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黎明之前》为何值得一刷再刷?看完你肯定会赞不绝口
《黎明之前》是一部谍战剧的代表作品,该剧讲述的年代背景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即将撤离内陆退守到台湾这个时间节点。
谍战剧爱好者一提到《黎明之前》,大多会赞不绝口,这确实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那么,该剧的看点到底在哪里?
《黎明之前》在故事情节密度设置上集中,情节粘度较大,属于我们常说的“强情节的叙事”。
具体来说,《黎明之前》情节设置非常合理和缜密,像是一部侦探推理小说。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本剧主要是围绕着中统第八局内部所实施的“木马计划”“摩西计划”和“谁是水手”的问题开始讲故事,展开谍战情节:
段海平为了营救庄先生和那批药物,在护送庄云清外逃的时候,不慎被敌人发现,最后中弹受伤及时逃离,可还是被第八局的人在药堂门前发现车辆,最后被逮捕。刘新杰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段海平认识到“木马”不可破之后所设计的反间计。庄云清是故意露面的,段海平的被捕也是他自己所设计。而且,段海平还预先准备了大量细节,用以引谭忠恕上当。因为刘新杰不知情,所以他的反应没有漏洞。
段海平最终成功地使得谭忠恕相信——李伯涵才是中共在第八局的卧底,而整个“木马”行动是李伯涵帮助我地下党布置下来对付他的,于是他杀掉了李伯涵,也摧毁了整个“木马”基地。
水手段海平用这种暴露自己最终牺牲的手段,成功地破坏了敌人的“木马”行动,同时保证了刘新杰不被暴露。
节奏和悬念的设置层面,《黎明之前》在节奏上一直显得都很紧凑、很快,分镜头运用很多,类似于美剧的特征。
比如,在影片的第一集,围绕着发生在亚新饭店的枪杀案展开,镜头运动得很快,几乎把主要人物都介绍出来了。刘新杰、谭忠恕和家人、段海平、边日南、童乾坤、周汉庭等人物,重要的场景几乎介绍得很详细。
场景和人物设置好了之后,接下来主要是围绕着具体的故事展开,在后面的剧情中,随着人物的逐渐加入和场景设置的增多,人物命运的扑朔迷离使得节奏更加紧密,从而凸显出人物命运的转折。
相对来说,谍战剧比一般题材的电视剧在悬念设置上更紧凑,全剧总的悬念设置是围绕着“谁是八局的中共特工”展开,尽管观众知道这个人是刘新杰,但是为什么观众还会继续关注并观看下去呢?
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个悬念展开的过程中,每一次事件的发展都是对这个特工身份的进一步暴露,所以引导着观众看下去。
在叙事上,《黎明之前》主要是采用了一种回溯式的解答叙事模式,也可以说是局部倒叙的方式。即先给出一个故事的结果,在继续讲故事的过程中,慢慢地展开对人物身份的描绘以及他之前的往事,这种展示往往是因为这个人的身份暴露,也可以是这个人物遭受挫折和个人秘密被别人发现。
剧中开头对刘新杰杀害亚新饭店的人员这一事件上,就体现出这种模式,后来的马蔚然对刘新杰的体检,这也是运用了这种方式。这种叙事的省略方式,掩盖了故事线性时间发展中的局部细节,直接过渡到另一个环境的叙事,这其中所省略的部分,往往是对出人意料的结局做出的最好诠释,这其实也是一种悬念的设置方式。
《黎明之前》的情节连贯和密集,节奏层次感明显,剧情紧凑,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剧中生活化的场景设置,对夫妻间的真实感情发展有较多直观体现。这些手段的使用造就了《黎明之前》的成功,也为谍战剧发展带来了宝贵经验。
小编个人觉得,黎明之前和悬崖都值得一看,你们觉得呢?
注:(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