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香港的武术界发生了一件惊动香港和澳门的大事。
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两人为了门派利益,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打擂比武。
消息一出,吃瓜群众们异常激动,因为平时只听说大师们个个武艺高强,却没有机会见识见识,有了这个机会,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大师的风采。
既然是比武,吃瓜群众最为关心的自然是胜负问题。有人说太极派能赢,因为吴公仪曾是黄埔军校的太极拳教官,而且还是蒋介石亲自聘请的,实战经验丰富。
有的人则看好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因为陈克夫曾获得过香港拳击比赛的冠军,他的白鹤拳快、准、狠,可谓是名不虚传。
在擂台比武的整个过程中,香港各大报纸纷纷跟进报道。其中,香港小有名气的报纸《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受到启发,决定趁热打铁,在该报开辟武侠小说的栏目,并钦点副编辑陈文统主笔。
陈文统临危受命,以梁羽生作为笔名,陆续在《新晚报》连载了名为《龙虎斗京华》的武侠小说。小说一经推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梁羽生也由此开启自己的武侠小说之路,并最终成为与金庸、古龙、温瑞安齐名的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
梁羽生,这个写出了《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深受读者喜爱的武侠宗师,人们在惊叹其才华的同时,亦艳羡他和林萃如的烂漫爱情,两人从相遇、相知、相爱到相守,共同度过了53年幸福时光。
那么,这样一位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男人,他拥有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924年,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出生于广西蒙山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信玉是清末民初的爱国乡绅。
1944年,日军入侵蒙山,陈信玉便组织众人一起抗日保乡,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多位从广东跑到蒙山避难的文化名人。
在这些文人中,有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简又文,有擅长书画和以敦煌学著名的学者饶宗颐。与他们相处,梁羽生便有机会学习到许多历史和文学知识。
学习的过程中,梁羽生勤勉认真,一点就通。
看着眼前这位少年如此聪明灵动,简又文非常喜欢,便提议收他为徒,二人师徒情缘就此结下。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简又文返回广东,还带上了自己的徒弟梁羽生。
到了广东不久,梁羽生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考上了著名的岭南大学。
在那里,梁羽生度过了精彩的大学时光,他加入中文系“艺文社”,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谈文学、搞创作。
也许这时候的梁羽生还不知道,早年的文学积累,将会对他日后的创作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毕业之际,正当其他人为了工作四处奔波面试,小有才气的梁羽生已经拿到了校报《岭南周报》的offer,成为一名编辑。
编辑这份工作,梁羽生干得得心应手。后来,哪怕是他去了香港,做的也是编辑的工作。
1950年,香港《新晚报》创刊,在《大公报》任职的梁羽生被总编辑罗孚赏识,调入该刊,与金庸成为同事。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两位同年出生且年仅27岁的年轻人,日后竟然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成长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
梁羽生当时是《新晚报》副刊“天方夜谭”的编辑,专门撰写和刊发一些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趣事,而且一干就是两年。
对于梁羽生而言,虽然压力不小,但朝九晚五的生活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惬意。不过没过多久,这样的生活便被打破了。
1954年,因为名利之争,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与太极派的掌门人吴公仪相约比武。两位大师的较量,引起了香港和澳门民众的广泛关注,武侠热也因此一下子被掀了起来。
作为《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热点,决定在《新晚报》刊发武侠小说。正他当为自己这一机智想法感到兴奋时,难题随之而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找作者写稿已然是来不及了。
该怎么办呢?坐在办公室的罗孚正在发愁之际。好巧不巧,梁羽生跑到办公室请示“天方夜谭”下一期的主题。见到梁羽生,还没等他开口,罗孚便开心地说道:“就这么定了”。
当晚,临危受命的梁羽生连夜写稿。次日,《新晚报》发表了《龙虎斗京华》。事实证明,罗孚的这一决定是对的,《龙虎斗京华》广受读者的喜爱,《新晚报》的销售量也节节攀升。
备受鼓舞的梁羽生,笔耕不辍,从当年的1月20日,一直连载到8月1日,最后完结的时候,《龙虎斗京华》一共写了18.9万字。
人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毫无疑问,临危受命的梁羽生之所以能够连夜写出《龙虎斗京华》,离不开他十几年的文学沉淀。
领导总是热衷于给单身的下属介绍对象,《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也不例外。
看着32岁还的梁羽生还单着,他比谁都着急,四处给梁羽生张罗相亲之事。
一日下班前,罗孚把梁羽生叫到办公室,说有个女孩很不错,让梁羽生去见见。梁羽生内心是不愿意去的,但碍于领导的面子,不好拒绝,只得硬着头皮前去应约。
见面的时候,女孩精心打扮,梁羽生却穿着随意。不仅如此,因为鼻炎犯了,梁羽生不争气的鼻子竟然流出了鼻涕。
为了避免尴尬,梁羽生用力往回吸鼻涕,一次、两次、三次,可惜并没什么用。
看着眼前这位“邋遢”的男人,再联想到他的《龙虎斗京华》,形象与才华的反差一目了然。好在女孩并不介意,善解人意的她主动地把手帕递给了梁羽生。
女孩叫林萃如,26岁,是名门大族的千金,在政府部门上班,从家庭条件上看,明显优于梁羽生。
不过,梁羽生并没有看上林萃如,因为她皮肤较黑,又瘦瘦的,不是梁羽生喜欢的类型。
聊天的过程中,得知林萃如每周六都会去教堂做义工,而且坚持了五年,梁羽生有了些许好感,加上递手帕的举动,他决定试着和林萃如接触一下。
之后,随着两人见面的次数多了,落落大方、沉稳内敛的林萃如在梁羽生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两人的感情也在约会、逛街、吃街头美食的过程中渐渐升温。
后来,梁羽生因为鼻炎越来越严重,住院做了割除鼻息肉的手术。期间,林萃如向单位请假,跑到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梁羽生,这让他很感动。
出院那天,梁羽生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单膝跪在地上向林萃如求婚。就这样,互生好感的两人,在相识五个月之后,便决定厮守一生。
结婚之后,为了支持梁羽生的事业,林萃如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当起了全职太太,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
对此,旁人都说梁羽生娶了个好老婆。
旁人越是这样夸梁羽生,他越觉得亏欠妻子。
对于妻子的付出,梁羽生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暗暗发誓,此生一定不辜负林萃如。
“妻子”和“写作”,在这时候成为了梁羽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人们常说,健身会上瘾,其实写作也一样,自从被罗孚赶鸭子上架,写了《龙虎斗京华》之后,梁羽生前前后后写出了3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后来,当被问及在所有作品中,最喜欢哪几部的时候,梁羽生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和《云海玉弓缘》这三本是代表作,而广为人知的《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并不在列。
从名气上讲,梁羽生似乎略逊色于他的同事金庸,但从地位上而言,则完全不输金庸。梁羽生是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正如他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说起新派武侠小说,它最为重要的理念是“以侠胜武”,它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格局大了。
比如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乔峰,他被塑造成一位侠气十足的英雄。尽管族人被汉人杀害,自己也多次遭遇陷害,但当辽国发兵攻打宋朝时,不愿看到生灵涂炭的乔峰,反而以死相搏,最终凭借一己之力,促成了辽、宋两国的言和。
毫无疑问,如果是按旧派武侠小说的套路,武艺高强的乔峰知道真相后,必定将报仇雪恨,而非相逢一笑泯恩仇。
除了打打杀杀,武侠小说的另一看点是情感大戏。在这方面,梁羽生尤为擅长,而且更令读者喜爱的,是梁羽生著作里的爱情,结局一般是完美的,而非悲情的。
比如在《白发魔女传》中,西北女匪练霓裳与受命暗查西北的武武当掌门卓一航,两人尽管情路坎坷,但冲破家族恩怨和门派血仇等障碍,走到了一起。
也许有人会问,梁羽生为什么总是把武侠小说中的爱情写得如此唯美。其实,这和他幸福的婚姻生活密切相关,妻子林萃如为了照顾梁羽生,支持他创作,毅然决然地辞去了铁饭碗。
要知道,林萃如可是出生名门大族的千金小姐,从小过着被人照顾的优渥生活。嫁给梁羽生之前,连泡面都不会煮,但为了梁羽生,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
1984年,60岁的梁羽生为爱封笔,为了感谢妻子一辈子的照顾,也是为了多陪伴妻子,他带着林萃如四处游玩,数年之间,他两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1987年,林萃如说喜欢澳大利亚,喜欢悉尼,喜欢袋鼠。梁羽生二话不说,带着爱妻前往澳大利亚定居。
就这样,梁羽生与林萃如在澳大利亚过起了不被外界打扰的幸福生活。从相知到相伴,直到2009年,85岁的梁羽生因病逝世,两人共同厮守了53年。
得知梁羽生不幸逝世,作为曾今共事十几年的同事,且又都是新派武侠小说的“扛把子”,金庸难过之情,溢于言表。悲伤之余,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对挽联:“同年同事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同为武侠小说宗师,虽然不像古龙那样有美酒相伴、舞女作陪,少了一些潇洒,但这并不影响梁羽生书写江湖。
他的一生,有林萃如相互伴。
他的武侠世界,有林萃如作陪。
与古龙相比,梁羽生无疑是幸福的。
他是侠客,但他同样是好丈夫,这是那个时代武侠文化圈中难得的品质。
本文作者:江湖笑笑生
责任编辑:茶九
审核: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