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庆云
11月10日晚间,电视剧《追梦》在央视一套两集首播。从开局的两集剧情来看,这部电视剧起步部分,故事内容非常庞杂,叙事内容可以用“很快”来形容。两位主演,刘涛和王雷方面,都表现了较为不错的演技。不过,这部电视剧当中,使用了配音了,很多地方,容易让观众出戏。
电视剧《追梦》最早是44集剧情,根据正规平台的报道来看,这次,央视一套播出31集。这意味着,有10集以上的剧情,需要进行首播剧情当中的剪辑整合。因此,在当晚首播的前两集剧情当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故事桥段,但各大桥段之间,缺少更为紧密的联系。这里边,可能就存在着整合剪辑的原因。
《追梦》真正进入到正常的叙事节奏,是在女主角开始卖粥之后。不过,在前两集的剧情当中,这个卖粥的“大情节”已经属于尾声部分了。从我个人的追剧观感来讲,这部《追梦》应该会在两集之后渐入佳境。而在前两集的部分,懂行的观众,需要忍受一个剧情叙事节奏上的大起大落。
还是要说一说前两集叙事上的大起大落。电视剧创作讲求大情节和小情节。大情节构成了整部电视剧的大段故事内容,而多个小情节,则组成一个大情节。这是电视剧剧本创作的基础性规律。在《追梦》前两集的整合式剪辑当中,对这个基础性的叙事内容,还是不够重视。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大量的桥段都是碎片化的,并未形成更为有效的联系。
换言之,不少需要细节呈现的大情节,都被走马观花了。比如,就地转业的内容,缺少铺平垫絮。再比如,孩子在外地的事情,缺少一个更为有效的人物行为动机。前两集的大量剧情,都给观众一种着急讲事件而不是故事的既视感,缺少电视剧作品自身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的娓娓道来。
尤其在电视剧创作基础性的铺平垫絮方面,《追梦》的前两集显然过分仓促了。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到整合剪辑上。将开始的剧情大量整合,剪辑浓缩,必然出现很多叙事节奏感上的问题。这是很难有效避免的。好在,这部电视剧在女主开始卖粥之后,桥段和桥段之间的剧情张力开始形成,叙事推动力也逐渐成型,叙事的节奏感也开始正常化了。
《追梦》首播的两集剧情当中,对男主角军人形象的打造,非常不错。王雷饰演的工程兵,负责基建工作,果然具备中国基建兵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尤其在听到部队就地转业消息的时候,军人们的无声表演,让观众能够产生不错的共情。当然,可能还是因为快速剪辑的原因,这位基建兵为何在通讯领域有过人的本领,缺少铺垫,因此,一些剧情显得突兀了。
比如,女主的工友希望通过关系找男主,希望男主通过自己的通讯业务能力,帮助自己一起做一家加工厂。这个剧情,就过分突兀。乃至于第二集当中,男主一边在单位工作,一边倒这个人的工厂里边指导焊接,或许会让观众觉得过分仓促了。这其实就是电视剧创作当中的铺平垫絮,抽调任何一个桥段,后边的桥段和前边的桥段衔接起来,都缺力量感。
再比如,就地转业之后,在领导的大会上,领导为何要点将男主呢?《追梦》的开局剧情当中,并未呈现男主的过人之处,而男主在被点将之后,稍后也并未展示自己的才华到底如何出众。这也是叙事上的问题,很可能被快速剪辑抽调了内容。
对于《追梦》目前已经播出的剧情,最大的一个遗憾,应该是没有采用演员的原声,而是采用了后期配音。电视剧为什么要尽可能地用原声呢?因为真正优秀的演员,能够根据台词的内容和桥段的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让演技情绪通过台词表达的方式传递出来。台词的部分,其实是演员对决角色性格把握的部分。
在《追梦》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王雷的配音最让观众出戏。配音演员似乎想要把握男主的军人豪爽,但是,很多时候,配音的气口和王雷表演当中的气质是不相符的。显然,配音老师走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石光荣”式的气口。然而,这种气口是偏向老年化的。而剧情当中的男主,则是青年的。不少的桥段当中,配音内容把角色搞成了老领导。
而对于刘涛的配音,其实也是遗憾。刘涛是非常不错的演技派,她的原声一定可以很好地呈现人物。而到了配音状态当中,人物的表演和人物的台词突然被隔离了。无论是刘涛还是王雷,两位演员都在认真表演,而配音总是让观众出戏。
从《追梦》的大情感来讲,歌颂南滨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歌颂军人精神,歌颂男女主勇于创业的气质等等,都是非常值得认可的。希望这部电视剧能够在两集之后,真的实现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