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复仇”这个主题,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东方更加强调伦理理念以及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传统的忠孝义,在手段上面也是十分的残忍。然而在西方则明显不同,它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在手段上很注重对人的精神造成极大的折磨。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关于复仇的影片,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陈凯歌的那部《赵氏孤儿》,里面的那句“要是你不把敌人当敌人了,你就天下无敌了。”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许多传统有关复仇的电影,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复仇。
电影和原著的不同
影片改编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
春秋晋灵公时期,权臣屠安贾诬陷丞相赵盾并残杀赵氏300多人,唯有赵朔刚出生的儿子赵武得以幸免。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全城搜捕赵武。大夫程婴和赵家门客公孙杵臼两人订下计谋决定救出赵武,为此公孙杵臼,韩厥,以及赵武的母亲庄姬夫人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赵武被救后由大夫程婴独自扶养,二十年后,赵武终于复仇成功。
影片与纪君祥的元杂剧主要存在着三点不同。
01陈凯歌修改了救孤的动机
在以前的元杂剧当中,程婴拯救赵氏孤儿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忠义,这似乎让人很难去信服,程婴的这种忠义到底来源于哪里?他凭什么愿意去舍弃牺牲自己的儿子去拯救别人的儿子。
可是在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当中救孤却变成了一种命运的捉弄,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
程婴去救赵氏孤儿完全是因为机缘巧合,他在赵氏被灭族的时候恰好在帮赵武的母亲庄姬夫人察看腹中的胎儿,他本是极其不愿意去拯救赵氏孤儿的,因为这在于他看来会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所以,陈凯歌的改编将程婴这个人塑造成了一个在简单不过的普通人,他不像原著中的那么忠义,那么完美,更能让人去接受。
在来谈谈电影当中程婴抚养孤儿的原因,在这一方面他是很自私的,他抚养孤儿的原因是因为屠岸贾杀了他的妻儿,他要利用这个孩子来帮自己复仇,他完全将孩子当成复仇工具,这也是他不让孩子去上学堂的原因。这点看起来似乎很合乎常理,程婴不是一个忠义之士,他和很多普通人一样,有些自己的七情六欲,因为别人杀了他的妻儿,他要去利用别人复仇这一点在观众看来在正常不过了。
02影片中人物形象也发生了改变
在人物形象上面,首先是程婴变成了观众能够接受的人,他不是一个高大的英雄,相反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复仇者。
其次,屠岸贾的形象也有很多的改变。在原著当中,他是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是个杀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可是在影片当中他却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这一点在影片后半部分他收赵武为义子可以看出来。他在剧中将赵氏灭门的原因也是迫于无奈,赵氏的权利已经严重威胁到他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他对赵武的爱是真心的,从收养这个养子起他就将赵武当成他自己的儿子,尽管有一天他明白了赵武是他的敌人,可是在战场上他还是转身回去救赵武。
他有些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就像剧中他对赵武所说的那样,当你不把敌人当敌人的时候,你就天下无敌了。在屠岸贾去救赵武时又或者是赵武为屠安贾喂药的时候,他们在这一刻不是敌人,其乐融融,父子间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可是最终当赵武明白他是灭赵氏的仇人后,他还是将剑刺向了屠岸贾,这不禁让观众给予这个人物几分同情和怜悯。
03除复仇的主题外,故事增添了多层的含义
在主题上面《赵氏孤儿》不仅仅只是讲一个复仇的故事,其中还加入了“成长”的主题。
首先赵武完全是靠自己发现屠岸贾是自己的仇人的,这体现在两点,一是程婴亲自告诉他这个真相,可当时赵武根本不相信这个事实。二是屠岸贾告诉赵武自己怀疑他是赵朔的儿子。从这两点可以看出陈凯歌已经脱离了复仇的主题。
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屠岸贾给出了答案。
他叫赵武从屋顶上面跳下来欺骗赵武自己会接住他,可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去做,这是教赵武自己去明辨是非,判断真假。
还有就是屠岸贾给赵武剑和铠甲,告诉他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不把敌人当敌人的时候,你才会天下无敌。”只可惜赵武没有做到,他最终还是将剑刺向了屠岸贾,没能学会真正的成长。
陈凯歌对这部影片的改编还是比较成功的,将一个复仇的故事上升到了哲理方面,一贯保持着他作品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