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月
知乎上有个问答:结婚生子后,没房子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意味着你将居无定所,很没有安全感,孩子上学都会成问题。
更多时候,你不得不与孩子分离,而要与老公一起去挣房子的首付款。
《蜗居》中的海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1.
郭海萍自从大学毕业,就留在上海生活,打定主意存够首付款就买房子。
在这期间她和丈夫苏淳租在一间只有十几平米大的小房子里,并且生活了五年。
两个人从恋爱结婚到女儿冉冉出世都是在这间小房子里度过,那间小小的房子,最多的时候容纳了四个人:
海萍夫妻俩,刚出生的冉冉,以及来照顾月子的海萍妈。
房子本来就小,放下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剩下的空间只够一个人走路,孩子的尿布与锅碗瓢盆挤在同一空间。
然而这一切都不值一提,最大的考验来源于孩子逐渐长大,租住的房子空间小,开销也大,想要早点买房,只能让冉冉跟姥姥回老家。
这是海萍第一次因为没有房子,而深受打击。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生离和死别。”
骨肉分离无疑是最残酷的一件事,而每一回分离,都是锥心。
海萍原以为很快就能存够房子的首付款,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切让她猝不及防。
2.
作为新手妈妈,海萍也逃不开焦虑,她给孩子买进口奶粉,买贵的衣服,也许夹杂着或多或少的虚荣心。
但更多的是源于她觉得越贵越安全,生怕亏待了孩子。
但她忽略了,在物质上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买房的计划就要搁浅了。
要知道工资的涨幅远比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生活开销越大,越存不住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海萍的生活波澜不惊,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思女心切的她再也等不起了。
事情是这样的:对女儿日思夜想的海萍终于攒够了假期,可以回家去看看女儿了,女儿却对她很陌生,不要她亲近。
期间女儿做错事了,海萍问女儿想要什么惩罚,女儿说惩罚就是让妈妈抱抱。
这让海萍十分伤心,真是印证了那句古话:贫贱夫妻百事哀。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个的孩子跟自个不亲。
海萍当即决定,回去后就买房,就算借钱也要凑够房子的首付款。
3.
回到上海后,海萍夫妻俩拿出所有的存款,发现远不够房子的首付,海萍自然而然地想到问身边最亲的人借钱,海萍父母是双职工,拿出几万元不是问题。
苏淳的父母是农民,实在拿不出钱来,苏淳只好瞒着她去借高利贷,妹妹海藻工作不稳定自然没有存款,又不好拒绝姐姐,就打起了男友小贝的主意。
小贝是个对自己生活负责任,又很有边界感的人,他觉得自己和海藻结婚在即,也要买房,可以给海萍借,但只能借两万,既帮了别人又不会打乱自己的计划。
后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简直一路狗血,海萍看房总不满意,不是嫌弃采光不好,就是朝向不好,看来看去,得出结论二手房问题太多。
于是决定买新房,新房的首付款要多很多,房价一天比一天高,钱自然又不够了,折腾来折腾去,原本打算借四万高利贷的苏淳,结果借了六万。
纸是包不住火的,海萍很快就知道苏淳借钱的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海藻为了给海萍找钱还苏淳的高利贷,不惜出卖自己,大大方方地当起了小三。
海萍知道妹妹当小三后,居然也不管,还心安理得地住进了宋思明提供的公寓里……
说实话,我特别理解海萍,理解她急于买房的心情,因为我也没有房子,而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再过两年就上小学了,再不加油买房,就意味着一家人永远天各一方。
那种不能陪伴孩子长大的锥心之痛,是所有父母最害怕的,我永远都不想去体验。
我的身边也有很多跟我一样没买房的年轻人,我们勤奋努力,凡事只能靠自己,我们省吃俭用,只为了早日存够首付款。
我们很多人不得不像海萍一样,狠下心来把孩子放老家,夫妻俩一起奋斗。
但海萍不应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要像她父母一样,无条件帮她。
海萍的贪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她一直犹豫不决,一定要买新房子,苏淳也不会借那么多的高利贷。
写在最后,愿我们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儿,不要给自己过重的负担,也不要一味地去麻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