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日益白热化,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身边的小伙伴们最近谈论的、关注的都是战争最新进展、世界局势。
男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兴致勃勃地谈论普京的铁腕政策,都觉得“该打仗的时候就不能怂。”“是男人就该不怕事”。
尤其是曾服过兵役的人热情高涨,似乎随时准备应召归队保家卫国。
女人们似乎更关注那些普通民众的生活。每一张惶恐的脸、每一栋被炸毁的楼、每一声炮响,都牵动着她们的心。
“这些疯子,好好谈不行吗?非得打仗,受苦受难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
普遍来看男女的关注点并不完全一样。男人的嗨点是炮火纷飞的战争本身,而女人的关注点是和平。
为什么会这样?尤其是若他们处于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位置,这样的差异又会如何影响她们的行为呢?
对待战争,男女的差异有哪些?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满足力比多和攻击性。
人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会随着成长不断演化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一个是象征化,通过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方式释放攻击性。比如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荣誉等等。
也就是通过在世俗成就上超越他人来释放攻击性,体育运动尤其如此。
一个是向外攻击比如打架斗殴,而战争是这种攻击的最极端表现。
一个是向内攻击比如内疚、自责、自我攻击、自我放弃等等。
人的攻击性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得以释放。
这些能量用在了世俗允许的地方就是建设性的,用在了不被允许的地方就是破坏性的。
在群体上攻击性的表达也存在差异性。俄罗斯号称战斗民族,国民整体攻击性比较强。
而中国人民素来热爱和平,攻击性比较弱。
而在一国之内男女也存在差异。相对来说男人的攻击性更明显,而女人的攻击性更收敛。
态度上男人普遍觉得,敢打仗才是真男人,女人觉得一言不合就开打太冲动。
行为上,男人关注战争,女人关注战争中的人。
情绪上,男人激动、愤怒,女人不安、担忧、悲伤。
当然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女人也同样主张对待外来侵犯就应该强硬一点,同样的有些男人也一心盼望俄乌能相安无事。
简而言之,一个人是主战还是主和往往跟他本身攻击性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
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既然攻击性是人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为什么在表达上却如此不同呢?
一部分是基因里带来的。
研究表明睾酮会对人与危机处理以及攻击性表达相关的神经活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睾酮分泌越多人的攻击性越强。
众所周知睾酮也称男性荷尔蒙是雄性激素,男性体内的含量远远高于女性。当然女性体内同样有雄性激素,但是含量较低。
如果一个女性雄性激素较高那么她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会很明显呈现出更多男性特征。
与睾酮相对应的是催产素也称雌性激素。催产素能够激发人的同理心、爱心、包容心、情绪敏感度。
女人怀孕后催产素会大量分泌,让准妈妈在生理上对即将到来的孩子产生前所未有的亲密感。
亲吻、拥抱、性生活也会刺激催产素分泌,让人不由自主产生强烈的亲密感。
同样的男性体内也有雌性激素,但是含量相对女性而言少得多。
这决定了男性在生理上比女性更有力量、危机处理能力更强,也更有攻击性。女性比男性更同理心、更温柔体贴。
一部分是社会影响的结果。
一直以来由于男性的力量优势,大众下意识里会将体力活或比较危险的事交给男人应对。
潜台词是男人就该有血性、有力量,否则就不是男人。对很多男人而言有攻击性,甚至有暴力倾向都不是问题。
相对而言女孩子通常被认为更适合从事服务性工作。
潜台词是女人应该是温柔的、会照顾人的、充满母性的。如果表现得有攻击性就显得不太正常。
总而言之生理基础决定了性格倾向,而社会环境决定了行为取向。当然这种差别正在逐渐缩小。
尤其是北欧国家,当女性不再被社会传统认知束缚的时候更多会受到激素的影响。
同样的在中国也是如此,身边也有很多女性主战,而她们往往平时在生活中也表现出更多攻击性。性格温和、敏感的男性则更关心受苦受难的民众。
战争当前,
我们该以何种心态应对?
曾经我一度奉行“不谈国事,只谈风月”的准则,总觉得天塌下来有兵哥哥呢。
可现在眼睁睁看着战争消息满天飞,真的无法置身事外。甚至连续好几天因此失眠。
失眠的时候刷着网友的留言,越发觉得战争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又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焦虑,可以试一试以下方法调整心态。
关注权威信息,不跟风散播恶俗言论
在自媒体时代在某些人眼里,只要有流量万事皆可拿来吸引关注。网络上的讨论几乎与俄乌战争一样硝烟弥漫。
其中最让人愤怒的恐怕是散播“收留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的人。
殊不知这些言论被有心之人收集起来翻译成了乌克兰文,直接发布到了公共媒体上。
以至于很多在乌克兰的中国人被当成了转移仇恨的靶子。有人因此丧命。
世界局势一向错综复杂,看一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所谓的边界不是界碑,而是我们的立场和认知。
只有接收正确的信息才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此最好是从权威媒体获取信息,以免被间谍或其他有心组织利用。
专注于自己当下生活
心理学认为当人陷入情绪的时候理智就消失了。当群体陷入情绪的时候,集体潜意识就占了主导。
焦虑、恐慌、不安的情绪导致人体内肾上腺激素飙升,切入防御模式变得特别有攻击性。
中国同胞会在乌克兰被袭,正是因为他们慌了,失去了理智。
更可怕的是一旦集体陷入狂热状态就很容易被有心之人挑拨,引发不可收场的后果。俄乌战争会走到这一步也是如此。
因此,相对于群情汹涌,冷静观战,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审视自己的焦虑来源
回归自身,客观地说我们并不能够左右国际形势或战争,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的生活。
同样的我们关注战争也是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受影响。
实际上因为我们使用的很多能源、物资都依赖进口,生活的确受到了影响。
但是当我们放下焦虑审视生活本身,会发现其实很多担忧也是枉然。
一如疫情期间生活受限,但是积极的人却能够从中摸索出另一种生活乐趣来。
生活是很难但是很多焦虑都是信念所致。
所以当你因此焦虑的时候,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A、我现在是什么感觉?
如果静不下心来,可以跟随冥想音乐感受自己身体的紧张度。哪里紧绷就将意识放在哪儿。
尤其是晚上辗转难眠的时候,试着想象自己脑内有一双眼睛观察思维的活动。
还可以借助笔将这些想法或感受写下来。
这个过程的目的不在于梳理而在于释放情绪。因为只有情绪平复了,理智才可能回归。
B、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
一切情绪都有个触发点。可能是看了某一条新闻,可能是起了某一个念头。也有可能只是因为被其他人感染了。
比如说一群人天天聚在一起谈论这些事。大家都不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任由它宣泄,结果越聊越焦虑。
也就是说很多情绪的产生都不只是因为某一个原因。往往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看上去最明显的原因就成了替罪羊。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先把最先闪入脑中的3个念头划去,看一看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C、我的担忧是真的吗?是否有解决方法呢?
梳理完情绪和念头后再问一问自己这些担忧都是真的吗?别人也是如此吗?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我所担心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法呢?
所谓担忧或焦虑不过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无力应对或不知如何应对,所以只要有了应对之策心情就能平复了。
哪怕只是选择不再考虑不再担心,也是一种选择。
最后我想说战争是残酷的,更是严肃的!陷入战争中的平民百姓都是无辜的!愿世界和平!
-END-
策划:素琪
作者:非也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