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蝉》开播,抗日剧又开始搬上了荧幕,笔者一直觉得,主旋律的电视剧本身确实不算好拍,观众一般也会用一种有些挑剔的眼光去看。一般来说,只要剧情说得过去,也就不错了。而谍战剧如果能成功,往往都是细节上的成功,大的剧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肯定是正义一方获胜,只是如何获胜,用什么方式获胜,获胜了之后观众觉得过不过瘾,这才是一部抗日谍战题材成功与否的关键。
《秋蝉》在这方面至少已经让笔者失望了,从第一集开始,日本人之间的对话就一直十分的混乱,比如开头,宫本和佐藤之间的对话一会用日语,一会用汉语。叶冲和他们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而在最新的22集中,叶冲杀死一个日本人,用的又换成了日语。整部剧,笔者一直用着跳戏的感觉。这日本人和日本人之间到底应该用什么?
在这个细节上,很多片子处理的都不错,比如《亮剑》,日本人之间全程都用日语,而且剧中人还尽量地模仿日本人的说话方式和表达方式,符合抗日剧中一般的套路。如果用汉语,也好处理,比如神剧《五号特工组》,剧中的日本间谍曾经提醒身边人,在中国一定要讲汉语,之后所有的对话也就变成了汉语,看似简单的一个剧情过度,会让观众觉得合理了很多。《秋蝉》在这方面却比较混乱,感觉不出其中的套路,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有自己特有的动作习惯,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播出了如此多之后,观众对这些习惯都有了基本的认知。而《秋蝉》中的日本人,基本上没有了这些习惯。看上去和中国人无异,这一点就非常的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无论人物和情节如何虚构,毕竟还是在香港被日本人占领的大历史环境下,对于历史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从第二十一集开始,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香江被捕,假意投降的他,为自己找好的退路居然是南洋,编剧应该恶补一下这段历史了。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香江假装叛变,那应该选择一个日本人去不了的地方,或者彻底受到日本人保护的地方,结果他选择了南洋。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当时的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南亚,这时候去南洋,和在香港没什么区别,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宫本为什么还会担心香江离开之后,名单完整与否的问题,好像南洋不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一样。
关于香江这一段,细节之处根本经不起推敲,香江为了保护叶冲,在服用了某种抗审讯药物之后,不听叶冲的嘱咐,要通过喝黄酒的方式自杀,来保全党组织。这里,编剧无非是想表现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然而,香江如果自杀,那叶冲能保得住吗?一般来书,当时的刑事鉴定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如果香江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而且是在没有经过刑讯的情况下。那是不是会对香江尸检,如果尸检,发现了编剧杜撰的那种药物,会怀疑到谁呢, 在香江被捕之后,和他接触的人少之又少,本来宫本就怀疑叶冲,香江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叶冲的嫌疑岂不更甚,毕竟,他们俩有好几分钟的秘密谈话。录音设备也没有收到声音。
在谍战片《潜伏》中,曾经演绎过一句梦话害死七个同志的桥段,看上去夸张,其实隐蔽战线的工作就是这样,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问题。好吧,咱们的片子是娱乐的,只是,这种娱乐不是喜剧或者荒诞剧的娱乐,起码要符合这类题材的一般规律吧。
审讯自己同志的桥段被用过很多次,《悬崖》、《永不消逝的电波》都出现过,这两部剧将这个桥段演绎成了亮点,而《秋蝉》呢,似乎演绎成了槽点。
其实,整部剧,演员的演技还是比较在线的,只是这个剧情,笔者觉得,还是雕琢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