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医疗剧最大的诟病就是过分体现个人的恩怨情仇,而非通过真实病例表现人性关怀,在编剧结构上就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剧真相查明了、仇报了以后,故事就结束,但《实习医生格蕾》十几年一直都在演。”
全文4631字,阅读约需7分钟
随着日前《外科风云》的播出,医疗行业剧又被推到了业内的风口浪尖。纵观国内电视剧市场,行业剧似乎始终是国产剧的弱项,其中质量良莠不齐的医疗题材尤为容易触碰观众的敏感神经。例如,《爱的妇产科》、《产科男医生》曾被指是“披着医疗剧外衣的狗血言情剧”,赵宝刚执导的《青年医生》也未避免在首轮开播就为剧中致命性专业问题致歉,而即便是《心术》、《外科风云》等评价较好的剧,在播出时也多次被观众挑出专业性错误。
究竟为何国产医疗剧一直在频频“试错”?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执导《急诊科医生》《甄嬛传》等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电视剧《产科医生》编剧张作民,以及电视剧《外科风云》导演李雪及该剧医疗顾问、北大国际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韩志义,请他们揭秘国产医疗剧诟病,以及拍摄从场地、道具和台词如何“特殊处理”。
━━━━━
现状
85.5%的医生看医疗剧时发现过错误
先来看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拍摄的医疗剧至少有15部,2017年就至少有3部医疗剧播出。
医疗题材似乎始终站在行业剧的大风口。但即便如此,中国何时能够做出一部专业如《实习医生格蕾》的医疗国产剧,似乎仍是业内多年未解的难题。专业医疗论坛“丁香园”曾调查了业内2012名医生。其中虽然有94%的人看过医疗剧,但85.8%的医生都在看医疗剧时发现过错误。由此看来,医疗剧即便把控每一个环节,但似乎都很难做到专业,这也令诸多创作者闻医疗剧色变。
▲《外科风云》刚播出不久,丁香园曾在微博上指出诸多剧内专业性错误。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产科医生》编剧张作民表示,很多人拍不好医疗剧,首先或与其对剧的定位不清有关。在他看来,目前业内可分为医疗剧和医生剧两种:
医生剧即主人公的职业是医生,拍摄场景是医院,但反映的是医生个人的命运;
反观医疗剧,应该是可以与《实习医生格蕾》比肩的,以医疗事件为主线的电视剧。
他认为刚刚播完的《外科风云》其实严格来讲就不是一个医疗剧。
“比如一个小孩子是晚期癌症,他不想做手术,想充分享受人生。而这样的病例,医生怎么去说服他,又如何去做手术延长他的存活期,这才是医疗剧。”张作民认为,目前国内的医疗剧最大的诟病就是过分体现个人的恩怨情仇,而非通过真实病例表现人性关怀,在编剧结构上就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剧真相查明了、仇报了以后,故事就结束,但《实习医生格蕾》十几年一直都在演。”
但其实除了"意识"问题外,拍医疗剧仍然面临着“剧本难、道具难、拍摄细节难”三座大山。
━━━━━
剧本难
一句“诊断、手术”台词得打磨数小时
▲图片来源:剧方微博
郑晓龙在时隔3年后再度操刀医疗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此次《急诊科医生》的原著《人命关天》的作者,正是其执导的第一部医疗剧《永不放弃》的作者点点。“点点是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医院从事多年临床和行政工作,对医疗体系非常了解,所以首先我觉得(编剧)专业性一定特别强。”郑晓龙向记者透露。
就目前评价较好的医疗剧看来,写一部好的医疗剧本,首先要求编剧的医疗知识必须过硬。曾创作了《到爱的距离》、《长大》、《外科风云》等多部医疗剧的朱朱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在美国就读临床流行病专业;而非医学专业人士的《产科医生》编剧张作民,也曾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做过两年手术室的工人,看过无数的手术。
▲《产科医生》剧照
张作民表示,医疗剧剧本创作对编剧有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了解一个科室的全部运作流程,并且写明每一个手术动作细节。
在写《产科医生》小说时,张作民几乎把图书大厦所有陈列的产科书都买了,包括手术学,查房实录,疑难病例分析;而网络资料他也打印了近一百多万字。张作民对这些资料集中看了一年,但在下笔时也会为了写诊断或手术中的一句话打磨几个小时。
“当时我结识了很多产科大夫,我每写一章,就会发给产科的朋友看,她们也提了不少修改意见。”而《产科医生》小说中的三十多个病例也必须全部来源于医学专著中的真实病例,“包括用什么药,什么剂量,对白中医生用的‘行话’,比如‘切除子宫’说做‘拿子宫’,把‘无痛分娩’叫做‘上无痛’,这些我都要了解。”
《产科医生》这部小说和剧本张作民整整创作了五年,“如果说在医院工作过或者是学过医就可以写医疗剧,这个是完全不对的。比如以前在手术室洗手是用刷子刷指甲缝、手指,但上个月我去三甲医院手术室,他们洗手方式已经变成消毒凝胶。所以我们还是要在医院中考察,也需要了解真实的医疗案例,才能够与时俱进,不犯可笑的专业错误。”张作民坦言。
━━━━━
道具难
没真实病人时医疗仪器指数难调又易露怯
无论是拍摄地点的选择,还是道具、演员的配置,医疗行业剧都拥有一套难度系数极高的“特殊法则”。
目前医疗剧的拍摄场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真实的医院全程进行拍摄,另一种是在医院进行部分取景,其余大部分场景则在搭建的摄影棚中完成。
而已播完的《外科风云》为了保证真实性,便选择了北京郊区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进行取景。
▲记者实地探访拍摄
该院距离市中心较远,周边居住人群也并不密集。当记者早晨10点来到该医院时发现,与剧中不同的是,来医院就医的人数并不多,胸外科候诊区基本只有3、4位患者排队;而急诊室虽面积宽阔,但也因人少而并不喧闹。这样的环境无疑是比较适宜在不打扰病患就诊的情况下进行电视剧拍摄的,且不易被围观。
▲记者实地探访拍摄
据该剧医疗顾问韩志义透露,《外科风云》在北大国际医院拍摄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医院为了不打搅病人的休息,特地为剧组安排了一个专门的手术室拍摄。那个手术室有个偏僻的通道,我们只把那个通道的口打开,所有的演职人员都从那个口进入手术室。”
《外科风云》导演李雪也曾表示,为了不干扰医院的正常秩序,剧组在手术室拍的十天中有九天,手术室的门是不能打开的,“所有跟手术室门、走廊有关的镜头我都要记清楚,在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内拍完。进手术室的人数严格限定在18个人,多一个人都不行。所以你们看到手术室里的护士,除了一个是跟组演员外,都是我们服装组化妆组的小姑娘,那些手术助手、麻醉医师也是我的执行导演和副导演。”
▲《外科风云》官方剧照
正是由于医院取景艰难,在《急诊科医生》的拍摄中,导演郑晓龙则选择小部分内容在医院取景,“毕竟平时急诊大厅、治疗室都非常满,你不能影响人家治疗,所以我们就干脆搭了一个一比一的急诊室。”但有些场景,例如抢救室、手术室都没办法搭建,“因为我们根本拿不到那种手术的器械,比如无影灯。但还好医院还是非常支持我们的,手术室空下来我们就抓紧进去拍,我们拍完人家都还是要重新全部消毒的。”
除拍摄场景外,医疗剧对道具也有极高的要求。
郑晓龙表示,《急诊科医生》的所有道具都是真实可以应用治疗的专业器械。其中有一部分是医院闲置而可搬到棚内拍摄的,其他则是剧组自己进行购买。而在医院取景的《外科风云》的器械则是医院内部提供,而院中的护士也会按照剧本的症状,帮助剧组调试仪器。
▲《急诊科医生》剧照
但韩志义表示,医疗剧的仪器非常难调试。因为医疗仪器是根据实际检测的病人指标来示波,医院不可能允许剧组在病人急救的时候进去拍摄仪器,“所以在没有病人的情况下,医生自己调出一个房颤、二连率确实有困难。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也后期找了特效,尽量做到真实还原病症了。”
除了调试的困难,医疗道具有时也会和拍摄道具产生冲突,例如手术室的无影灯特定的摆放角度,实际上会与拍摄镜头灯光产生反光效应。韩志义透露,《外科风云》在拍摄时选择了追求艺术效果,所以调试了无影灯的角度,以保证拍摄的打光,因此剧中呈现的与真实的手术室有一定差距。
▲《外科风云》中的无影灯镜头
而《急诊科医生》则选择特地在手术室无影灯上放置了摄影灯,“我们还是希望无影灯是专业角度,但争取拍摄出来的感觉还是打光后手术室的样子。”郑晓龙表示。
━━━━━
拍摄细节难
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都需考虑
如果说做好一部医疗剧,拥有专业的剧本、拥有专业化程度高的道具是拍摄的前提,那拍摄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否专业则决定了医疗剧的成败。
除了在医院取景、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械以外,为保证专业性,邀请专业医生作为医疗顾问也已成为拍摄医疗剧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外科风云》的医疗顾问韩志义是北大国际医院胸外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他参与了10天左右的拍摄,主要负责《外科风云》的手术戏部分。
▲医疗顾问做演示(图片来源:微博)
在拍摄《外科风云》期间,导演李雪曾表示,当工作人员面对医院这个专业场景时,大家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而此时医疗顾问则需要对全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我会先看剧本。比如入场拍摄之前,这样的场景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去协调;手术室哪儿是无菌区,我们提前划分;拍摄中的灯光怎么摆,手术器械、甚至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也都需要我们演示。”
韩志义表示,他每天在手术室最多需要待10多个小时,为了保证每一个近景的真实,他也为这部剧担当了“手替”的工作,“里面一些近景的打结、下刀、牵引,演员不可能马上学会,所以手部特写是我们来做的。”
▲《外科风云》手部近景由医疗顾问拍摄(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急诊科医生》在筹拍前,郑晓龙也邀请了协和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生、医学博士作为医疗顾问,“当时协和医院专门派了专业医生和护士团队全程驻组,甚至有一些地方他们也直接参与了拍摄。”
郑晓龙透露,在开拍前医疗顾问就对剧本提出了修改意见,确保病例、用药及用量的说法都准确,在进入拍摄阶段后,郑晓龙也在手术室专门安排了一个外科主任盯着手术动作:手术刀应该怎样拿,微创手术应该怎么插管子,每一个动作都会当场纠正。郑晓龙笑称,现在拍摄医疗剧,“我们导演在导戏,但顾问却是在‘导’我们导演。”
但《产科医生》的编剧张作民也透露,其实目前很多医疗剧提到的“医疗顾问”也有极大的水份。真正的医生非常忙,剧组要求他三个月全程驻组几乎不可能完成,他们也不可能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指导。“我们有时要请医生来做研讨,都要提前1-2周预约。《产科医生》拍摄中我也问过医疗顾问‘剧组给你们多少钱’,他说没有钱,都是医院派来的,晚上还要上夜班,只能白天来看一下。”
因此相较医疗顾问,《产科医生》则选择邀请手术室的护士作为群众演员来参与拍摄。《产科医生》手术室的部分,几乎每一位机械护士都是真正的护士,他们在拍摄时就如同平时上手术台工作,既当群演,又同时监督并保证了拍摄的专业性。
▲《产科医生》剧照(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即便有医疗顾问在旁,医疗剧的拍摄也难以做到完全没有专业诟病,那对制作团队每一环要求都很高。例如《产科医生》在拍摄时,原本应该是麻醉师说的台词,但却变成主演,即主刀大夫的台词,这是导演或演员在现场的临时变动;而在后期,张作民也要求删了很多生命监测仪的镜头,因为病人血压应当异常时,监测仪上的数字却显示正常,这实际上也是前期道具做得不到位。
对演员的标准也高。演员演技过硬就可以演好戏,这条定律或许不适用于医疗剧的拍摄。医疗剧除了对演员的自身专业有要求、需要演员对晦涩的医疗词汇倒背如流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医生这种神圣又特殊职业的精神状态。
据悉在《产科医生》开拍前,主演们均到大医院的产科进行了2-3天的生活体验,感受氛围,张作民说“剧中有一场戏是检查胎盘,他们到医院就第一次摸了胎盘。当时他们都吓死了,听说有些演员都晕倒了,因为上面都是血。”
郑晓龙也透露,在《急诊科医生》拍摄前,他并不会要求演员马上背诵台词,更重要的是在医院感受医生的工作状态后去深度理解。“在现场有的台词即便你背完也没用,现场顾问说这个台词不对,应该这么说,还是照样给你纠错。”所以他此次邀请张嘉译出演《急诊科医生》也并非因其拍摄过《心术》,“江珊和李幼斌拍摄《永不放弃》时也没拍过医疗剧,但他们都是专业且敬业的演员。主要还是拍摄前的体验和拍摄中的指导。”
━━━━━
未来
“态度决定一切”,必须专业
《外科风云》导演李雪则曾在采访中透露,他认为目前国内观众的审美水平提升很快,但国内整个电视剧行业的工业化程度却还不够,医疗剧在技术、制作能力上达不到标准。“像《黑色警报》搭的场景我们编剧朱朱看了都说这真的是美国真实医院的样子。但我搭不起,只能用实景,这是现实,所有影视同行心知肚明,这不是想拍就能拍到的东西。”张作民也表示“有资料显示美剧每一集的投入到了500万美元,但我们现在最贵也就是在2、300百万人民币一集了。”
但对于医疗剧的拍摄前景,也有一些创作者表示乐观。
郑晓龙表示,他自己拍摄医疗剧就不担心被观众纠错。“同样一个病,不同的医生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只要在专业正确范畴内,这种纠错我们就不太在乎。”
而郑晓龙也坦承,他其实并不懂为什么国内医疗剧都担心拍不好,“2001年我就拍了《永不放弃》,就是医疗剧,当时我们就是现实主义的态度来拍,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本质。当时也没有人提出那些内容不专业性的问题。现在你拍任何一个片子,也都要首先让人相信这个事是可能发生的。本来拍医疗剧,专业性就必须严格做到的。你要是不专业,观众不相信你的专业性,也就不相信你的人物故事,本身这样的剧就会有问题。”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田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