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演员郭振清名扬全国的,是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中的双枪游击队长李向阳。
毫不夸张讲,双枪李向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深入人心的银幕英雄形象。电影中日军队长松井那句“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曾是那个时代人们熟知的电影台词。
郭振清因为成功扮演双枪李向阳,正式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一代银幕硬汉名星。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改编自话剧《游击队长》,是新中国第一部抗战题材惊险电影。
影片讲述了1943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反“扫荡”斗争。这时,军分区司令给区游击队长李向阳布置任务,命令他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住驻扎该县城的日军松井部队。李向阳机智果敢、巧妙于敌军周旋,最终克敌制胜,消灭敌酋松井和汉奸帮凶。
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郭振清塑造的游击队长李向阳在电影中的第一次亮相,便以英雄的姿态紧紧吸住了观众的眼球:
他接到命令,要火速赶到军区司令部去接受一个紧急任务:拖住松井,保住公粮,并伺机消灭松井。
在他和战友郭小壮奉命赶往司令部途中,却迎面碰上正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日本兵。绕道而行的话,势必无法准时赶往司令部。
迎敌而上才是英雄的性格。李向阳眉头一皱,喝了句“冲过去!”
于是,李向阳双手脱缰策马疾驰,与战友郭小壮同时拔枪开火。在敌人的乱枪还击中,李向阳右手盒子炮左手快慢机,枪枪毙敌,飞速闯过敌阵,按时赶到司令部···。
郭振清饰演的双枪李向阳,应该说集中了那个时代中国人对英雄的大多想像:
他浓眉大眼,棱角分明,满脸都是英武正直。
他机智勇敢,捣炮楼,炸列车,烧军粮,擒汉奸,令敌人防不胜防。
他潇洒自然,上衣风纪扣总是敞开着,高兴时还吹吹口哨。
他风趣、幽默,嘴角边挂着永不言败的微笑,显得憨厚可爱,基本满足了观众对一个外表英俊、内心刚毅机智抗敌英雄的内在要求。
史料介绍,1927年8月,郭振清出生于天津卫的一个做小生意人之家。小时候,他父亲在天津车站附近开了一个小钱庄,规模虽然不大,但可以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不料日寇侵略的炮火,把他们这个小康之家的生活彻底打碎,日军的飞机把钱庄炸成废墟,他们一家人流落乡间,郭振清也失学不能再去读书。
迫于生计,郭振清17岁登上电车,到天津电车公司当起了售票员。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工作12个小时,饱受生活煎熬之苦。当时,电车公司有一个由白领组成的业余京剧团,从小喜欢表演的郭振清毛遂自荐,负责人破例吸收了这个唯一的工人演员。
天津是曲艺之乡,郭振清从小就非常羡慕民间艺人的生活。没事常到河北鸟市、南市三不管地带,看老艺人表演,爱听相声、京韵大鼓,边听边在心里模仿。他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评剧、京剧,还喜欢踩高跷、练武术。这成了他最早耳濡目染的艺术启蒙。
平津战役打响后,郭振清与工友们自发组织了护厂队,防止炮火炸毁他们赖以谋生的电车设备。一天,突然有一发炮弹落在了郭振清身边,幸运的是,那是一发哑弹,没有爆炸。当戴着狗皮帽子的解放军四野战士第一次出现在郭振清面前时,他还吓了一跳,自小在天津长大的他,还从来没见过这身打扮的人民军队。
解放天津的炮声,使郭振清的生命掀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底,党组织送他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总工会文工团当演员。他第一次参加演出的话剧是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尝到创作喜悦的演出是话剧《不是蝉》。
1952年,郭振清应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出演电影《六号门》。初登银幕的他,给导演武兆堤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年后,在长影筹备拍摄《平原游击队》时,导演武兆堤马上想起了人品、气质、形象都不错的郭振清,便极力推荐郭振清出演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角色。
当郭振清得知是著名导演苏里和武兆堤属意让他饰演李向阳时,他激动万分,心都简直要跳出来了。
郭振清后来回忆说,来扮演这样一个火辣辣、响当当的抗日英雄,单凭这个人物就够让人叫绝了,更何况是由自己来扮演,怎能抑制住激动的心情。
郭振清一口气把邢野、羽山创作的剧本从头到尾地细看了一遍。当年家中被炸、及自己当电车售票员时目睹日寇的暴行、自己忍受的诸多屈辱,全都重新浮现在眼前···在影片中,通过这位神勇的李向阳歼灭敌寇的威猛,可以使凝结在胸中的愤懑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发泄。李向阳的人物形象,立即在郭振清脑子里活灵活现起来,简直呼之欲出。
从手拿剧本的那一刻起,无论最后是否让他扮演李向阳,郭振清都把这个人物与自己的经历命运紧紧的联想在一起,他说“我郭振清就是李向阳!”
经历过抗日战场出生入死考验的老八路苏里导演,就冲着郭振清的这一句自豪、爽快、精神状态极好的自信劲儿,一拳对准郭振清结实的胸膛敲去,高兴地说了句:“好小子,就是你啦!”
1954年,演艺生涯的幸运之神,果真降临到郭振清的头上。郭振清也不负众望,精心把《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孤胆英雄李向阳的“精气神”把握得十分准确到位,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英雄形象。
为了演好剧情里那个黑不溜秋、胆大如虎的八路军游击队长李向阳,郭振清着实痛下了一番苦功夫。
拍摄前,他和剧组一起到当年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冀中平原地道战诞生地河北冉庄体验生活。他下地道、访英雄、看遗址,切身感受当年铁血硝烟的实战环境。而后他又跟随剧组深入到山东革命老区去体验生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努力让自己更加贴近那个年代的真实人物。
实拍《平原游击队》时,郭振清刚刚28岁,是一个与剧中英雄人物年龄相当、又一心想要扮演英雄人物的青年演员,但他毕竟不是真实的李向阳,更不是这个英雄人物的原型和化身。
(郭振清)
李向阳是善骑飞马、双手使枪、带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可郭振清一不会骑马,二不会使枪,要想完美再现英雄人物,绝非易事。但郭振清天生就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不愿意失去这难得一遇的好角色。
郭振清为自己定下目标,开始了没日没夜地进入李向阳的内心世界,不仅形似更求神似。
在经历一段颇有收获的生活体验后,到了真正走进银幕的时候了。然而,令郭振清万没有想到的是,想当影片中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却是谈何容易!
一开始,郭振清并没有把骑马当成是多么难的事。当他在现场开始真正接触同他一样彪悍的高头大马的时,他着实被“考验”的不轻。
不通骑术、又是与从未谋面的战马接触,战马也特别怀有敌意。每次刚一接触,郭振清不是被马重重地摔下来,就是遭到战马毫不留情地踢吼,搞得他狼狈不堪。晚上睡觉,结实的身体像是散了架,疼得连土炕爬上去都费劲,屁股摔得不敢碰,只能是趴着睡。
不服输的郭振清用英雄的标准衡量自己。第二天一睁眼,仍旧坚强爬起来,牵着战马去场地训练,慢慢与战马培养感情。
反复苦练,他终于可以一次又一次麻利地跨腿、跃身,骑上马背,扬鞭飞驰。有时中途难免被再次摔下来,虽然旁边有人保护,但郭振清征服战马的劲头毫不减退。经过无数次摔下再爬起上马飞奔,这匹高傲的战马终被郭振清的勇气和毅力所征服,它驯服地低下了头,心悦诚服地听从郭振清的驾驭。
郭振清敢打枪,但他打枪时,习惯闭上一只眼睛瞄准,有时一扣扳机就闭眼睛。这与“双枪”李向阳的传奇形象不一致。因为剧情要求李向阳是神枪手,开枪不需要怎么瞄准,都是举枪就打。
影片中李向阳飞马回射的一组镜头,是全片的精彩之处,而他却来了个闭目瞄准射击,一连试了几次都没过。导演有点恼火说:“大郭,咱保卫处有枪有弹,你去给我专练打枪,啥时候不闭眼了再来见我”!
郭振清自知有错,决心改正。他不辞辛苦,白天拍戏没空练,就起大早拎着枪找一个偏僻处专练瞪眼打枪,从手枪、步枪到机关枪,打了几千发空弹,终于改掉了闭眼瞄准的毛病。实拍中,每次他开枪都横眉怒目不眨一眼,完全达到了剧情要求的英武形象。
片中李向阳最后制服鬼子松井,用的的是虎子的子弹,这个曾经只是被孩子当作玩具的子弹,被李向阳熟练装进枪膛,他毫不眨眼一枪打掉了松井手中锃亮的日本军刀,让观众看的痛快淋漓。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郭振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细腻,质朴无华而又真实可信。看过《平原游击队》的观众,既不会忘记他手持双枪、纵横驰骋的英姿,也会看到他面对乡亲受难时的铁汉柔情。
正是通过郭振清的出色表演,使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经久不衰地成为了人们理想中的英雄。
李向阳的真实原型是谁?许多人一直在追问。因为这个故事来自于抗日战争中的很多敌后游击队长,因此有多个原型。其中16岁就担任八路军太行五分区武工队队长的郭兴,被人们广为认可是李向阳的原型之一。
抗战中,郭兴率领的武工队曾被晋察冀军区授予“郭兴模范武工队”称号,他本人也曾获得“一级杀敌英雄”称号。
1948年,郭兴率领独立营编入解放军野战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和内蒙大青山的剿匪斗争。抗美援朝期间,他担任志愿军某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战后回国,被选派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济南军区干训科长、训练部副部长、副师长、师长;1982年后任新疆北疆军区司令员,1988年10月离休。
《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神出鬼没杀敌的故事,郭兴几乎都经历过。他曾带领武工队在飞驰的火车上杀鬼子,深入敌巢抓“舌头”。组织过夜炸洋桥、火烧城隍庙、西王庄截粮、智擒汉奸贾大头、攻打高家庄等许多漂亮战斗。当时群众中流传着“郭兴武工队,伪军见了求饶,鬼子见了遭罪”、“郭兴今夜要谁命,肯定等不到五更天”等许多夸奖武工队的顺口溜。
抗日战争后期,新华社记者朱穆之深入武工队采访,写出了“记太行群英会郭兴模范武工队”长篇通讯。上世纪五十年代,敌后武工队的事迹成了小说《平原枪声》的素材,据此内容改编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上映后,李向阳的名字很快蜚声大江南北。
郭兴一次接受采访时幽默的说,“电影中的李向阳使双枪,那是百发百中。我没那么厉害,我也就是十发七中吧!这在当时已经被叫做‘神枪手’啦!···李向阳毕竟是电影人物,但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火烧敌人粮仓的故事倒是与我的经历很相似。”
整个五十年代,成为大明星的郭振清红火到啥程度?最好的佐证,就是他曾主持了新中国第一次春晚,参加那次春晚的人可都是大名鼎鼎,如:巴金、老舍、郭沫若、周立波、钱学森、华罗庚、梅兰芳、周信芳、新凤霞、王文娟、袁雪芬、侯宝林、郭兰英、张瑞芳、白杨、赵丹等。
那是在1955年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纪录片《春节大联欢》,拟在1956年春节放映。
这场《春节大联欢》的总导演是拍过《鸡毛信》《白求恩大夫》的导演张骏祥,崭露头角的谢晋是四名执行导演之一,舞台监督是谢添。当时谢晋找上门来征求郭振清的意见,是否可在《春节大联欢》中担任报告员(主持人)?郭振清高兴的满口应允。
当时,《北京日报》读者投票选1956年最受欢迎之电影演员,郭振清排在第五名,郭沫若题词一首赠郭振清:“凤头鸠见桑葚,独立枝头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飞四海颂和平,月桂菊可寻。”
在主演《平原游击队》之后,郭振清又先后在电影《花好月圆》、《英雄儿女》、《独立大队》、《艳阳天》等多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
(晚年郭振清)
1981年,郭振清离开长春电影制片厂,回到故乡天津,在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做导演,与印质明联合导演了儿童片《大虎》。
郭振清说:“很早以前我就想,全国不少省市都拍摄了自己的影片,天津这个大城市却是一片空白。我就自告奋勇地回来了”。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龙嘴大铜壶》和《天津卫有个高跷狂》,留下了郭振清最后的人物形象。
2005年8月,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在天津不幸病逝,享年78岁。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