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王莘,看着电视上新闻播放上说北京奥运会在征集歌曲。
王莘的病情已经严重到说不出话来,却还想着写首奥运歌去投稿,王莘的儿子劝他说:“您先好好恢复着,等好了以后再写,来得及。”
“您着什么急啊,说也说不了,动也动不了,您让我怎么猜呀?您脑子里要些什么”据王莘儿子本人说,当时对病床上的父亲说的这些话,是他这一辈子中说得最后悔的话。
也可以感受到,当时躺在病床上的王莘是有多失望。
接下来的剧情都是讲述王莘年轻。
1950年,王莘专程去北京买乐器,老板以为他是唱戏的来买胡琴,但其实王莘要的是老板店里挂的那些军乐器。
这些军乐器,一共十几件,都是正经的乐器,据老板说这些军乐器是蒋js逃跑时他的一个旧军官当给他的,还是英国货呢。(现在想想这些军乐器不仅值钱,还很有历史价值)
王莘想要都买下这些军乐器,但身上的钱不够,只能挑了几样买走。一开始老板不愿意给他,王莘用苦肉计,讲故事,还带有介绍信,但老板是不吃这一套的,介绍信也不管用
从介绍信可以判断出,王莘是专程来北京专程来这家店铺的,事先是知道这家店铺有他想要的东西的。
从王莘和老板的对话中,得知一个消息,冼星海居然是王莘的老师。老板很吃惊,我也很吃惊。从这里我就知道王莘肯定是个有才华的人。一定会有优秀的作品产生。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王莘在和老板说起冼星海老师时,非常的骄傲,觉得自己能成为冼星海老师的学生非常的自豪。还给老板看了老师送给他的外国自动铅笔,这笔可不是普通的笔,在当时可是很稀罕的,而且对王莘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是洗星海老师对他的期望。所有老板想要用这支笔来抵扣军乐器的费用时,王莘是非常拒绝的。
最终老板还是同意让王莘挑几样拿走,剩下的给他留着下次来买。老板兴许是被王莘的真诚感动了,也或许是慧眼识珠知道王莘是能有成就的人。
王莘高兴的背着一身的乐器往火车站走,准备回天津。路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时候,看见一位建筑师正对着天安门城楼勘测。王莘好奇上前打听。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又让我这个小观众涨了知识。
建筑师们是在重新设计标语,在开国大典的时候,天安门上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九个字,另一条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八个字,是不对称的。周总理指示,还是改为九个字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庆典上。
工程师说:“那标语上一个字,光是一个笔画就能躺一个人,天安门上九间门楼的宽窄也是不一样的,中间的部分大,四六间稍宽,三期二八一九间逐次递减,视觉上看起来是对称的,利用视错觉的原理,重新安排字的间距,这样看起来就对称了。”
从来没有关注过天安门上的字,也没有比较字的大小字的间距,更不知道最开始的标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后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广场旁的一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刚参加完国庆的唱歌彩排。王莘被歌声吸引,坐在一旁看着。学生们看着身上挂着各种各样的乐器也好奇的上前看看。
看着这群学生即将要在国庆庆典上演出,也想起了他去年和妻子一起在这里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情节:“我当时看着那雄壮的队伍就跟我爱人说,我一定要写一首歌,这首歌,队伍有多长这歌就有多长”
这里就引出了这部戏的重点,一首歌,一首王莘一定要写却迟迟没能写出满意的歌。
告别学生后,王莘继续赶路,一回头看见伫立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他想起了太行山,想起了延安,想起了老师,想起了度过的长江黄河,想起了曾经经历的苦难,突然间来了灵感
脑子里蹦出了旋律和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王莘激动地情不自禁流出了眼泪,多高兴啊!立马从口袋里掏出纸和笔来,记录下词和谱。
因为在天安门广场上消耗了太多时间,急急忙忙地赶到火车站买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差点火车就开走了,幸好赶上了。
在火车上,王莘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下了火车就急忙回到家里,兴奋的告诉妻子为祖国写的那首歌自己写出来了
妻子看着王莘写的歌词,一向严格要求的她却很欣喜若狂,夸赞王莘写得太好了,这首歌曲一定会成为一首伟大的歌曲。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这句歌词原本王莘是还没有写出的,是在梦里妻子拿着的烟盒纸上念出来的词。梦醒后,王莘赶紧拿笔记录下来
坐在王莘对面的大姐,看见王莘一会哭一会笑的,以为是个疯子,投诉给了列车员,列车员上前询问,王莘忍不住把这份喜悦也分享给了列车员
列车员也觉得这首歌好,坐在后排的学生正好识谱,于是用小号吹出了乐章
王莘听见音乐的一瞬间,心里所有的激情立马涌出。跟着音乐唱了起来,整个车厢的人们都被感染了,都打着节拍跟着唱。
整部片子到这里就结束了。
王莘,江苏无锡人。1918年生,1938年奔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开始革命歌曲创作。1950年9月创作出《歌唱祖国》。
王莘在2007年离世。很遗憾没能为奥运会写一首奥运歌曲,这是王莘的遗憾也是王莘儿子的遗憾。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唱的是王莘创作的这首《歌唱祖国》,但他再也不能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了。2009年,文化部发出《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歌唱祖国》为全国民众普遍歌词的基本歌曲。
王莘认为音乐当中有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是我们看不见的,它能够鼓舞人心,增强士气。所有他曾不顾安危去到抗日前线,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出一份力。
这部影片,让我知道《歌词祖国》原来是这样诞生的。了解到王莘创作歌曲时的背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王莘妻子惠芬所说,这将是一首伟大的歌曲。让以前和现在的中国人永远的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力量,永远记住了音乐家王莘,更记住了这首唱了70年的优秀歌曲。
影片里,饰演王莘的演员郭晓冬,让我挺意外的。精湛的演技我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他每个情绪的表达,看得我的情绪也跟着他有了相同的感受。这隔着屏幕的感染力实在是太强了。
不过某些场景出现的群众演员就有些一言难尽了。比如广场上遇到的那群学生,有过几句台词,演得太不贴那个时代了。还有火车上的旅客,表情太紧张太生硬,眼神盯着镜头看起来很不专业。很多群众演员都是盯着镜头看,显得特别不专业。让观众看着很容易跳出剧情。所有一部好的片子,不仅主演重要,群众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