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
2010年上映的《新三国》,豆瓣评分7.9。
三国演义
1994年上映的《三国演义》,豆瓣评分9.5。
差距这么大,很多粉丝认为是观众的情怀在作怪,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在拍摄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如此巨作并流传至今,这是堪称经典的影剧赞歌,如果在科技、经济发达后在此翻拍《三国演义》,未必能达到老版本的高度。
狗哥认为,情怀的影响无可厚非,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是否和1994年版本的《三国演义》一样,大部分遵照原著。
2.在优越条件下的《新三国》是否能够对得起当下观众的日益增长的观影标准。
实话实说,那个年代的演员演技水平未必比《新三国》的演员好,《新三国》中,集结了陈建斌、于和伟、于荣光、陆毅、聂远等一众演技派影视明星,在演技方面是没得挑剔的,但是,我依然认为这部剧难以称得上是史诗级巨作,原因就在于很多情节过于儿戏,剧中添加的很多故事情节令人感觉不适,侧面暴露了导演的格局问题。
一、被调侃的“上将潘凤”
虎牢关一战,是三国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三英战吕布”前,董卓大军前锋华雄可谓是风光无限,连斩各路诸侯手下大将数员,袁绍手下颜良、文丑可谓上将,但是二人均未到场,此时若不是关羽出战,各路诸侯竟然对华雄束手无策,也正为如此,才有了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样的桥段。
可是在《新三国》中,这段情节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不是关羽,而是太守韩馥的上将潘凤。这位将军在原著中的刻画并不深刻,虽手提大斧,但是出战一回合便被华雄斩杀,在三国中属实是一位小人物。而在《新三国》中,导演故意给潘凤加戏,当潘凤被命令出战华雄时,潘凤竟然说出:“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了。”
我认为这句话就是导演的“迷之行为”,是想让观众“出戏”吗?这句台词明明是dota角色斧王的台词,难道导演也是dota迷?
二、为表现忠诚,降低诸葛亮智慧
三国演义
当刘备入东吴为婿的时候,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表示,会让刘备既得到荆州,又抱得美人归,果然,诸葛亮首先预备的三个锦囊起了大作用,刘备全身而退,周瑜被气死。但是在《新三国》中,诸葛亮面对刘备去东吴为婿的局面,竟然说道:“在下也不知道该不该让主公去。”
新三国
这样的目的不难理解,导演想表达诸葛亮担心刘备的安危,可是诸葛亮在之前被吹上了天,现在说出这样的话,丝毫没有智慧,反而变成了愚忠,刘备三顾茅庐就找到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候不知所措的军师吗?
张飞
此外,在刘备去往东吴的日子里,张飞和关羽竟然也变成了莽夫,天天去骂诸葛亮,诸葛亮冷静不下来,竟然暗自痛哭,连马谡都忍不住说道:“先生,这不像平常的你啊。”
表达忠诚有很多种,没有必要去改变人物原有的能力和特点,这样做,导致人物形象坍塌,得不偿失。
三、赵云取桂阳,让其投降曹操。
荆州四郡的战争中,赵云带领三千军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深知赵云威名,不敢应战,赵云兵不血刃取了桂阳,谁知在桂阳城内,赵范和赵云喝到兴起,结拜做了兄弟,赵范竟然让自己的嫂子嫁给赵云,赵云听了以后非常气愤,认为乱了伦理纲常,一拳打向赵范,起身便走,刘备来了后,让赵范继续担当太守,攻取桂阳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赵云
但是在《新三国》中,赵范竟然是假装投降赵云,劝说赵云归降曹操,让赵云再次表示了一次忠心,话说赵云“七进七出”的光荣历史不够表达对刘备的忠心吗,很多事情表达一次就够了,表达得多了就没有意思了,而且还会很做作,尤其是造成情节拖沓。
四、赤壁之战最经典,却被一笔带过
曹操
赤壁之战中,曹操并不是傻子,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曹操拥兵百万,挥兵八十二万进军赤壁,孙刘两家合力抗曹成为佳话,原著中这段情节用了太多的人物刻画、情节刻画,孙刘两家用计谋,用人才的方法方式多样,欺骗蒋干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阚泽
阚泽在东吴是一号人物,有谋略有胆识,黄盖的苦肉计成功骗了曹操,就是靠阚泽的三寸不烂之舌,并且勇敢地去献上诈降书,差点被曹操所杀。
庞统
庞统,“凤雏先生”,和诸葛亮齐名,连环计就是他献给曹操的,如果没有把曹操的战船统统绑在一起,八十二万大军怎么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
这两个人物是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然而在《新三国》中,根本没有阚泽这号人物,曹操直接相信了诈降书,而连环计竟然是曹操手下骠骑校尉于禁献上的,这样的改编削弱了孙刘两家在出谋划策方面的付出,失去了胜利的价值。也许导演就像演绎曹操失败后的“三声大笑”,就像多表达一下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时候的情感流露,但是,导演失去的确是格局。
狗哥认为,像《三国》这样的史诗级巨作,战争画面和谋略比试是最重要的,角色的感情波动也同样重要,但是不能一味地在刻画人物的感情流露,从而失去角色本身的特点,大家说对吗?
我提一杯啊:三国谋略安邦计,并非后宫佳丽戏。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狗哥,期待您的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