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孔子后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先生之胞姐孔德懋女士回忆录《孔府内宅轶事》,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孔德成启事
- 谨詹于国历十二月十六日午刻与孙琪芳女士
- 举行结婚典礼洁治喜筵
- 恭候
- 台光
- 孔德成谨启
- (礼堂设曲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
这是德成结婚的请柬内容。关于结婚情况,当时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文字及照片。
德成夫人孙琪芳,安徽寿州人,是清咸丰状元、曾任过工部、吏部、礼部尚书的孙家鼐之孙女。孙家鼐在宫廷任阅卷大臣,毓庆宫行走,与尚书翁同教皇帝读书。孙家世代书香门第,孙琪芳文学甚佳,人也很老实,较德成年长一岁。德成结婚时十七岁。
孔、孙两家关于婚事商议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以半新半旧的形式举行婚礼:新娘穿新式礼服,白纱拖地长裙,高跟鞋,都是在北平定做的,德成则穿长袍团花马褂,仪式是行跪。结婚前孔府里大兴土木,从大门到内宅最后,全都粉刷一新,而且还有些改革的意思。过去孔府大门上画着两个门神——“哼哈”二将,在这次都去掉,改为红漆大门;屋顶彩绘着蓝底金色的团龙也都改为云头。大门外搭的戏台,两边还有两个看台,大红牌坊,大红宫灯,门口立的杉竿,挂火鞭用的。新房设在后堂楼,从一进大门,一直到内宅的后堂楼都搭起彩棚,是由孔府内棚匠自己搭的,很好看。棚的四周上部是“五福捧寿”的彩色玻璃,顶是红布和绿布条编织成的。彩棚里挂满了亲友和官方人士送的喜幛,光是挂这些喜幛,就从济南雇了二十个工厂的工人来挂了一天一夜。喜幛上都有用棉包金的大喜字,孔府里各个门上都挂着彩灯、宫灯,形式多样,有带小铃铛的,有带小穗子的。结婚那天各门上都有奉卫丁站岗。
结婚前孔府上下忙于准备,除大兴土木工程,还要日夜忙于准备招待客人。西学的所有房屋都腾出来,准备给远道客人居住。孔府里还组织了一大批人整天缝制招待客人的被褥。孔府里的数百名仆人每人也发了布,做身新衣服。
孙家从北京往曲阜运送嫁妆,在结婚前一天才过完,本来孙家还要陪送全套西式家具,孔府提出因路途较远,运输不便,希望不要做,方才作罢。从窑村车站下车后,路上要跟上全套乐器,吹吹打打,抬嫁妆的人都要披红彩绸。陪嫁的金锈首饰,瓶镜用具,锦缎脂粉等珠宝玉器都摆在院子里,院里摆不下,新房后堂楼里也摆了很多,至于衣物被褥则不在内。
婚前三天,孙琪芳由其母及其妹孙莲芳(孙莲芳嫁给北洋政府财政部长周学熙的孙子)陪同来曲阜,借住在东五府(顺先堂)。
孔德成婚礼合影
德成结婚时,大姐还没有去世,我和大姐同返曲阜,同去的还有我的儿子柯謇、女儿柯兰以及我的丈夫柯昌汾,大姐的儿子众寿、女儿小康,还有几个随身仆人。我们在兖州下车后,孔府派小汽车在车站等候(这时孔府的马车已换成了汽车,是由阜城唯一的一辆)。我们仍住在当年的绣房前堂楼。
德成结婚,由我做伴娘,一同去东五府迎亲。
迎亲队伍很长,前边已经进了孔府,后边还没出顺先堂,迎亲队伍也是旧式和新式相结合,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祖传的规矩,最前面是全套五班乐器(戏乐),后面是扇、伞、盛驾、军牢、夜役、金瓜、钺斧、朝天凳等全套执事。按老规矩,轿前有两对白色吉羊,两大彩绘坛子喜酒,由穿彩衣的小孩抱着,还有两个小孩背子孙桶(马桶)桶内放银元。还有抱镜子的,抱火盆的……这些小孩进到孔府后每人要给二块银元。
去迎亲时德成乘坐绿轿子,我坐汽车,新娘乘坐的八抬金顶(公爵以下为银顶),花轿中坐着娶亲太太,由一位本家太太担任。到新娘暂时借住的东五府,完全按照旧式的礼节由德成拉弓、射箭等等,才把新娘搀出来,从屋门口用花轿抬到东五府大门,换乘与我同坐的花汽车,到了孔府大门又下汽车,换乘花轿,从孔府大门口抬到举行仪式的前上房,然后敞开仪门,设彩亭,花轿从仪门进去,前上房院内摆着二十张绣围铺毡的长案,上摆龙凤饼,喜盐、枣、栗子、莲子、花生、松子、桂元、风枝等果品,以及松柏长青枝。新娘面向正东方下轿,迎喜神,前上房长桌上也摆着五供香筒,这些都是老规矩。从花轿一进门,穿西装的记者们就迎了上来,闪光灯不断,新娘又是白纱长裙,高跟鞋,我也穿白纱长裙的伴娘礼服,高跟鞋。我们的这新式礼服和鞋都是在北京王府井定做运来的;德成穿长袍马褂,不穿新式礼服,我们到王府井定做时,只做新娘、伴娘,不做新郎和伴郎的,服装店里的人十分惊奇。
新娘穿着西式白纱长裙礼服,和德成行一跪四叩大礼拜天地,行完礼,搀扶新娘到后堂楼换装,新娘穿着丝线花的大红旗袍,大红缎鞋,梳髻,在新房坐帐、喝交杯酒。
那天唱了三台戏,大门外街上唱一台山东梆子,三堂唱一台昆曲,前上房唱一台京剧,是从济南、北京、天津请去的名演员,前上房那台京剧、唱的是《奇双会》,三堂和前上房的戏都印好了演员表,剧目介绍发给来宾。那天凑巧下雨,来的人又多,来来往往太挤,三堂的戏无法开演,临时改到二堂去演出。
许多国民党要人都参加了婚礼。蒋介石原打算也来曲阜,但在婚前四天(十二月十二日)发生西安事变,蒋被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扣留。曲阜对西安事变不详,也没有接到蒋不参加婚礼的通知,所以在结婚那天,因等待蒋介石而迟迟不举行仪式。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国民党驻兖州七十二师师长孙桐萱来到孔府,通知不要等蒋介石了,才开始举行婚礼。蒋介石送的缎幛悬挂在前上房正中,国民党中央党部送的银鼎、织云锦幛;孔祥熙送的银鼎、画金对、衣料外,还有一千元喜仪;宋哲元、戴传贤、叶楚伧等许多国民党要人以及曹银、徐世昌、班禅、黄金荣等还有许多社会团体也都送了礼;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日本陆军武官石野芳男以及许多国外人士也送了礼品。孔府的佃户也前来贺喜送礼,招待佃户是在大彩棚里,由外厨房开饭,吃“拾大碗”。一次开一百桌席,一个“司席员”负责十桌,随来随吃,前来贺喜的络绎不绝,从上午开饭到晚上十二点还没开完。
演员和职工的饭由中厨开,贵宾和内宅亲友的饭由内厨房开,厨房只管做菜。庶务处供应馒头、酒。内厨房的酒席设在忠恕堂、经萼轩、花厅、前堂楼、后堂楼等等内宅各处,一次。开十五桌,规格是三大件(四十多道菜)和九大件(一百多道菜)。
第二天早晨,新娘要向伯母、大姐、我,以及许多本家长辈们逐个请安。后面跟着个老妈子,端着的大盘子上面放许多盛有桂元汤的小盖碗;新娘、新郎向长辈磕完头,由新娘敬桂元汤。长辈的都要给见面礼,也无非是衣料之类。接过见面礼,都放在一个很讲究的长方捧盒内,红绸覆盖,下面有许多丝穗。
新婚的日子里,德成夫妇常出去玩,那时孔府已有了一辆小汽车,是德国生产的,很矮小,常出毛病,曲阜的土路又坎不平,汽车有时半路抛锚,德成和琪芳不得不下来帮助推车。那时他们外出很少带跟着的人,有时候买了零碎东西,琪芳就亲自提回家。他们住在后堂楼,布置样式也是中西结合,有西式沙发,也有老式桌椅,墙上挂着梅兰芳亲笔画的梅花,桌上摆着《孝经》,从结婚直到抗日战争前夕赴重庆,他俩一直住在这里。
孔德成一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