薛洪全手中的驳壳枪,企图射杀彭德怀后投敌。薛没有防备前排的大队长铤而走险,手枪被雷抢到手上。当时,由于事情发生突然,人们来不及反应,彭也没躲闪,情况已是千钧一发般的危险。正在这节骨眼上,站在部队前面的李聚奎以一种保护彭团长的本能反应,向雷振球扑去。李聚奎扑上去时很用力,加上带着惯性,雷被狠狠地甩在地上。正好大队长黄云桥反应过来,从侧面给了雷振球一枪,结果了雷的性命。
彭德怀虚惊过后,盯着李聚奎足足盯了半晌。彭德怀虽未表扬李聚奎,但他事后打听了这位“小老乡”的情况。多少年后,彭德怀授了元帅,跟随彭多年的老部下还直夸耀李聚奎,称李聚奎当时反应快,从枪口下为我军抢了一个元帅。大家不忘此事,李聚奎总是笑一笑,从不渲染,更不张扬。他说那是彭大将军命大,他当时不知从哪来那么大一股力量。他说凭他的个头同雷振球比,像他那样三个人也休想把雷压到地上……
李聚奎同彭德怀有不解之缘,他给毛泽东也留下极好的印象。
1928年,李聚奎在彭德怀领导下的红五军第九大队任中队长,当红五军要同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时,彭德怀请毛给部队讲话,那是李聚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许多年后,他都记得:“毛穿一件不太干净的中山服,没戴帽子,他一边讲话,一边吸烟,走过来,走过去,一口很随便的湖南长沙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特别是要联合工农兵打遍天下的道理,给李聚奎印象很深。李聚奎后来同部下说过,毛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他讲的道理很合穷人的心,跟他是不会错的。或许这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李聚奎跟随红军到达井冈山之后,平常虽不太吭气,打起仗来却实实在在,不管是冲锋陷阵,还是指挥部队,都十分尽力。但那时,在井冈山虽然经常见到毛委员,但没有具体交往。当然,这是李聚奎这么看,他没想到正是由于在井冈山的表现,已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是1930年冬的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当时李聚奎在红三军团,他所在的部队已同红一军团组成了第一方面军。面对红军势力扩大,蒋介石便调集军队围剿。根据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战术,红军决定诱敌深入,歼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当时,李聚奎已是红三军团九师二十七团团长。战斗打响,李聚奎所在团正好是伏击圈的主阵地之一。部队向山沟周围之敌发起了猛烈攻击。李聚奎许多年后都记得那一死守硬拼的恶仗。是他先指挥部队同对面山头上的二十五团夹击,但敌人在山沟里拼死抵抗,先是人员惨烈伤亡,接着是二十五团团长牺牲……后来把敌人压到山沟里,两个团混在一起,他带领两个团统一进攻,但敌人还是拒不投降。他由指挥所赶到前线,带领两团的官兵穷追猛打,一直打到张辉瓒的指挥部。就在即将活捉张辉瓒时,他腿受了伤……
李聚奎在建议调预备队结束战斗之后,被抬下火线。途经红军指挥部时,毛泽东正站在山头上观战,见有人抬下来,毛泽东问是何方神仙。担架员答道:“二十七团团长。”“啊!他们敢放倒我一个小老乡呀!”毛泽东在查看伤势之后,嘱咐他好好休养。
李聚奎数不清在中央苏区打了多少恶仗、险仗和硬仗。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他先当团长,不久在战斗中为三军团当了师长。三军团同一军团一样,反围剿时打的都是大仗。
许多老将们记得,李聚奎打仗很有三军团的风格。当时,像一军团的刘亚楼师长等,打仗打得机智灵巧,有一军团的谋略之风。四方面军的一些军师长打仗以勇猛著称,据说像许世友、于天云这一类的军师长,经常是穿着裤衩、打着赤臂,有的甚至赤条条地同敌人打仗,善于硬拼。李聚奎打仗受彭德怀的影响,不慌不忙,打起来一枪是一枪,一仗是一仗。不退不缩,从不打滑头仗。在草台岗和黄柏岭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他就是这种打法。打配合,总是让主攻部队放心;打主攻,总能啃下硬骨头,整师整团消灭敌人不知多少次。为此李聚奎在几个部队的师长中,很有影响。后来,哪个部队出了麻烦,就由他去打开局面,扭转乾坤,以至于他先后任了三个师的师长。
1933年二三月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红军总部用战争缴获的金元宝,让铁匠为作战有功人员打制金质奖章,名为红星奖章。鉴于李聚奎作战有功,授予他二等奖章。在当时师一级干部中,获这类奖章的不太多。奖章领回来,李聚奎同平常打仗归来—样,胡乱往通讯员包里一塞,然后行装不卸,往床上一躺,睁着眼睛打盹。他平常要求部队是思想要好,休息要好,打仗要好。“三个好”是他的带兵绝活。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睡觉,他有空就睁着眼躺在铺上养精蓄锐,不喧不闹,话不多,有任务起身就往前沿闯。
第四次反“围剿”结束之后,红一军团红一师师长罗炳辉调任九军团军团长,鉴于李聚奎的功绩,军委让李聚奎任红一师师长。
1964年,李聚奎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李聚奎当了红一师师长可真是红军第一师长。他刚一接任,便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继而开始长征。红一师为右翼纵队,掩护中央机关及其他部队向西转移。开始,部队边打边撤,成四路纵队移动。但到了粤汉铁路时,四路纵队被敌人压到一条路上。就在这节骨眼上,军委下令由红一军团在前开路,红一军团把这个任务交给红一师。作为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二话没讲,带着部队上前披荆斩棘,担负起开路闯关这一事关红军生死存亡的重任。
就在粤汉铁路边上,李聚奎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及朱总司令。
此时,躺在担架上行军的毛泽东,并不像许多材料中提到的遵义之后,才“官复原职”。他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已开始以他的影响指挥部队。见李聚奎一上来,毛泽东便面授机宜:“你们这个任务很艰巨,行动要快,不要把后面的部队堵塞住了。大的方向就是向嘉禾、兰山前进,能相机占领这两个县城或一个也好。具体道路由你在前头决定,我们后面就跟着你来。大路能走就走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小路不能走就爬山。总之,由你决定,不要等着指示,以免耽误时间!”
说罢,毛泽东伸出手把李聚奎的手握了握,又使劲捏了一把。这一把捏得很重。李聚奎多少年后还记得那次握手。那时,毛泽东实际上是在“靠边站”。但面临红军的生死存亡和李德“崽卖爷团不心疼”,李聚奎等红军诸将同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创始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看到毛泽东被整,彭德怀等人不受重视,李聚奎心里不好受。此时,他看到毛站在红军队伍前,而且交付“我们就跟着你来”的重任,那握手的一瞬间,是一种默契,是一种暗示,是一种希望,李聚奎此次出发“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聚奎带领红一军成了全军的开路先锋。因为心中有了谱,他一直带领前卫团走在部队前面。他牢记毛泽东的吩咐,见大路走大路,大路不行走小路,小路不通就钻山越河,一路面临敌人的阻截,他指挥全师猛冲猛杀,先期到达嘉禾、兰山。此时,他接到军委电报,继续西进。他二话没讲,不顾人疲马乏,经全州入黔。红一师强渡乌江,如天兵天降,直入遵义境内,占领遵义城。
历史到此,似乎就是那次力挽狂澜的“遵义会议”了。但历史应当记住,如果没有红一师和全军将士的左冲右击,前赴后继,“遵义会议”是不会轻易而来的,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是难以冲出包围的。历史应当记住这一支光荣的部队,历史也应当记住李聚奎!
毛泽东对不负重望的李聚奎是牢记在心的。当中央纵队跟着红一师杀开的血路进入贵州境内时,毛泽东见到了李聚奎。此时相见,毛泽东高兴极了,心情极好,戏称李聚奎一路大闹天宫,像孙猴子一样,把天宫捅了个洞。当时,中央纵队还没有安排好伙食,毛泽东等人就在李聚奎部队“擦了一点油”。暂时脱离险境,香汤热饭,毛泽东称赞红一师仗打得好,这里饭菜也香甜!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部队继续实行战略转移。中央军委点将,李聚奎的部队继续担任前卫部队。后来的战斗更加残酷。作为开路先锋,李聚奎肩上的重任更加沉重了。但作为一个指挥员,一旦明白了战争的含义,他就会越战越猛。李聚奎带领一师这柄红色的利剑,先是穿破娄山关,再渡赤水河,二占遵义城。接着,又两次渡过赤水河,转战云南境内,直逼昆明。在那频繁的战斗岁月,部队几乎天天有战斗,处处有危机。红一师所打的仗,仗仗都是惊天动地。可哪里只要有李聚奎的部队,哪里就意味着胜利和畅通。
——摘编自《知情者说:历史关键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肖思科
编辑: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