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日本武士刀锋利无比,可以斩铁如泥。其实,这肯定是言过其词了。当年,戚继光消灭倭寇以后,到了北京在蓟镇担任守备任务。就带了一些缴获的日本盔甲,给明军北方边军将领看。结果,这些边军将领说:“一向只说倭贼易杀,如此观之,骁当在今敌之上,今只势耳,若论军器,十不当一。”
意思就是,日本盔甲也太差了,这种装备怎么打仗?这让见惯了锁子甲和重甲的北方边军将领看了止吐舌头。到了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的盔甲就更差了。不说那些足轻步兵,就是很多大名级将领的盔甲也很简陋。比如,真田昌幸的盔甲全身只有9.2公斤。
德川家康的金陀美具足二枚胴盔甲只有6.2公斤,按照明军标准,这些日本盔甲根本都不符合基本的防护标准。日本盔甲最多只能防御非致命打击和流箭。戚继光吐槽倭寇盔甲“贵而短”的意思,太短小,无法做到全面防护。
在日本这种盔甲在中等距离,也可以勉强阻挡轻型火绳枪发射的霰弹流低装药。如果是重型火绳枪则无论明军盔甲,还是日军盔甲则都挡不住。因此,日本盔甲在日本国内,其实是足够用了。
明军标准铠甲都要在15公斤-20公斤标准,因此有时候就是日本刀也无法劈开。在碧蹄馆战役当中,宇喜多秀家的家臣国富源右卫门就遇到了很多穿着豪华盔甲的明军最精锐的辽东镇铁甲骑兵。国富源右卫门拿着武士刀砍了一个明军铁甲骑兵三刀,但是竟然被弹回来三次,也是目瞪口呆啊!呼喊神兵来了
在抗倭援朝战争,明军辽东精锐骑兵只打了2次大战斗,一次碧蹄馆战役3000人对打40000日军,一次是稷山之战。明军4000骑兵,乘贼未及成列,纵突骑击之,贼披靡而走,死者甚多。又遣游击摆赛,將二千骑继之,与四将合勢追击,又破之。大败日本黑田长政部5000日军。
在野战当中,明军在獒树之战、车岘之战、万福寺之战、乡校后峰之战、南原南村之战、求礼之战、潺水驿之战、鼎津之战等等也都取得了胜利。
但是到了战争中期以后,日军开始据城防御,利用日式城堡和火绳枪优势防御,明军的办法就不多哦。小西行长认定,在拥有大量火枪部队守卫,且墙高沟深的城堡面前,只会使用弓箭和低档三眼铳等火器的明军,只能望城兴叹。
赵士桢《神器谱》,卷一记载:调集人马十有余万,附以朝鲜土著,何止三十余万。倭奴止以飞峦岛鸟铳手三千凭为前驱,悬军深入,不劳余力,抗我两国。我以两国全力,不能制倭死命。焱驰电击而前,从容振旅而退,不但诸酋尽全首领,至於倭众亦觉无多损失。
在抗倭援朝战争,明军在骑兵冲突骑射以及盔甲上有优势,日本在步兵格斗和火绳枪上有优势。在战场上就看具体怎么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了。
到了努尔哈赤崛起以后,参加过抗倭援朝的辽东总兵李如梅,李如柏兄弟认为:“此贼精兵七千,而带甲者三千。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虽以十人来犯境土,即报辽东而求救。西北虽有鞑子,皆不如此贼”。就是说,努尔哈赤的骑兵比明军辽东精锐还要精锐,实力超出倭寇10倍。但是没有人关注这一点,才有了后来的萨尔浒大战,轻敌冒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