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45年,也就是南宋淳佑五年,黄道婆生于上海乌泥泾的一个穷苦人家,取名叫巧儿。当时,正直宋元更替、兵荒马乱之际,蒙古军队锋芒直指临安,南宋王朝山河破碎,巧儿一家生活苦不堪言。
一、生活艰难怀大志
年幼之时,巧儿就失去了全部骨肉亲人,孤苦无依,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到有田地的人家做了童养媳。巧儿出生前后,家乡便从闽广地区传来了棉花种植。
到了巧儿能记事时,棉花种植已经普及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不少妇女学会了棉花纺织技术。由于世道多难、家境贫寒,巧儿自幼就跟劳动紧密地连在一起,砍柴做饭、洗涮缝补不在话下。
巧儿心灵手巧,勤学好问。大人干的活计,她看了便能举一反三。看见有人穿着棉布衣裤锄草犁田,厚实柔软、经久耐用,她就像向纺棉的成年人学习。刚开始,她棉絮弹得不透不净,棉条卷得松紧不匀,棉纱纺得粗一段、细一段,但她从不气馁。
在做童养媳的岁月里,巧儿常年起早贪黑,侍候全家人的吃喝穿戴,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但她还是坚持每天硬挤出时间练习纺织技术。没多久,巧儿熟练地掌握了全部操作工序:剥棉籽,敏捷利索;弹棉絮,蓬松干净;卷棉条,松紧适用;纺棉纱,又细又匆;织棉布,纹均边直。她的生活里,从没得到过家人的慈爱和温暖,只有这棉纺劳动,给了她莫大的快慰。
在纺棉织布的过程中,聪明好学的巧儿觉得棉花去籽用手指一个一个地剥,实在太慢;觉得弹棉絮的弓身太小,用手拨动线弦太费力气。以这样落后的技术纺纱织布,远远供不上百姓穿衣服的需要。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能提高工效?
公元1263年,也就是南宋景定四年,巧儿十八岁。有一天,她看到了从闽广运来的棉布,色泽美观,质地紧密,后来又看到海南岛的黎族生产的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不由得对那些地区心驰神往。
出发去海南岛的前一晚,对忙碌了一整天的巧儿,凶狠的公婆不问情由,进行恶骂和毒打,丈夫不劝阻,反而加鞭助棍,打完后把她锁进了柴房,不让她吃饭,也不让她睡觉。胸怀壮志的巧儿痛苦到了极点,再也不甘忍受折磨,决心挣脱封建礼教枷锁,离开黑暗的家庭。
二、远赴崖州学艺
第二天清晨,巧儿从家里逃出来,奔向黄浦江边,躲进商船舱底。她就此弃乡远航,踏上了远赴崖州、访求先进纺织技术之路。那时,交通工具简陋,航海技术低劣,巧儿不避风险,忍着颠簸饥寒,闯过惊涛骇浪。她看到崖州棉纺织业真的十分兴盛,便谢过船家就地落了脚。
崖州的木棉和纺织技术强烈地吸引着巧儿,朴实的黎族人民热诚地欢迎她、款待她。她同这些兄弟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爱上了这里的高山和阔林。为了早日掌握黎家技术,她刻苦学习黎族语言,耳听、心记、嘴里练,虚心地拜他们为师。
她研究黎族的纺棉工具,学习纺棉技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黎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巧儿,而且把自己的技术无保留地传授给她。机缘巧合,巧儿还拜了一位木匠为师,学习改良纺织工具。聪明的巧儿,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棉织事业上,熟悉了黎家全部织棉工具,学成了他们的先进技术。
岁月如梭,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巧儿锲而不舍,刻苦实践,把青丝熬成了白发,终于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棉纺织家。巧儿听说家乡已经安定下来,没有了战乱,她想起家乡棉织业的落后情形,内心复活了改变江南技术面貌的志向,升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三、回乡传播技艺
公元1295年,也就是元朝元贞元年,巧儿告别了第二个故乡,乘船离开美丽的崖州,重返她阔别三十多年的长江之滨。
经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乱,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早已死去,她心无旁骛,只抱着造福于民的愿望,不顾体力衰微与生活孤单,回到家乡马上投身于棉纺织业的传艺、改良和创新活动。
她不辞辛苦,东奔西走,热心地向乡亲们讲述黎族的优良制棉技术,把自己崖州所得倾囊相授。
同时,还把黎家先进经验与上海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积极发明创造。对棉纺织工具与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造了新的擀、弹、纺、织等工具,刷新了上海棉纺业的旧面貌。
首先改革擀籽工序,教大家一人持一根光滑的小铁棍儿,把籽棉放在硬而平的捶石上,用铁棍擀挤棉籽;但她还是觉得费力,忽然想到了黎族脚踏车的原理,用四块木板装成木框,上面树立两根木柱,柱头镶在一根方木下面,柱中央装着带有曲柄的木铁二轴,一个人向铁木二轴之间缝隙喂籽棉,两个人摇曲柄,棉絮棉籽迅速分落两轴内外两侧。
与此同时,巧儿把沿用多年的小弓,弓身由一尺半长改为四尺多长,弓弦由线弦改为绳弦,将手指拨弦变为棒椎击弦。用这结实有力的大弓,棉花弹得又松又匆,又快又干净。接着,在纺纱工序上,巧儿创造出三锭脚纺车,代替单锭手摇纺车。脚踏的劲头大,还腾出了双手握棉抽纱,同时能纺三根纱,速度快、产量多,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纺车。
在织布工序上,巧儿借鉴传统的丝织技术,汲取黎族人民织的长处,研究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棉织技术,织成的被、褥、带、帨等,上面有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花纹。从此,“乌泥径被”名扬全国。几年后,松江、太仓和苏杭等地都传用她的新法,以致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盛称。
公元1330年,也就是元朝至顺元年,巧儿走完了坎坷跌宕的一生。她穷尽一生刻苦学习研究、辛勤劳动实践,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她逝世后,乡亲们怀着悲痛心情,纷纷捐资捐物安葬她,并为她兴立祠庙。多少年来,人们感念黄道婆的歌谣,一直传颂不止: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级社会工作师,爱好阅读和写作,喜欢研究新媒体,在抖音、简书、今日头条有一定的积累。
#情感情感# #黄道婆# #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