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的经典,才是真正的现实残酷。
作者刘静二次创作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最后没有导致剧情扁平化。
但剧情中的失误也随处可见,看懂了原著中的十处精彩,也就懂了真正的《父母爱情》。
一、江昌义的欺骗。
江昌义为什么不直接说出真相,江德福连邻居都愿意帮忙,更不用说自己的侄子了。
因为江昌义不敢冒险,所以选择了欺骗。
原著中的江德福并不知道江昌义是谁的孩子,他只是近乎坚定地认为张桂兰背叛自己,但不管他怎样逼问,张桂兰都没有说出江昌义的亲生父亲是谁。
江昌义如果贸然告诉江德福,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他的大哥,以江德福的性子,说不定会将自己赶出家门,更不用说安排当兵的事情了。
而江德福看着江昌义那酷似自己的面容,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在半信半疑之间,他还是给了江昌义最好的安排。
而江德福被骗了几十年,直到多年以后,江昌义成了总经理兼董事长,才对江德福的小女儿说出了真相。
二、张桂兰的恨。
原著中的张桂兰没有再嫁,而是自己含辛茹苦地将江昌义带大,受尽冷眼。
在江德福发现张桂兰怀孕以后,连一封休书都没有,就把她赶回了娘家。在那个将贞节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年代,张桂兰的日子并不好过。
笔者借由江昌义说出了张桂兰的委屈和心酸,江德福一走就是五六年,没有一封书信,更重要的是江德福根本不爱张桂兰。所以,张桂兰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她只是一个新婚女人,只是遵从了内心的追求。
剧中的张桂兰画面并不多,只在江德福回乡的时候,偷偷看过他两眼,步履蹒跚,就像她的一生一样,漂泊无依。
她老死家乡,而江德福却在大城市安家立业,并娶了城市女人安杰,这让她如何不恨?于是,她将自己的恨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在她临死之时,她刻意授意江昌义去找江德福,并假装是江德福的儿子。即破坏江德福的家庭,也保住儿子的前程,心肠何其歹毒,足以见她对江德福深重的恨。
三、安杰和张桂兰之争。
安杰看江昌义就像看一个小偷,偷走了她明媒正娶,正房太太的荣耀。
按照江德福评判老丁和江德华的话来说,张桂兰才应该是原配,他的第一任老婆。
在江昌义眼中,安杰是城市女人的代表,她们看不起农村男人,但在这群乡巴佬出名的时候,她们又不顾脸面地将他们抢走。
安杰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张桂兰的一切,这是所有城市女人的通病。
原著中两个女人之争,升华为城市女人和农村女人的战争。毫无疑问的是,那个年代确实存在着很多农村女人被抛弃的事实,但张桂兰的悲剧却是源于自己的咎由自取。
但江昌义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张桂兰守身如玉,难道江德福就会把一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带进城吗?
这个假设没有意义,但作者其实给出了回答,老丁最后娶了江德华,王振彪娶了葛美霞,农村女人的结局都很惨,答案不言而喻。
四、江亚菲为爱自杀。
剧中,江亚菲假装吃安眠药自杀的情节,太突兀了。
但在原著中,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只不过江亚菲为爱自杀的对象并不是司务长,而是王海洋。
安杰和江德福一共生了四个女儿,最小的女儿最后嫁给了王海洋,但是第三个女儿先喜欢上的王海洋,两个人还偷偷谈起了恋爱。
面对安杰的逼婚,女儿承受不住压力,最后选择了吃安眠药自杀,好在安杰机警,即使将她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但是她和王海洋的恋情也宣告终结。
因为三女儿和王海洋曾经的恋情,所以在小女儿嫁给王海洋以后,不仅没有让家人参加婚礼,更是婚后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娘家。
这也就解释了江亚菲为了和王海洋结婚,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的原因。而王海洋的二婚,也是为了暗含他曾经有过的一段恋情。
五、王海洋的独子之谜。
原著中的安杰生了八个孩子,活了七个,这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和江德福是邻居的王海洋,却是一个独生子,这并不合理。
这和王海洋的母亲张桂英有关,她的身体并不像剧中那样强壮,还可以挑水做饭。相反,她的身体很虚弱,总是坐在门前望着独子王海洋发呆。
剧中,对于她的离世,江德华很诧异,她的身体明明那么好,原著中给出了答案。也正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给了葛美霞可趁之机。
在张桂英死后,葛美霞成了王海洋的后母,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
张桂英也是一个可怜的农村女人,去世没多久男人就娶了别的女人,而在整本书中,农村女人的悲剧随处可见,传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农村女人的同情心。
六、江德福的对烈士子女的愧疚。
江德福对子女一向是宽厚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更不用说打子女了。
唯一一次发火也是因为大儿子欺负烈士的子女,这无疑让江德福的形象得到了升华,但是真相却是那名烈士是因为江德福的判断失误而死。
那是一颗从水中捞出来的“死雷”,至少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肆无忌惮地拆雷。
江德福的一个下属告诉他,有可能是真的雷,不要轻易地拆卸。作为领导的江德福没有听信他的话,只是觉得他太过谨慎了。
在下属的劝说下,江德福回了家,还没有到家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爆炸声。
下属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和妻子,也成了江德福重点照顾的对象。
这是江德福一生的心结,他隐隐地希望儿子欺负烈士的子女,然后自己为烈士子女出气,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内疚。
原著中的江德福,充满了复杂性和真实性。
七、两个儿子的悲剧。
大儿子被江德福打成了long子,小儿子江卫民被迫上山下乡。
因为大儿子欺负烈士子女,所以江德福一个耳光将他打聋了,一只耳朵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但即使这样,他依旧在江德福的安排下从军了,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
因为江德福对烈士子女的愧疚,江卫民放弃了大好的机会,选择了上山下乡。
岛上有了一个去上海学习英语的机会,将来是可以做外交官的,适龄的孩子都已经早早地去当兵了,只有江卫民因为安杰的坚持,一直在校读书。
不管是安杰,还是江卫民自身,他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但是,最后还是让给了那个烈士子女。那个孩子的母亲苦苦哀求安杰,甚至跪了下来,无奈之下,安杰选择了放弃。
安杰对江卫民是抱着愧疚的心态的,所以在他过得不好的时候,才愿意出手相助,帮他找工作,开茶店。
八、安杰藏着的男人照片。
一直看到最后,也没有明白安杰藏着的男人照片到底是谁。
一场无厘头的夫妻之争,都是因为江亚宁看书的时候,发现了书中夹着的那张男人照片。
按照江德福的质问,安杰私藏一个男人的照片,还欺骗他说自己从没谈过恋爱。在江德福的认知里,一个女人有另一个男人的照片,这就是不贞。
安杰的解释很合理,这不过是一张同学之间的留影,还质问江德福懂同学情是什么吗?
江德福当然不懂,他没上过学,也自然不懂同学之间的情谊。
作者用这样的情节,想要表达的是江德福和安杰之间无法消失的隔阂,一个城市女人和农村男人的爱情,永远无法做到心无芥蒂。
在江德福问到后面写着的英文字母“Miss An”什么意思的时候,安杰近乎绝望地大吼:
“安小姐,安小姐......”
像是要喊出她无法和解的一生,以及她婚姻的悲哀。
九、安杰在江德福老家的坏名声。
结婚多年,安杰从未回过江德福老家一次。
原著中江德福在农村老家还是有亲戚的,江德福大哥去世的时候,他还带着儿子回去参加丧礼。
但是安杰却从未回过江德福老家一次,她不是嫌弃,而是不喜欢农村的生活环境,她觉得自己回去生活,身上就会有跳骚。
也因为如此,安杰在江德福农村老家的名声并不好。作者眼中,城市阶级和农村阶级的矛盾似乎很深很重,这样的婚姻,也印证了作者在书中写的第一句话:“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们不般配,这月下老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
但正是这种种的不般配的原因,最终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爱情的真正理解。
十、安杰不爱江德福。
安杰嫁给江德福是形势所迫,并非是被江德福的人格魅力征服。
因为这段婚姻,安杰一生都在与自己和解。虽然没能找到一个会对她说“我爱你”的男人,但对婚后富足的生活,她还是大致满意的。
姐姐安欣的那句“军官太太”,更是让她觉得十分的受用。
在接到去海岛的通知之后,她大骂江德福是骗子,在无奈上了海岛之后,岛上的人们纷纷向她投去别样的注目礼,让她再次与自己和解。
她的一生,都是在与婚姻和解的过程。看着身边这个打着坦率呼噜的男人,她对自己说:“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享受不就是这种精神上的快慰吗?”
但在不断地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安杰最终和江德福走上了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中,安杰不再爱干净,江德福反而活得更加精致。
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爱情。
这是我看完《父母爱情》之后的总结,各有各的好处。
文字作品更具厚重感,影视作品符合大众的口味,感谢作者刘静给我们带来这样的经典作品。
关于电视剧和原著,你更喜欢哪个呢?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人间小Q”原创,原创不易,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