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上映了一部新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票房稳居第二
这部电影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但它不是年轻人爱的死去活来,而是新的题材:校园欺凌
单纯讲校园欺凌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很少见的,但依旧没有逃脱郭敬明惯有的模式:人物设定以及伤感语录
郭敬明笔下的人物,女性角色必然有一个相貌平平、家境不好的女主(任敏 饰易遥)
一个家境优越、人缘好的校花学霸(章若楠 饰顾森湘)
一个仗势欺人、暗中作祟、嫉妒心强的反派女(朱丹妮 饰唐小米)
男性角色必然有一个品学兼优、长相帅气、被女生追捧的模范生校草(赵英博 饰齐铭)
一个帅气又调皮的“坏”学生(辛云来 饰顾森西)
可以这么说,只要弄清楚男一、男二、女一、女二的人设,基本上结局都能猜到了。这种固定又老套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消退了观影热情
高二学生易遥就是这么个女主,家里条件不好,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在小弄堂里做着黑按摩生意,易遥也一直被被街坊邻居冷眼相看。本来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易遥不小心染上性病,转校生唐小米得知后放出易遥“私生活不检点”的谣言,全校学生群起而攻之
她的同学们一边像遇到瘟疫一样避着她,一边又欺负着她:在她头发上粘口香糖,在背后泼红墨水,在还没吃的饭里倒垃圾……
一人的谣言中伤发酵成了全校性的欺凌,易遥被当成全校公敌
更何况在一个高中生的认知里,性病本身就已经很可怕,没有母亲的支持,没有经济来源,她只能偷偷拿钱去黑诊所,可想而知她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她小心翼翼地去看病,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后来的一场意外坠楼案,易遥在谣言中变成了“杀人凶手”,也失去了自己唯一的朋友
生理痛苦加上心理压力,直接导致了易遥的崩溃
01 零成本的伤害
校园施暴者真的很可怕,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一群接受着中学教育的学生,本该是阳光积极的形象,有着年轻天真的朝气,却跟打了鸡血似得喊打喊杀。
易遥跳水自杀前,还有同学恶语相对,他们想到的不是一个同龄的年轻生命将要自杀,而是落井下石,继续踩踏
每一个人对易遥的鄙视眼神、恶语中伤、肢体伤害都是把她推向深渊的因素,正如易遥所说,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然而最可笑的是,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凶手,没人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对他人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就像暴风雪来临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承认自己有罪。
“我就是开个玩笑啊!”
“我就是跟她闹着玩而已……”
一个人作恶时,他或许会有愧疚感,但当一群人作恶时,他会觉得理所应当
有的人或许不是施暴者,但作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与施暴者又有什么不同呢?说实话看得汗毛耸立,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制止,以后到了社会上该是怎样一番图景啊
校园欺凌在大陆影视作品中很常见,但以它为主题的,还真的很少见。影片中也对它进行了科普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这是零成本伤害的时代,校园暴力的新闻屡见不鲜,实际生活远比电影中的要可怕。有被刀片划破脸的,有被强行灌尿的,有因此精神失常的。这个湖南常德的小学女生,被围殴导致脾脏破裂
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伤害,你永远无法想象,一句话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02 保护的缺失
“易遥们”的悲剧不完全归咎于施暴者们,也给家长们、学校监管的老师们一记耳光,因为保护孩子、保护学生本该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可悲的是,往往只有事情演化到很严重的程度,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
易遥妈妈一开始以为女儿装病,想骗钱,也丝毫没有关心过女儿的感受
直到意识到女儿的病有自己的责任,她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牵着易遥的手带她去看病,也搬出了饱受非议的住处
一开始的校园暴力事件,老师并没有彻查,只是简单了事,且有偏袒行为。甚至在后来那么多起校园暴力中,也是没有老师插手
直到易遥要跳水自尽了,老师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匆赶过去,呼叫120
在此也不得不呼吁一下法律的完善,因为同样面对校园暴力,如果易遥在美国,施暴的人早就被关进监狱,而在我们国内,可能只是被请家长
03 暴力手段解决校园暴力
最后要感慨的,就是校园暴力因缺失保护,而让部分受害者成了下一下施暴者
唐小米以过激手段欺负易遥,谁能想到她也是被欺凌的对象
易遥在无助之时遇到森西,森西告诉她要“奋起反抗”,于是易遥不再忍气吞声,以牙还牙打击回去,虽然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一报还一报”,但这个行为本身不还是欺凌吗?
冤冤相报何时了?只会激化矛盾罢了。但两者性质还是不一样的,唐小米是恶劣性质的,在易遥身上泄愤,而易遥是无助性质的反抗。
不管是怎样,都让我们看到了这群受不到保护的未成年人以怎样畸形扭曲的心理状态发展,不可悲吗?欣慰的是,易遥坚持了自己的底线,她没有变成第二个“唐小米”,没有产生出更多的“易遥们”
究竟是社会的戾气影响了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还是校园暴力的未成年人长大后成了社会的戾气?我们无从得知
……………………………………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教育片,不仅选了一个好题材,还很聪明的弱化了感情线,更加针对性的表达主题,没有让校园欺凌片变成青春文艺片
这个故事精彩、令人动情,也给观众以启发。至于叙事的方式,却显得有些敷衍,很多重要的情节没有细节陈述,没有酝酿出细腻的感情,只是用唯美镜头一带而过
所以说它也只是赢在题材
这部电影虽然开了个好头,让观众关注了这个问题,但从电影本身来讲,还可以在艺术性(情感的细腻度)和真实性上有更大的进步,因为现实生活中,暴力方式、暴力程度远超于电影,电影终究是带有美化成分的
现实生活中有9成校园暴力受害者不会反抗,他们受到的凌辱也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校园欺凌这个题材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不需要拿郭敬明来宣传,不需要流量明星,仅靠“校园欺凌”这四个字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目睹过、经历过校园欺凌,或是施暴者、或是受害者,也可能是冷漠的旁观者
希望校园欺凌能越来越少,希望所有的生命被温柔对待,别让“易遥们”再受到伤害了。也希望这样题材的电影能越拍越多,越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