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一位军事上的战神,政治上的天才,不仅如此,在文艺方面,毛主席也是造诣颇深。
毛主席认为,好的戏剧作品能让人引起共鸣,“台上的人笑,你也想跟着笑,台上的人哭,你也会忍不住跟着他一起落泪。”
1958年,在上海视察的毛主席在市委同志的陪同下看了一场戏曲,可是,就在这场戏进入高潮部分的时候,毛主席竟拍案而起,对着舞台的方向大声地喊出了十个字。
毛主席到底喊了什么呢?毛主席又是为何喊出这十个字呢?
毛主席:用秦腔唱红整片西北地区
热爱文艺作品的毛主席,除了诗歌,还有一项极为喜欢的事物,那便是戏剧。
提起戏剧,毛主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虽然毛主席不是戏曲家,也不是音乐家,但跟戏曲却有着深厚的缘分。长期以来,毛主席总是喜欢把欣赏戏曲当作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方式。据统计,光是毛主席自己个人凭兴趣购买的戏曲唱片就有1600多张,磁带则有400余盘。
提起这这些朗朗上口的国粹,毛主席仿佛如数家珍。
对于戏曲,毛主席了解颇深,不仅喜欢最有代表性的京剧,而对于各个地方不同的戏种,毛主席的喜爱更是只增不减。
延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毛主席和所有红军战士们就只能在苏区内自力更生。在这里,毛主席和百姓们一起下地,一起生活。毛主席特有的亲和力很快地感染了当地的百姓,很快,百姓们就把红军战士们当作自己的家人了。
既然是一家人,那就得教点家里的东西。
延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农耕条件,当地的百姓都过着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生活,也正是这种因素,让他们性格都特别豪放,经常时不时地吼上两嗓子。
久而久之,这无意间吼出的两嗓子就发展成了当地一种独有的曲种——秦腔。
在延安的时候,爱好戏曲的毛主席马上就被这种豪放的曲种所吸引。毛主席不仅听,也学着唱,偶尔还会帮戏班子提提意见,改改剧本。
1938年,日本的侵华战略仍在不断地推进中,全国上下,抗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延安的毛主席看到这样的形势,决定利用戏曲这种方式,再次调动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这是时代的呼声,必须好好地发扬这种精神!”
结合这一形势,毛主席和延安当地的剧团凑在一起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对古老的秦腔进行革新,赋予它独特的时代意义,以此来激发群众们的爱国热情。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很快,剧团就赶出了一批有着独特的时代精神的戏曲,比如现在仍广为流传的《好男儿》、《一条路》、《回关东》等。
《好男儿》讲的是东北联军的抗日故事,一个名为郑二虎的普通人惨遭敌军俘虏,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郑二虎面不改色,从未透露出一丝东北联军的消息,日本人看从郑二虎的嘴里似乎问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就准备把他杀死。
就在这时,早已得到郑二虎被俘虏的消息的抗日联军为了拯救郑二虎同志杀入了县城,在一片枪林弹雨中救出了郑二虎。
而《一条路》和《回关东》也都是取材于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都取自于真实事件,通过一些艺术加工,更饱满地出现在了人民群众的眼前。
这些戏曲的诞生和演出,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他们通过这类的戏剧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明白了在日军的侵略下到底该怎么做,大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
秦腔艺术经过一系列革新后,终于发挥出了它在抗日战争时期独有的功效。
1938年,马健翎创作了一部叫做《国魂》的戏剧,讲述的是党的统战政策,该剧一经演出,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收获了一众好评。
毛主席也亲临现场观看了该部话剧,戏剧结束后,毛主席找到了该剧作者马健翎,对他说:“这个戏写的很好,很成功,如果你把它改成秦腔形式,效果应该会更好,而且你这个戏的名字可以改一改,改成《中国魂》。”
马健翎接受了毛主席的建议,很快就对戏剧进行了改动,并改为秦腔的形式,之后在延安进行了演出,大获成功。
至此,毛主席凭借着对戏剧的喜爱,成功将其转变为特殊时期用来宣扬抗日精神的媒介。
为戏曲“激愤”的毛主席
1958年,毛主席来到上海,此番来上海,是为了视察上海工作的开展。为了迎接毛主席,当时的市委领导得知毛主席喜欢听戏看戏,便为毛主席安排了一场戏剧演出,并且征求了毛主席的意见,问毛主席想看哪出戏。
毛主席想了想说到:“还是看《白蛇传》吧。”
京剧《白蛇传》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因为比较经典,有许多版本,比如京剧《白蛇传》,豫剧《白蛇传》,而最早的《白蛇传》是由京剧和昆曲融合而来的,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这次安排毛主席观看的《白蛇传》,则是以传统的京剧形式演出的。其实早在这次看戏之前,毛主席就已经看过许多次《白蛇传》了,对于这部戏,毛主席颇有研究,不仅是对戏剧剧情,甚至连戏剧演员的服装,毛主席也能谈上两句。
这次出演《白蛇传》的演员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得知毛主席之前看过由梅兰芳演出的《白蛇传》,并且对该剧目有着十分深厚独到的认识和了解,李玉茹丝毫不敢怠慢,她认真准备,并四处请教他人,跟其他演员讨论戏剧细节怎么演更好,这般认真,只为了给毛主席呈现出一部完美的《白蛇传》。
当天晚上,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毛主席乘车来到了演出现场。在等待演出开始的空隙,毛主席坐在沙发上,跟当时的值班卫士李银桥聊了起来。
毛主席像一个孩子一样,兴致勃勃地给李银桥讲述着《白蛇传》的剧情,讲青蛇白蛇如何如何可怜,许仙如何如何痴情,法海又是如何如何残忍,毛主席滔滔不绝地讲着,直到戏剧正式开始。
戏剧正式开始了,刚刚还在讲述着剧情的毛主席顿时安静了下来,现场灯光逐渐暗淡了下来,只留给舞台。毛主席的表情开始变得专注,眼睛都不眨地盯着舞台上的一举一动。
舞台上,演员们正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舞台下,观众们也因为演员们精湛的演出开始沉浸其中。尽管毛主席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部戏剧了,但是每当剧情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毛主席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表情。
看到许仙和白素贞幸福美好地生活在一起时,毛主席脸上会露出慈祥的笑容,看到白素贞和小青因为琐事吵架时,
毛主席也会被逗得开怀大笑,但当毛主席看到法海出现,用自己的法器引来大水,妄图打散这对恋人时,毛主席的眼神中则流露出愤怒。
最后,法海将许仙和白素贞拆散了。
看到这里,毛主席情绪变得异常激动,眼泪在毛主席的眼眶中打转,最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坐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李银桥见到此状,只得祈祷戏剧快点结束。
戏剧终于进入了尾声,法海将白素贞镇压在了雷峰塔下。
就在这时,毛主席突然拍桌而起,对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怒目圆瞪,“呵斥”道:
“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原来,毛主席已经完全沉浸在戏剧的剧情中了,看到法海的冷酷无情,毛主席本能地同情起许仙和白素贞这对苦命恋人。
白素贞虽为妖,但从不作恶,相反,她一直在做好事,看到穷苦的百姓,她也会施以帮助。因此,当看到好人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已经沉浸在剧情中的毛主席才会喊出这句话。
观众们听到毛主席的呵斥声,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结束后,演员们走下舞台,纷纷走来找毛主席进行握手交流,毛主席跟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并同他们握手,可唯独那个扮演法海的演员,受到了主席的“冷落”。
从戏剧中看到风雨漂泊的中国
其实,这并不是毛主席第一次为戏剧动情。
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本身就具备着调动人情绪的功能,而优秀的文艺作品则能更好地发挥出这一功能。因此,毛主席为戏剧起情绪,为戏剧流下眼泪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从湖南湘潭韶山冲里走出来的毛主席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毛主席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也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毛主席看到了旧社会对于穷苦百姓的压迫。
毛主席少年时期利用空闲时间走遍了中国的很多农村地区,在那里,他深刻地了解到了封建制度对于穷苦百姓们的压迫。他们一辈子为地主工作,自己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这些所见所闻让少年毛主席大受触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立下了自己一生的目标:
一定要让这些农民们当家作主!
少年毛主席画像
1914年,毛主席来到湖南师范大学,他在那里看到了一张世界地图。毛主席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便饶有趣味地研究了起来,旁边的同学看他这么认真地盯着地图看,很是好奇,便问他在看什么。
毛主席说:“我在找韶山冲。”
听了这样的回答,旁边的同学被毛主席的认真搞得啼笑皆非:“这是世界地图,这样的比例尺是看不到韶山冲的。”
听到同学这么说,毛主席脱口而出:“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正在受苦的人啊!”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便是伟人的眼光和魅力。
而戏剧《白蛇传》的剧情不正是旧中国的反映吗?相爱的许仙和白素贞并未做错什么,但法海却固执地认为他们违反了天条,这里面,许仙和白素贞代表的不就是被压迫的劳苦百姓,而法海不正代表了刻板僵化的封建体制吗?
所以毛主席会因为一部简单的《白蛇传》而落下眼泪,会说出“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这句话。
毛主席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不仅是从军事政治上体现,连日常生活中的观看戏剧都能体现出毛主席的“爱民”思想。毛主席从风雨中走来,看到了旧社会对百姓的压迫,他立志改变这些,他也的确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