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汉中,街上乞丐非常多,这篇文章就细致说说,汉中乞丐的特点。
民国时期的汉中
乞丐,俗称“要饭的”、“叫花子”、“讨口子”,指的是那些无家无地,也没有可以糊口的技能,全靠别人施舍过日子的人。咱们先说说,民国时期的汉中,乞丐都是怎么来的吧。
汉中乞丐最常见的,就是残疾人。瞎眼的、跛脚的,缺胳膊少腿的,没有自谋生路的能力,只好当乞丐活命;第二种是出身有钱人家,但因为各种不良习惯,败光了家产,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沦为乞丐;第三种是因为天灾人祸,比如逃跑的壮丁、寻亲不遇、病倒他乡、遭遇匪盗,临时为了填饱肚子,上街乞讨;最后一种,就是遭了大灾,附近的灾民涌入城中,变成临时乞丐。虽然都是在街上乞讨,但前两种是长期的,后两种则是临时性的。
不管是哪一种吧,从别人手中讨要食物或钱财,都要自己的方法,汉中乞丐的乞讨方式,主要有这么几种。
最常见叫做“讨口子”,指的是挨家挨户要饭的乞丐。他们走街串巷,走到一家门口,朝旁边一站,嘴里开始大声吆喝:“爷爷婆婆叔叔婶婶姑娘大姐们,给我瞎子(或跛子)一点锅巴剩饭吃吧……”乞丐不敲门,就这么吆喝,一般人家听到了,就把一些剩汤剩饭拿出来一些,倒在他的罐子里,打发他另去别家。
第二类就是所谓的“叫花子”,他们不会走街串巷,而是直接跪(或坐)在街头,身边人来人往,他就扯开嗓子喊:“行善的居士老太爷老太太们!给我瞎子一碗饭吃吧。”这样的乞丐都有固定的位置,每天人来人往总有可怜他们的,随便扔几文钱,够他们买个饼吃了。有些叫花子眼睛看不清了,还会养一两条狗,每天讨了吃的,就会让狗领路,回自己栖身的破庙桥洞,食物自然是人和狗一起吃。
还有一类叫摊(趟)地的,和叫花子差不多,也是固定的地方乞讨。
民国旧照
但是他们一般都是身有残疾,喜欢守在十字路口或者庙宇旁边,面前摆着一张纸或者一块布,写上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期待善心人施舍一些。尤其是庙门前,很多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之后,出门总会扔给他们几文钱,比如说民国时期,汉中磨子桥附近的土地庙,就有一个断了双脚的女乞丐,一年四季在自己搭的小棚子里乞讨,很多香客都会施舍,据说她死了之后,有人在棚子里翻出了九百多元钱呢。
第四种就是“耍蛇的”,一般每年清明前,这种乞丐就抓住一条大蛇养在篓子里,上面蒙着一块红布。之后沿街到每家铺子门口停下,把蛇取出来盘在自己的脖子上,嘴里说着:“龙来龙来,四季发财!”蛇就是“小龙”嘛,掌柜的一听这是吉利话,也不好直接驱赶,于是随便给几文钱,乞丐临走时还要大声吆喝:“龙走龙走,五金魁首。”
第五种就比较狠了,叫做“穿青的”。这种乞丐会用铁丝穿在自己胳膊上,或者穿在锁子骨上,满身都是血污。就这个样子,挨个铺子的乞讨,他们也不吵也不闹,就是伸手要钱,给少了还不走。这种乞讨方法很残忍,但是收获比一般乞丐要多,所以行话称之为“武取”。
更狠的一种叫做“开红山的”,左手拿着高粱杆编成的“九龙板”,右手拿着旧剃刀(或者铁皮磨成的小刀)。到一家门口讨钱时,就把刀按在前额上,用九龙板拍打。打一下割开一道口子,血流满面,主人害怕了,赶紧给钱让他走人。临走的时候,这种乞丐还要说:“青龙把头抬,红山开起来,掌柜的恭喜大发财!”
还有一种就是“打莲花落的”,也就是边打竹板边念顺口溜,有单人也有双人。这种比较讨人喜欢,因为他们见啥说啥,现编现表演,句句带韵,还特别风趣。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种,比如表演吞宝剑的、冒充僧道的、牵狗摇铃的……花样多,为了讨口饭吃什么都敢干。
民国的汉中,有丐帮,也有丐帮帮主。
民国乞丐
虽然乞丐流离失所,但也必须有人管着才行。一般来说,官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会给乞丐安排集中栖息的地方。比如汉中南郑县,有老人就记得:“(城西)手表厂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安怀堂’和‘讨口院’。”一直到民国二十四年修飞机厂,才把乞丐都搬到了东关五郎庙。
官方牵头给乞丐安排了住处,虽然条件不好,但总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但是平时乞丐的各种事务,官府不管,全靠“丐帮帮主”。真实的丐帮帮主,汉中称为“叫花头”,或者“掌杆的”,又叫“扛龙头的”。平时一城的乞丐,都归他管理着,才不会出乱子。
民国初年汉中的叫花头,人称孝娃子,是个残疾人,没有了两只脚。因为他是叫花头,所以平时出门,都有乞丐背着。没事儿就躺在住处抽大烟,还专门有人给他打烟泡。你看,这就是“帮主”的待遇,虽然管理的是一帮乞丐,但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民国二十九年,孝娃子死了之后,新任叫花头名叫曹金娃。据说他曾经也是大户人家的少爷,不知怎么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但是这曹金娃也会享受,吃喝不愁,而且身边有两三个女乞丐服侍着,一直潇洒到解放前才死。
叫花头下面还有小头领,分管城中的每个区域。一般来说,每天乞丐们要回来剩菜剩饭、剩酒剩肉,或者是米面铜钱,都必须交给小头领“分账”,小头领则要定期给叫花头进贡。凡是他们管理的乞丐,都要听从安排,相应的,小头领们也会照顾手下的乞丐。
乞丐的规矩,其实并不少。
民国乞丐
前面说的“讨口子”,都是挨家挨户乞讨,按规矩就不能进到别人门里,只能站在滴水檐下、大门的侧面乞讨。再比如说“打狗棍”,真实的乞丐手里确实有一根,只是普通的棍子,主要目的就是驱赶狗。不过,挨门挨户乞讨的时候,一般的狗不能真打,因为很可能就是附近人家养的,不敢随便打。
所以,如果遇到恶狗,乞丐先把棍子高高举起,叫做“指天”,让狗不敢正面进攻。如果狗从两侧过来,就要把棒子放在地下左右摇晃,这一招叫做“前打指天划地”。等恶狗在后面追着咬时,再把棍子在后面摇晃,叫做“后打乌龙摆尾”。但总而言之,只能比划比划,不能真打。
乞丐也不能随便闹事,比如某家有红白喜事,人家热热闹闹地不想让乞丐骚扰,往往提前给叫花头包一个红包,另外送上一些酒肉。叫花头就会吩咐手下的乞丐,人家红白喜事那天,绝对不能去骚扰。但是,也有些大户人家,遇到事情大摆宴席,连乞丐都叫过来一起吃。这时候就有规矩了,乞丐不能入门,主人准备的饭食只能摆在门外的地上,乞丐就围一圈坐在地上吃。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乞丐的规矩,不能上桌面吃饭。
最后再说点有意思的,关于“莲花落”的内容。
民国乞丐
汉中地区的莲花落,有单人也有双人,表演起来趣味十足。举个例子,两个乞丐来到一家杂货铺前,上来就说:“掌柜的,大发财,你不发财我不来。”这时从柜台里站起一个人,是个女的,看到乞丐上门说莲花落,扭头捂嘴一笑。乞丐见到这场景,赶紧说:“掌柜娘子偷到笑,莫非爱听莲花落?”
万一不是掌柜娘子,是个没出嫁的姑娘呢?乞丐赶紧说:“出门人,眼睛钝,大姑娘当成媳妇认。”另一个乞丐马上附和:“刚才怪我没看清,你是掌柜的大千金。”就这么一唱一和,又赔礼道歉,又恭维了对方,很快就能讨到几个钱。
莲花落讲究随机应变,遇到看不顺眼的事情,乞丐也会编一段顺口溜。比如遇到撒泼的儿媳妇,打骂公婆和丈夫,乞丐看见了就会说:“顶死公,骂死婆,气得女婿跳大河。”这女的听这么说她,肯定要骂这两个乞丐,于是他们接着编:“小女子要呲牙,劈头给你两钉耙。”
打莲花落的乞丐,大多聪明伶俐,而且有着朴素的“正义感”。
民国乞丐
看不惯的就要编一段顺口溜奚落一下,老百姓反而更喜欢他们了。但是大多数时候,乞丐都是夸人,莲花落夸得特别好听,让人心甘情愿掏钱。
举个例子,乞丐到了酒馆门口,开口就说:“杜康夫子会造酒,这家酒馆样样有。卖大曲,卖老窖,外带陈绍老花雕……闻到酒味三分醉,坛子打开十里香,你给我们喝一杯,莲花落打得满天飞。”
乞丐是一种特有的社会阶层,民国时期战乱匪乱,很多人流离失所沦为乞丐,确实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乞丐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比如有很多乞丐同时进行偷盗、抢劫,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受痛恨。
乞丐也不想沦为乞丐,都是那个混乱的时代造成的。所以,想一想现在和平安稳的生活,是应该好好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