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9日,河北邯郸广府镇风正乡的田氏家族,举行了一场奇异的祭祖仪式。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社长田文俊、檀国大学校长田光铉、某化学企业社长田得俊等9位韩国知名人士,齐齐跪在田家墓地前磕头祭拜,有人还不禁流泪失声。
这群韩国人是谁?他们为何要来中国跪拜先祖?其中究竟有何渊源内情?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有强烈的乡土情怀。无论是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不管男女老少,离家在外的游子总会时不时想起故乡的土地与风景,仿佛只有故乡存在,人才有依靠和安慰。
正因如此,那些离家多年的人,才会在垂垂老矣之际要求回故乡入土为安。而那些因历史因素祖祖辈辈扎根海外的人,也会想方设法追根溯源、认祖归宗。之前的一期“日本藤原氏家族认祖事件”,是如此;今天要讲的田氏家族,亦是如此。
中韩田氏家族的复杂故事,还得从明朝讲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朝廷横征暴敛,蒙古贵族割占土地,各路军阀长期厮杀混战,处处民不聊生。走投无路之下,农民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斗争起义,直接摧毁了蒙元朝廷的强权统治。
公元1368年,随着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登基,中国的漫长历史线正式划入了明朝时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明朝极其特别。其历经16个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等少数几个劳模外,其他皇帝普遍属于享乐主义者。正德皇帝贪玩好色还贪杯,嘉靖皇帝热衷炼丹,天启皇帝爱好木匠工艺,万历皇帝更是30年不理朝政。
受此影响,自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这明初三大盛世结束后,明朝立即在土木之变中大败于瓦剌军,元气大伤,迅速由盛转衰。
到了明末,崇祯皇帝虽勤于政务,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但他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不知道是因为疑心病太重,还是想要平衡各方势力,崇祯帝在位17年间,竟然更换了18名内阁首辅(即宰相)和17名刑部尚书。这直接导致明朝内部的政权系统动荡不稳,统治力量趋近崩溃。
影视剧剧照
雪上加霜的是,崇祯帝于1628年即位时,还正逢小冰河时期的顶点。自15世纪起,地球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小冰河时期,冬季奇冷无比,处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季则非旱即涝,常年闹饥荒。
而1580年至1644年更是这个小冰河时期的最高冰点,据说其严寒程度在千年间高居第一,往前数一万年也是地球第二冷的时节。崇祯帝在位时,明朝的自然灾害严重到何种程度呢?
史书《汉南续郡志》明确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年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除此之外,天津等地还爆发过严重的鼠疫,大片大片百姓因此横死。
可崇祯帝非但不问民生,一个劲在朝堂内折腾,还疯狂敛财。据悉李自成攻入皇宫时,足足从崇祯的私库中搜出了3700万两白银和数千万黄金。
总之,正是源于这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原因,1644年清兵入关时,明朝才会如此不堪一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汉族与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异常激烈。例如五胡乱华时期,胡人部族就对汉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与掠夺。而满蒙清军推翻明朝、入主中原后,汉族人民所遭受的迫害更是超乎想象。
什么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江阴八十一日、血洗四川等等,清朝初期针对汉人的大屠杀那是多如牛毛,全国各地皆是血流成河的惨状。例如,当年在江阴县,城内军民决心抵抗清兵,无一人投降,最终全城17万余人集体殉国,仅53人因藏身塔内幸免于难。
在那场遍及全国的大屠杀中,很多不愿屈服于清兵的百姓,为了求生不得不四处流亡。其中有一个叫做田好谦的商人,1637年当他为了查账来到东北时,正巧撞上攻入中原、四处烧杀抢掠的清兵。为了求生,田好谦跟随难民队伍东奔西逃,当他终于脱离险境、缓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流亡到了朝鲜。
田好谦于1610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广府镇,是风正村田氏家族的第9代子孙。田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不仅家大业大,祖上还出过多名朝中重臣,例如位至兵部尚书的田应扬等等。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田好谦也是天资聪颖的小神童一枚,年仅14岁就考中了秀才。尽管田好谦无心仕途,早早便弃文从商,但书香门第的出身,却彻底扭转了他的命运。
刚流落到朝鲜时,田好谦那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身无分文,整个人就是流浪汉的模样。万般无奈之下,田好谦跟随其他难民一起去朝鲜军营里乞讨,不料却遭到了一些朝鲜士兵的羞辱。眼看着士兵将饭菜倒在地上,犹如看待猪狗一般站在一旁发笑,田好谦怒火中烧,宁可饿死也不愿像其他人那样,抢夺那些沾满尘土与屈辱的残羹冷炙。
很快,与众不同的田好谦就成为了朝鲜军营里,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位叫做具宏的将军竟然主动找上了田好谦。谈话中,田好谦不卑不亢的态度,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迅速赢得了具宏将军的好感。尤其是在得知田好谦学识丰富、来自中原后,具宏将军更是直接给了田好谦一个官职,让他为自己做事。
在这里,不得不先讲一下韩国的文字演化了。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古代时期,朝鲜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早从唐朝起,新罗就已经向大唐称臣纳贡了。
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朝鲜在很长的岁月里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说的是朝鲜语,但用的却是中国传过去的汉字。要知道,古时候,就连中国都有很多平民百姓无法读书学字,更何况是朝鲜了。当时,汉字在朝鲜基本等同于王公贵族的特权与象征。直到1446年,世宗大王主导创造出了训民正音,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
然而神奇的是,韩文这个朝鲜自己的文字、专属的文化符号,竟然一度遭到了那些上层人士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简单的训民正音在全国上下普及开来,那他们的贵族形象将会被弱化。受此影响,在17世纪时,韩国的书籍、记录等,大体还是以汉字为主。
换而言之,在“大字不识一个者”比比皆是的朝鲜军营里,汉族出身还有文化的田好谦,简直是个香饽饽。就这样,田好谦凭借自己的才华实力,成为了具宏将军的左膀右臂。
中国有个词语叫做“如鱼得水”,比喻人遇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尽管田好谦孤身一人流落在异国他乡,但他在朝鲜混得却是风生水起。
田好谦不仅接连晋升,成为了朝鲜王朝的高级官员,享受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还娶妻生了7个孩子,可谓家庭事业两得意,金钱、地位、名誉、子女,啥都不缺。他的子孙后代们,也都成为了土生土长的朝鲜人,并且靠着家族的家底和人脉,一个个混得都很不错,也就是韩国常说的上流人士。
那么,已经在韩国扎根近400年的田好谦后人,为何会如此大张旗鼓回国认祖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开头提到的那4个字:落叶归根。
当初田好谦流落到朝鲜,本就是个十足的意外。他进入朝鲜军队做事,也纯粹是为了谋生。事实上,从得知自己身处朝鲜的第一天起,田好谦就一直在祈求许愿。他希望明军能尽快击溃清兵,平息乱局;期盼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愿望在1644年彻底破碎了。这一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攻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并占领了国都京师(今北京),由汉人统治的中原王朝被彻底终结。
与此同时,清朝的满蒙贵族们,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对汉族人民实施了严苛压迫。例如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对于不愿剃发留辫的男子直接杀无赦。
在那般混乱恐怖的局势下,田好谦根本没有机会回中原。哪怕是回去了,看到的估计也是家破人亡的惨状。
不仅如此,就在同一年,朝鲜王朝也变了一次天。朝鲜名将沈器远因对仁祖李倧心怀不满,意图另立新君,便主导策划了一场大叛乱。沈器远计划在1944年3月22日设下鸿门宴,一举杀害反对他“废昏立明”的50多位文臣,然后直接围攻王宫、强迫仁祖退位。
不料,在3月20日夜里,当沈器远试图暗杀大将军具仁垕,以确保逼宫顺利实施时,他的暗杀计划竟然败露了。相应的,随后到来的叛乱,也遭到了镇压。虽不清楚田好谦究竟在那场平叛反正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但就是以此为开端,田好谦得到了仁祖的青睐,从此平步青云。他一路坐到了龙骧卫副护军的位置,官至正二品。
可以说,田好谦之所以扎根朝鲜,是明清交替、朝鲜变天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他不能将自己置身于清军的屠刀之下,自寻死路。另一方面,位至朝中重臣的他,已经身不由己了。
当然,尽管已经在朝鲜建功立业、娶妻生子,田好谦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停歇。他会亲自教授孩子们汉语,给孩子们讲中国的故事。据悉,田好谦甚至按照记忆中的模样,自己建了一座浓缩版风正村,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模样。
最关键的是,田好谦时不时就会向孩子们反复强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根在广平府,等到天下太平后,我们一定要回到中国去。直到1687年去世前,田好谦都依然念叨着中国。
在田好谦数十年如一日的思想灌输之下,“回到中国,回到广平府风正村认祖归宗”已经不单单田好谦的遗愿了,它已然成为了朝鲜田家的一大祖训。正因如此,田好谦的后人们,才会坚持来中国问祖寻根。
第一个扛起寻根大旗的,是田好谦的儿子田会一。跟随父亲从政的他,在1706年争取到了出使清朝的机会。就是那一次,田好谦惊喜地找到了一位来京参加科举的广平府举人田思齐。通过他,田会一将父亲的画像与书信交到了风正村田家人的手中,从而如愿将田好谦这一支系记入了田氏家谱。不过,因为战乱等原因,直到2004年,朝鲜田家才真正踏上故土、认祖归宗。
不得不说,落叶归根的乡土情怀真的很动人又奇妙。明明已经过去300多年,田好谦的后代们可以说与中国毫无联系。但在他们心中,中国广平府风正村才是他们家族的真正源头,当他们认祖归宗、跪拜先祖之时,甚至激动到落泪。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文社的全部内容,看完记得转赞评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