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主演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主人公周莹乃历史上秦商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相较晋商、徽商,秦商如今知名度不可比肩。事实上,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一,秦商一度叱咤风云。
盛极一时的中国商帮
秦商(陕商),中国最早出现的地域亲缘关系商帮。现在各地仍大量存留的“山陕会馆”,正是秦商蓬勃发展时,与晋商可并称的证据。被称为“中国狄德罗”的明代学者宋应星,曾在其《野议》的《盐政议》中有云:“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秦商借食盐新政而起,在当时商界获得显赫地位的事实,由此可见一斑。
崛起:盐与茶
秦商能够在明清之际顺势兴起,首先建立在良好基础之上。地处中西交界的陕西地区,长久以来形成了适应自身地域特征经济结构的贩运贸易传统,这是其迅速崛起的基本条件。而从大环境上看,明后期,货币充足、商税低廉、交通发达,为整个中国经贸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各地商帮纷纷借此形成。
而陕西商人能够在明清时期迅速壮大,则与两项中央政策密不可分。
其一,明朝为防卫西北,在陕西开展“食盐开中”政策。食盐开中,即民众上交粮食换取“盐引”,从而获得买卖私盐的权利。由此,陕西商人纷纷开荒种粮,换盐买卖,实力勃兴,在明朝时曾为扬州最大的商帮。后来明朝盐业政策改变,秦商退出两淮盐业。到清顺治时期为恢复四川,移民入川、川盐重振。秦商再度抓住机遇大量入川,进行私盐买卖生意。自贡知名“西秦会馆”就是其实力的证明。
其二,茶马交易。“茶马互市”是历史上封建王朝与西部民族间贸易往来的传统,作为适应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少数民族交往的重要商贸手段,自唐宋延续至元,“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其核心内容。元代因自身特点,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边茶;到明朝时,该制度再度恢复。茶马交易的恢复,促使秦商获得了巨大商机。
“蹚古道”与“走西口”
秦商从单打独斗,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强大商帮,多年耕耘所带来的不仅是自身的扩展,更对中国古代的商贸历史产生重大作用。
第一,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近年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其形成与秦商频繁的贸易活动密不可分。陕商很早即沿此路在西安与巴蜀间来回,称为“秦蜀古道”,全长超过一千公里。“秦蜀古道”这一称谓,在秦惠文王时已形成。
第二,走西口。清廷时期,政策放宽,鼓励放垦蒙地、发展农业。晋陕民众纷纷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这就是历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走西口”。秦商在口外的活动,大大刺激了蒙古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
真实的周莹与秦商的大义
周莹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作为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的吴氏商业帝国版图曾遍布全国,民间有“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的”的说法。她曾为在西安避难的慈禧提供十万白银,而获慈禧钦赐“护国夫人”牌匾,是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周莹在中国历史上较早地实行了股份制,准许伙计以工钱参股分红,秦商将这种参股制度成为“万金账”。周莹推行“阳俸”和“阴俸”——伙计壮年时为自己攒下退休金;亡故后,家人仍然可以继续领取。此外,她还修建义仓、免费办学,这些举动既是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周莹大义的呈现,使得她在当地声望极高。
而作为陕西人,秦商普遍沿袭着朴实大气的血脉精神。除周家外,秦商当中泾阳的姚家、三原的温家、陈家、王家、黄家,纷纷主动为民众修桥铺路,且各自帮衬,互助之道蔚然成风,是历史上晋商辉煌灿烂的时期。
秦商的没落
清初陕西战乱频繁,抗清势力强大。战争环境与清廷高压,直接导致秦商的经营条件遭到破坏。另外,明清之间,由于票盐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变动,失去政策倾斜的陕西地区不再具备发展商业的比较优势。
在种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盛极一时的秦商逐渐失去了在全国的地位,终于趋向没落。而历史罅隙间,秦商的忠厚大义,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吕伏阳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及交流民俗,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点击关注:2016年度文化头条号:北京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