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时候,我还没小学毕业。
当时家里仅有一台电视机,看电视时间也是被严格计划。
几乎所有女主穿着“清凉”的剧,都在我爸妈的“禁止”范围内,除了这一部——
《粉红女郎》
如今关于女性的影视作品很多,综艺更是数不胜数。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奋斗吧主播》,大龄姐姐组团出圈算是赚足了眼球,可就这种戏剧性,还不及《粉红女郎》之万一。
尤其之前传出过《粉红女郎》翻拍的消息,
殷桃、宋轶、夏若妍、赵今麦的组合,想来无论如何是比不上原版的。
除了眉宇间浮夸的“现代感”和形象上千篇一律的“白净风”,当年《粉红女郎》的精气神,再也找不到了。
也许因为时代变了,也许因为潮流变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我们变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专门找出老版《粉红女郎》看了一遍,
那是一股带着中国女性独立属性的时尚潮流,是一次性别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情碰撞的狂欢。
有这么夸张吗?
真的有,因为我发现长大后,才能真正看懂它。
《粉红女郎》改编自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漫画《涩女郎》,原作其实没有什么剧情,只不过是普通的四格漫画。
《粉红女郎》悄然登陆上海电视剧频道后,收视率超高。
当年的《粉红女郎》有多火?
有网友说,当年电视能收到30多个台,10个在放《铁齿铜牙纪晓岚》,10个在放新闻,剩下的全都是《粉红女郎》,此片的热播程度真可谓万人空巷。
黄金收视天下三分,《粉红女郎》独占一分,17年前,这部女性小资电视剧,是和《还珠》《西游》平分秋色的存在。
整部剧有四位女主——
“有四个女郎,住一幢公寓,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万人迷),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男人婆),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要嫁(结婚狂),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哈妹),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涩女郎。”
万人迷,陈好饰演。
她媚而不妖,风情万种,独立而又理智,自信而又大方。
如果2003年有女神这个词,那陈好就是女神本神。
非吊带不穿,看人都是媚眼。
陈好以真·美人的姿态,勾起了电视机前所有懵懂男生最早的青春荷尔蒙。
她是17年前的爱情导师,靠修炼出的一系列爱情语录和箴言,教三位朋友怎样在两性游戏中占据上风。
结婚狂,刘若英饰演。
天生的倒霉体质,向我们映射出了恋爱的一百种失败可能。
结婚当天,新郎大宝卷钱跑路,给小萍心里种下了一定要结婚的种子。
我们都以为她傻,其实她是善良。
我们都以为她在乎的是婚姻本身,其实她真正在乎的,是爱情的纯粹。
男人婆,张延饰演。
事业型女性,要工作,要金钱,就是不要男人。
路见不平上脚就踹,有一套自己的处事法则。
她敢在几乎全是男性的公司会议上大胆直言;为了建成中国的迪士尼乐园,她一个人为公司拉到8个亿的投资。
比起如今职场剧塑造的踩着高跟垫着肩,走路六亲不认的白领精英,男人婆或许才是女性对“独立”最朴素的理解和追求。
哈妹,薛佳凝饰演。
她是四位女郎中最古灵精怪的一个,之所以叫“哈妹”,是因为她哈日、哈韩、哈电脑。
她是傻白甜的前身,是饭圈妹子的鼻祖。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超正的三观。
其实细细看来,所谓四位粉红女郎,不过是将所有女生的某种特质提取出来,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四个女孩就像一个女生的四种人格,无数女生在粉红女郎中看到了自己。
这是女孩们最早的自我映射,也是她们第一次隔着屏幕,想象自己长大后的样子。
长大后再看《粉红女郎》,才发现里面的每句话,都真的没有说错。
整部剧透露出的时代性和先锋性,即便放在今天的《欢乐颂》《上海女子图鉴》中,也是佼佼者。
剧中有个情节,关于中国的迪士尼乐园。
为了走捷径,万人迷让男人婆直接“抄”一个。
而色房东恭喜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剧播出的时候,大中国还没有迪士尼乐园。
2005年9月12日,也就是《粉红女郎》播出仅2年后,香港迪士尼乐园就开园接客了。
神预言有木有。
爱情是《粉红女郎》中避不开的话题,现如今网上流行的爱情箴言,原始版本大部分都出自陈好的万人迷。
讲三角恋,她说:
讲等待,她说:
讲婚姻,她说:
讲平等,她说:
今天社交媒体疯狂传播的“渣男”、“时间管理”,
17年前的爱情金句大师万人迷,早就做出了最经典的总结归纳:
第一种,对所有女人一样好的花花公子;
第二种,没能力创造未来的“浪子”;
第三种,游手好闲混吃等死的米虫;
第四种,只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的“沙猪”;
第五种,MAMA'S BOY(妈宝男);
第六种,情绪化,动不动就发泄的男人。
这种成熟的渣男理论,放在今天不仅丝毫不过时,还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另外,如今网络上诸多流行词汇,其实都是《粉红女郎》用剩下的。
抖音快手朋友圈疯传的“小哥哥”“小姐姐”,哈妹早就用过了。
贴吧BBS常用来嘲讽的“绿茶”、“圣母”,也已经躺在万人迷的字典里发霉了。
当你觉得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服务员给你对面放个熊是最大的人性关怀。
其实你不知道,17年前万人迷暴饮暴食的时候,熊熊就坐在她对面了。
放在理性的语境下,《粉红女郎》这种状况在现实里基本不可能发生。
四个身世背景完全不同的女孩同住一个别墅下,身边围绕的男生不是睿智多思的高富帅,就是风流倜傥的情场浪子。
遇到的所有难题都能被巧妙化解,要么是敌人被感化,要么就是有高人相助。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粉红女郎》只不过是一则包裹着粉红泡泡的女性童话。
但也正因为这种对女孩性格的分裂展示,对偶然事件的夸张描述以及对爱情、婚姻、追星等等社会话题的戏谑,“才能对世界固有的荒诞构成深刻的反讽”。
说到底,光鲜喜剧的外壳下,《粉红女郎》是有深意在其中的。
它表面上向往着婚姻,实际却批判着婚姻;
它看似追求者外表,追求者金钱和逆袭,实际却把埋头奋斗的励志精神,藏在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
万人迷之所以有那么多爱情金句,是因为她的成长都来源于伤害。
男人婆因老板逃走一夜之间变成了清洁工抵债,也依旧任劳任怨。
即便要打扫厕所,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末了还放一束鲜花。
结婚狂虽然被几十个人甩,但内心依旧保持着纯洁善良,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她们的行为看似夸张,遭遇看似不合理,但整部剧一五一十地给出了他们之所以成为她们的扎实理由。
在伤害里成长,在逆境中拼杀,保持美好的希望,保持纯粹的心灵。
虽然背景同在上海,但它不像《小时代》,花大量笔墨去描写上海的纸醉金迷,毫无节制得放大个人情绪,传递虚假的感动。
它也不像《上海女子图鉴》,一女多男交援傍富,把生活过成了性和爱的玛丽苏。
它就是《粉红女郎》,全年龄段适合,老少咸宜。
小孩看不需要捂眼睛,老人看也不会指着屏幕吐槽。
所以《粉红女郎》捧红了四位主演,而不是主演的名气带动了《粉红女郎》。
17年过去,结婚狂早已大红大紫,万人迷成了大学老师,男人婆演起了妈妈,哈妹已看破红尘。
朱德庸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四位女郎对他说:“我们不要你安排的生活啦!我们有自己想要的未来。”于是他停止了连载。
《粉红女郎》的漫画也完结了,但她们传递出的精神和感动,却依旧影响着已经成家立业的我们。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