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千禧年之后的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场面。无数类别的电影横空出世,但唯独有一个电影类别在那个时候,或者说在那之前都好像没有什么市场的迎合度,那就是—灾难片
作为灾难片,电影中一个不可缺失的一个类别,其实说起来并不是不能拍,观众们也并不是不能买账。
但这里必须要有这种片子的核心存在,那就是一部好的灾难片,不仅要在视觉特效上给予观众们以逼真、深刻,更要有把握住观影人们的情感共鸣!
说到这里,无数的中国电影人就都望而却步了,因为基本上没有人可以拍着自个的胸脯说“YES”。可是,稀有并不代表着没有。
2007年的一次偶然,一位电影界的牛人就破开了这个局,他就是一直以来的春节贺岁档代言人、电影人、导演—冯小刚。
2007年的一天,时任唐山市的市委书记在国家电影总局的牵线下找到了冯小刚导演,希望由他出面执导一部反映七六年的那次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电影。
当时的唐山市委书记只要求电影做到两点:
一是充分展现出当年那场巨变给唐山人所带来的巨大苦难;
二是表现出灾难之后,人们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带着痛苦和希望重建自己的家园。
冯小刚导演骤然接到这样的蓝本,心中也是有点发虚的。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他这个名字可是一直以诙谐、幽默的形象,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在贺岁档中带给大家欢乐的印象。
而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部以灾难为题材的电影蓝本,怎么拍?怎么让观众买账或者说是让观众们走进电影里,这无疑是对冯小刚带来的最大挑战!
灾难遇见灾难
也许是巧合中的巧合,在接受唐山市委领导的诉求之前,冯小刚其实早就对那场巨大的灾难有过深刻的印象了。几年前,冯小刚就曾读过一部描写那场地震的小说,名叫《余震》,它是由著名作家张翎写的。
而在这部小说中,主要讲述了在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一块坍塌的巨石之下压着两个孪生的幼小姐弟。但是,以当时的救援条件只能救出一人,另外一个则是听天由命。
惊慌之下,悲痛欲绝的母亲,在失去了丈夫之后,只能咬牙选择了救弟弟。以至于后来的造化弄人,姐姐并未死去,一直活在对母亲的怨恨之中。直到多年以后的一系列经历,才让受伤的母女重归于好,各自的心灵得到救赎。
这部小说在冯小刚看了之后,可以说是非常的震撼。而当同样的题材出现了,他就觉得应该将二者融合到一块去。于是,冯小刚就把小说的情节告诉给了唐山市委和广电总局,大家听后都表示了认可。
既然一切先决的条件都没问题了,那就筹备着开机的事项吧。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的一帆风顺。
2008年,就在全国人民欢欣激动准备迎接北京奥运会这一历史性的盛会之际,五月十二日,一场不亚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汶川地震灾难发生了。一时间,全国人民全都沉浸在了悲痛之中。
而这个时候,正是冯小刚导演准备筹划《唐山大地震》电影开机的时刻。然而,突然的灾难事故不得不打乱了他的所有部署,因为考虑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拍摄这样的一部灾难影片,可以说是对汶川人民的伤口上撒盐,这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冯小刚暂时停止了关于电影的筹备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电影和现实的相同写照
进入2009年初,冯小刚导演带着去年汶川地震所带来的切身感受,找到了编剧人思芜,并希望他结合小说和两次地震重新进行一次完美的融合进行创作。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冯小刚导演找对了人。
当思芜拿出剧本的首稿之后,一众的电影人都表示和他们的所想非常接近,并且在影片中人物的刻画上、台词上也都非常的扎实。里面的人物不再是硬邦邦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角色。
编剧思芜这样说。
“这部电影和原著小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情感的归宿问题。小说在情感归宿方面是比较灰色的,它更多的是描写了灾后人们的内心深处所处的压力;而影片中是把这种压力转变为了回归,观众们也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宣泄、一种感动...”
一切准备就绪,电影就进入了开机前的准备工作。但是,此时又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大家,那就是如果想要一比一复刻当年的唐山年代场景,那许多的道具就是个很难实现的问题。
但为了电影的正常拍摄,冯小刚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公开向全国征集剧组需要的带有那个年代感的道具。征集活动一开,立马在全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响应,不仅仅在唐山本地,全国其它各处也都纷纷寄来了一件件的道具物品。
后来,一直到开机前,剧组的两个库房都堆不下了,只能放到外面的院子中。
而在影片的演员选择上,冯小刚导演也是花了心思和苦恼的。一开始冯小刚想去找章子怡的,但考虑到资金不足,就没好意思。幸好,一大批的优秀演员被剧本感染,拿着低片酬或者直接零片酬进组出演,比如陈道明老师就是以零片酬加入的。
当时的陈道明老师接到剧本答应出演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就是那场大地震的亲历者,他愿意让更多人的人看到那场灾难的经过。
此外,进入拍摄之后,还有一处令人特别感动的一幕。当时的拍摄中,有一组是描写灾后唐山市民进行烧纸祭奠的戏。剧组请到了很多唐山的本地群演,当开拍到来后,整个祭奠的街道上一片哭声,哪怕冯小刚导演喊停,大家都还沉浸在切身的痛苦缅怀中...
二十三秒的特效,花钱如流水
华谊电影说,《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是他们有史以来单片进行投资的最高的一部电影。而这部影片花钱大多都花在了那二十三秒的地震特效上了。
为了能够给观众们带来逼真的视觉体验效果,冯小刚找来了军用设备,请来了韩国团队制作地裂效果,又花费了巨资请到了为《指环王》做特效的新西兰威塔工作室,让他们搭建模型,搭了一条街,全是1比12的模型,连做了十个月。
“拍这部电影,我们用了所有能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 冯小刚事后这么说。
后来的电影口碑和票房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灾难片市场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电影首映当天的票房就打破了《阿凡达》的记录,并在随后的中国电影节上赢得很多的奖项。这是冯小刚导演的成功,也是中国电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