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老中医》在央视开播啦
由毛卫宁执导,高满堂和李洲编剧,陈宝国与陈月末父子,冯远征、许晴等联袂主演的《老中医》,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陈宝国饰翁海泉
《老中医》剧情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以几个医案为线索,讲述了孟河医派老中医翁海泉(陈宝国饰)、上海名医赵闵堂(冯远征饰)、吴雪初(曹可凡饰)等之间的行医故事。该剧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医患关系,批判了草菅人命的庸医,江湖“神医”,虽然是20世纪民国时期的老故事,当代人看来也十分有共鸣,甚至感同身受。
赵闵堂(冯远征饰)、吴雪初(曹可凡饰)
该剧在央视一开播,凭借着跨世纪的中医话题,紧凑的剧情,老戏骨的骨灰级演技,收视率已经破1啦!
网友质疑《老中医》中,演员称民国时期的警察局为公安局
《老中医》的开播,在迎来了观众满堂彩的同时,网友的质疑声也接踵而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开播的前几集剧情里,因为翁海泉(陈宝国饰)涉及一桩人命的医疗事故案,吃上了官司。葆秀(许晴饰)相信翁海泉是无辜的,于是去找证据;果然被她发现死了那个姓秦的病人当天还曾服过别的医生(赵闵堂(冯远征饰)与吴雪初(曹可凡饰))开的药,她找到了药方,交给警察,希望还翁海泉一个清白。
这个时候,戏中的几个演员,在不同场景的各自对白中,均称呼当时警察部门为公安局。正在追剧的有些网友就纷纷质疑:“民国哪来的公安局?”,“不是警署吗?”,“怕是穿越了吧。”然后这部剧的制作水准就被质疑了,什么编剧不懂历史,演员没文化等等。
那么,历史上,民国有公安局这个称呼吗?
民国有公安局吗?公安局称呼的由来
事实上,民国有公安局,而且“公安”一词还是个舶来品。
“公安”一词,最早见之于北美英属殖民地的莱斯勒起义,后来法国巴黎公社时期,设立了“公安委员会”,全称“公共安全委员会”,行使普遍警察制的职权,维护阶级统治,并提供公众治安服务。
在我国历史上,公安一词和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孙科,孙科是谁?孙中山的长子,知道了吧。
1920年孙科正在广州市政厅长任上,曾奉命草拟市政条例,竟在一夜之间,将市政范围、性质、权责、职权等一一列出,完成了一部《广州市组织条例》!其中“公安”与“公用”两局名称就是孙科发明的,沿用至今。
从设立时间和机构的用途来看,,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安”概念的出现。
1927年,南京市、重庆市等地警察局曾改名公安局。1928年10月3日内政部公布了《各级公安局编制大纲》,并规定各省会警察机关一律改称公安局。
孙科——公安局的缔造者
所以,公安一词,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而是民国时期就有。
但是,民国时期,公安局的称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北伐胜利,是公安局时期,而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公安局又重新改为警察局。
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公安"的名称是在1939年2月,为了从名称上与伪政权警察机关有所区别,在中央书记处发布的《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中,要求各边区行署设公安局或保安处,在各县设公安局。
由此,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党在许多根据地或解放区都建立了地方公安局,还专设了公安督察专员。
建国后,1949年10月15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确定了使用"公安"的名称。
想要对公安历史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可以查阅王虹铈的《公安称谓由来延续辨析》一文,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01期。
谢谢阅读,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