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这部剧很现实,可以说它真实地反应了大多数普通人的婚姻中的一些状况。
读完这本书,细细琢磨之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段婚姻往哪儿走其实都拿捏在女人手里。
可以说女性在婚姻中权利很大,权利大的另一面便是责任大,压力大。换言之,想要婚姻长久很多时候靠忍,想让自己痛快大可以选择离开。
这本书里的已婚男人们完美地诠释了一首歌名《你要怎么,我们就怎样》。
就像林妈和肖莉,她们的理性帮她们在复杂的情绪中理出头绪,做出决断。
而林小枫和娟子,她们则依赖感性和感觉做出决定,看似正确,实则伤害自己。
选了就认了,认了就过去了,这才是及时止损
林妈和肖莉的遭遇是相似的,她们都被丈夫背叛,精神上都承受过巨大的痛苦。
后来,林妈选择了原谅,并接纳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将她抚养长大,同意孩子亲妈以“姑姑”的名义存在。这是她的让步牺牲,也是她对自己、对婚姻的选择:过下去。
肖莉则不同,她知道丈夫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想法蹦跶出去野一圈,自己承受不了,也不愿承受,她选择放手,让他回归自然,也是自我疗愈,长痛不如短痛,她对自己和对婚姻的选择是:及时止损。
林妈选择了过下去,那就必须要有过下去的姿态:这件事不能再被提起,胸口砸一拳囫囵个吞下去消化掉。提起便是伤害,伤害自己伤害丈夫,而且提起也只能起到反作用,让原本内疚的丈夫觉得妻子的原谅不过是变相的惩罚,她是想时刻提醒自己犯过错不能被原谅。
所以,林妈才了不起,当林爸年老愧疚地说她当时有多心痛时,林妈像安抚自己儿子一样摸他的脑袋,她用“过下去”的信念征服了林爸一辈子。
肖莉选择了离开,也就必须面对独自一人带孩子过日子的情况:凡事都要靠自己。活着不易,她利用宋建平对自己的好感帮自己修改论文,她清楚自己的业务能力一般只好靠拉拢人缘为自己站队撑腰。
她所做的一切是源于她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她能依赖的只有自己。
尽管林妈和肖莉这两位女性在面对同类事件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选择时清醒,选择后承担,不抱怨不埋怨。
“我的今天都是你造成的,都怪你”典型的“受害者”思维只会伤害自己
相比较林妈和肖莉的冷静清醒,林小枫和娟子都属于感性,情绪更容易左右行为的人。
她们俩有一个共性,多少都有点“受害者”思想,尤其是在林小枫身上表现明显。
比如宋建平大学同学聚会,他们两口子带着大家到一个马场,四位女主人聊天时,她说老宋忙,家里他顾不上,只能保一个只好保他。
话是没错,但在她心里做出这个决定时并不那么心甘情愿,当她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中时,她总抱有一种“我这么选都是为了让你塌心奋斗”的想法,这个想法的背后是“我为了你,你也得考虑我。”
她处处盯紧宋建平,时刻提醒他自己为他、为家做出的牺牲。
“我都这样了,你还要我怎样。”她痛苦的根源就来于此,她将她的人生一股脑地转嫁到了宋建平身上,最终丢了自己变得疯魔。
娟子是生动的,非常动人的女孩子。她的行事与她的灵动一样,随情绪激荡。
当她发现丈夫的不堪后,她陷入到情绪的黑洞中无法思考只剩下痛苦。她看起来表面上原谅了丈夫,实际心里痛恨。
她看似冷静的选择手术不要孩子,当丈夫满心愧疚不忍责备时,她心中的刺才被拔掉,其实不要孩子变成了她的一种报复。
当两人真正走到尽头平静相处时,她感觉他们又恋爱了,实际上他已断了念想。
两个感性的人,看似都惩罚了对方,实际都伤害了自己。
既要尽情爱,也要尽心“算”
某部门统计的2018年离婚数据中,女方作为原告提出离婚请求的高达75%。数据的背后是女性对婚姻现状的不满。
可透过网络的缝隙却发现并不是所有女性选择离婚就等于结束痛苦。对于一些女性而言,离开反倒是真实感受痛苦的开始。
毕竟,现代社会环境下,结婚的前提有钱有现实也有感情。一段婚姻的终结并不代表情感的终结。
若一位女性在做出最终选择时跟林妈和肖莉一样理性,抛开其他所有因素明确了自己心中所求,或许在她选择的道理上会少一些痛苦。
若一位女性跟林小枫和娟子一样,以感性情绪为主导,做出看似理智实则自我伤害的决定,必定将承担更多痛苦。
婚姻不易,走向哪里其实都在我们自己手里。
不管怎样,爱要尽情,过要尽心,该感性时感性,该理智时理智,不伤害自己也是放过自己。
(全文完。)
(文中图片来源《中国式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