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现在评判一个剧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演员与剧本。前者是观众群的保障,后者是口碑的生命线。日前,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正阳门下小女人》是一部口碑收视率都获得好成绩的电视剧。对于这部剧为什么获得这么好的成绩,相信很多观众都认为这点不出意外!
今年七月份,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一批电视剧推荐剧目名单就有《正阳门下小女人》。这部剧通过前门小酒馆女老板的经济生活改变,为我们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耕耘与成果。如果您想感受到北京经济变化,前门小酒馆的众生像无疑是打开视角的钥匙。
一般宏大主题的影视作品喜欢用大手笔、大框架,而像《正门阳下小女人》这样的人物设置比较少。整剧一直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老百姓的经济生活”,这无疑十分接地气。尽管剧里满满的京话,但一点也不减弱观众的兴趣。它没有过分夸大人物的作用,也没有回避外部环境的限制,强调的是老百姓在这改革开放40年里的变化,对此有更贴近现实的表达,如:社会环境、个人努力、家庭情况及历史机遇等因素,。
从电视剧时间轴来看,《正门阳下小女人》的历史背景是建国初期50年代,新中国刚开始经济建设,由私有制经济逐渐向公私合营转变。以徐慧真为例,一开始公私合营经营的政策实施并不顺畅,徐慧真加入公私合营的计划出于两个方面:1.蔡全元的点拔,公私合营是大趋势,早晚会全面实现。 2.她希望抽时间来照顾孩子,钱重要,孩子更重要。在政策的理解方面,有人大胆,有人观望,像范金有这样的部分干部解读错误,总以改造资本家的方式来诠释公私合营定义。后来经过商家的反馈,试点的卡壳,街道办事处开了座谈会,再次确定了公私合营的意义。中期,范金有接二连三犯错误,从干部神坛下来,成为小酒馆一名普通职工,这无意间暗示了公私合营的决心。从前面这些情节,不难发现个人的命运和改革开放的关联性不再模糊。
《正阳门下小女人》不仅是改革开放献礼剧中好剧,它传递的思想性也是最符合观众预期。
首先,努力正直的人获得了社会肯定。徐慧真也曾遇过艰难、遭人诬陷,但是徐慧真人品不错,攒下的好人缘使得很快翻身,加上有思想觉悟 ,事事走在前头获得先进,她的这个好习惯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也改变了周围很多人的生命。比如家里有八个孩子的赵会计、身体不好只能靠耍嘴混饭吃的片爷儿、有才却始终不晋升的徐老师、家道中落导致只能扛大包的蔡全无等等。这些人大多受过徐慧真的帮助,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徐慧真。她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因此能够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也通过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其次,以前老百姓去小酒馆只点二两瓶一碟花生米,因为没钱。食堂可以活下来,饭馆只能关门。这其中以片爷为例,片爷在小酒馆的时候说过,月初的时候能吃饱饭 ,到了月末有的时候只能喝面汤,经常馋得酒虫直犯;而后来他去雪茹的大酒店,先点了一笼肉包子,又点了一碗面,吃饭不用粮票,完全是自由经济的情景,这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人有饱饭,不需要计划粮食,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再者,它符合了人们向往喜剧的心理。她公公死的时候,孩子刚出生不久,丈夫也不在身边,她的顶梁柱倒下了,但是骨子里要强的徐慧真彻底被激活了。她重新开张起小酒馆 ,不仅不掺水,还处处为顾客着想,只卖粉肠、肉肚、咸菜等就酒的小食。虽然利润微薄,可凭借辛苦的劳动积累了财累,获得新生。整剧不仅反映了她的思想变化、经济变化,从她的身上我们也可以找寻到一个小女人成为女强人的过程。剧里,很多细节流出来的都是北京平民文化精神,用近乎描白的方法构建了平民世界的喜怒哀乐,这些人是平凡可爱的,他们身上既有普通性又有特殊性。它既有北京人日常生活的态度,又有“面子哲学”;既有京城生活的象征符号,又有文化积淀的过程,它还或多或少忠实的反映了北京人的风土演变,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切是积极的、向上的,观众必然希望融入到这种热情中去。
总体来说,《正阳门下小女人》信息量特别大,它不仅讲了一个小酒馆的变化,也从中窥见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变化。《正阳门下小女人》选在今年播出,一方面它全景式勾勒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姓的经济变化;另一方面它生动展现了一代人从经营小酒馆起家到经营大宾馆的奋斗史。这个剧守住了老百姓四十年来的世俗生活史,也就守住了观众的目光。综上所述,《正阳门下小女人》更是一部丰富的百姓叙事生活代表作,它不仅有地方色彩,又有鲜活、恰当的味道,使这部涵盖改革开放的作品具有享受性,看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