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四方面军走出草地后,究竟向何处去?这是张国焘过草地前后日夜思考的事。中央也在考虑。
就张国焘个人而言,他最终接受了北上,但是他是不愿意去陕北和毛泽东待在一起的。去年9月的分裂他不会忘记。与其去陕北投奔中央,不如另搞一片根据地,毕竟红四方面军还是最强大的力量。所以,早在6月10日与二方面军会合之前,张国焘就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向夏、洮西北活动”的方针,实际上是想去青海。6月19日中央复电,让他出甘南。7月13日中央致电张国焘等,更具体地建议他们攻打岷州。说“如能攻占岷州城,则打马(鸿逵)、打毛(炳文)、打王(均)均十分有利,战略上大占优胜”。
对于中央而言,自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结束东征回到陕北后不久,在蒋介石指挥下,国民党军各路兵马又对陕北根据地实施更大规模的军事包围,中央红军和根据地又处在新的危险之中。毛泽东反复思考的问题,一个是争取二、四方面军早日北上会师,壮大红军力量,另一个就是安排一条退路,陕北实在待不住,就去宁夏,打通苏联。
8月1日这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两次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对红四方面军第三次通过草地到达班佑、包座地区表示祝贺,同时对北上行动给予指示。
8月5日,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在陈昌浩、程世才、李先念率领下到达蔡里、公坝、俄界之间,孙玉清率领的二十五、二十六师进至求吉寺。
根据敌我形势和中共中央关于速出甘南、抢占腊子口、攻占岷县的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若尔盖县的求吉寺召开会议。
朱德、张国焘、任弼时通报了中央来电,决定红二、四方面军乘敌主力尚未集中岷、洮之前,抢占该地区。为此,制订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经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签发后,批准实施。
根据敌人的部署,战役计划对红军的具体部署是:以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五军组成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主力由包座经俄界、瓦藏寺出哈达铺攻击岷州,一部取道白骨寺、爪咱城相机夺取西固,向武都方向佯动;以四军、三十一军组成第二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政委詹才芳,夺取洮州旧城,而后主力向临洮方向活动,一部向夏河、临夏发展,以保障左侧安全;以二方面军为第三纵队,司令员贺龙、萧克,政委关向应,出哈达铺,策应第一、二两纵队。这一战役行动,以先机取得岷、洮、西地区,主力向兰州、天水方向进展,会合一方面军、创建西北根据地为主要目的。
◇1937年5月,萧克、刘伯承、陈再道(左起)在甘肃的合影
会议规定,第一、二纵队归四方面军首长徐、陈统一指挥,第三纵队归第二方面军首长贺龙、萧克、关向应指挥,军委纵队跟第一纵队行进,骑兵师由徐、陈临时指定任务。
战役计划下达后,三军大会师的形势鼓舞着红军将士,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开进,口号声震天动地,陈昌浩则一马当先,率军驰往岷州。
“活捉毛炳文,迎接大会师!”
“拿下岷州城,活捉鲁大昌!”
“攻占洮州城,撕开封锁线!”
此时,在西北地区,蒋介石为阻止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一面急调其嫡系胡宗南部第一军兼程北上,抢占陕甘大道上的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妄图割断三个方面军会合的通路,一面在甘南仓促布防:令王钧第三军之第七师、第十二师,总兵力2万3千人左右由陕南向甘南前进,固守文县、武都、天水、西固地区;毛炳文第三十七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师,总兵力约1万7千多人,西移陇西、定西地区设防;鲁大昌新编第十四师(辖3个旅、1个特务团、1个骑兵团及机炮营)共1万5千余人,固守岷县、临潭、西固地区,企图构成西固至临潭、天水至兰州两道封锁线,阻止红二、四方面军北进。在青海方面,则由新编第二军马步芳部扼守循北至贵德和新城至湟源一线,防止红军西进。
不过,正如中央和红军总部分析的那样,敌军点多线长,兵力分散,部署尚未就绪,加之“两广事件”尚未解决,胡宗南一部羁留长沙,一时不可能赶到,这就给红二、四方面军以可乘之机。打击弱敌,时机已到。
8月6日,各纵队按计划先后由包座地区出发,向甘南挺进,红军广大指战员沿着崎岖的山路攀悬崖、过栈道、涉山涧、跨急流,风餐露宿,疾速前进。8月9日,一纵队先头部队三十军八十八师抢占天险腊子口,全歼守敌1个营,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通道。10日,八十九师一举攻占岷县漩涡、大草滩、哈达铺,击溃守敌,歼敌千余人,缴获各种枪千余支。随后,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分路向岷县方向攻击前进,当晚扫除了岷县敌外围据点大沟寨、西川和南川,击溃鲁大昌部约3个团,毙敌400余,包围了岷县城。
8月14日,第四军在军长王宏坤率领下,从岷县野狐桥兵分两路向临潭进军,十一师沿洮河西行至羊北桥过河,由新堡向临洮方向挺进;十师、十二师及妇女独立团顺三岔沟而进,击溃守敌1个营后,十二师一举攻占临潭新城,并以一部向渭源、临洮方向发展,十师和妇女独立团攻占了洮州旧城。
在红四军攻占临潭和激战洮州旧城的同时,一纵队三十军已在攻打岷县县城。
岷县为陇南重镇,这里北通漳县、陇西,南至四固、武都,东去礼县、西和,西连卓尼、临潭,既是甘川交通要道,也是陇南政治、经济中心,在战略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守敌鲁大昌自重岷县,拥兵自保。为了占据这块地盘,多年来苦心经营,除筑有坚固的城防工事外,还顺着二郎山山势的3个台阶,各修筑1个巨型碉堡和数道环形堑壕,同时以交通壕将3个巨型碉堡及二郎山主峰与城连为一体,构成了山、城互为依托的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同时加固城门城堡,急筹粮草弹药。
8月10日凌晨,陈昌浩亲率三十军从清扫岷城外围据点的战斗开始,逐步推向岷州城。经1天战斗,扫清了岷城外围的据点,占领了南川、白土梁、南小路、王家山、麻布台、大沟寨等10多个阵地,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岷县城。当晚11时许,红军向守敌最后1个外围据点二郎山发起攻击,曾4次突破敌阵地和3号碉堡,击毁敌轻、重机枪11挺,迫击炮5门,重创敌机炮营。因敌骑兵增援,夺回了已失阵地。11日凌晨,红军再次攻击二郎山,战斗十分激烈。敌人死伤枕藉,枪弹告罄。鲁大昌收缩防线,决定以二郎山和岷城面为防守重点,并在南城门和二郎山之间部署l营兵力,以保持山、城之间的联系。
当夜8时,三十军一部攻占岷城西之子城后所后,便开始了直接攻打岷城的战斗。在火力掩护下,数百名红军战士抬着50余架云梯,攻击城西南部,与此同时,第三十军另一部涉过迭藏河,架云梯强攻东城。守敌惊恐万状,一面点燃木柴抛下城墙,一面拼命投掷手榴弹。敌炮兵也向攻城部队猛烈射击。一时火光冲天。红军战士毫无所惧,冒着弹雨,登着云梯,冲上城头,同敌人展开了激烈搏斗。经3个多小时的殊死争夺,歼敌1400多名。但终因敌居高临下,城防工事坚固,红军猛攻数次均未破城,遂暂停攻击。
8月12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要求红二、四方面军尽力夺取岷州地区,作为临时根据地,伺机配合东北军,完成“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任务。这时,陈昌浩率五、九军围攻岷州城,但城坚难摧,屡次不能得手。三十军主力从三个方向向二郎山守敌发起攻击,三次突入敌阵,攻占敌第三、第二号碉堡。守敌人选凭借两个大碉堡的猛烈火力及有利地形,进行反冲击,夺回了阵地。此后4天内,红三十军曾集中全力向岷城和二郎山守敌发起进攻虽未克城,但打乱了敌人部署,歼灭了大量敌人。红军也伤亡严重。鲁大昌一面急电蒋介石、张学良、朱绍良等,要求增援,一面调整部署,加修工事,死守岷城。这一期间,徐向前率三十军另一部攻克了漳县,红四军攻克了渭源,形成了对兰州的威胁态势。
8月17日,敌毛炳文部由陇西驰援岷城。三十军决以八十八师奔漳县方向阻敌增援,八十九师继续围攻岷城。同日,朱绍良电告鲁大昌,称:“10日之内,各方援兵不来。”鲁大昌得知援军无望,只好放弃城外阵地,集中残部死守二郎山及岷城。为防止红军沿城外民宅接近城垣。鲁大昌下令强行拆除距城墙10米以内的房屋。当晚,又将城南接近二郎山的民房,以及东关、南寺、洪家桥等处民房纵火烧毁,随后焚烧了城北洮河渡口的船只,企图孤注一掷。
8月18日,第一纵队第九军到达岷县,接替三十军围攻岷城之任务。八十九师开漳县一带。19日我占漳县。红九军为攻打岷城,一面认真察看地形,组织火力,研究打法,一面赶制云梯,进行爬城攻坚演练。经充分准备后,采取多层次、多方向爬云梯勇猛作战和沿城墙下水道进击敌等战法,给敌以重大杀伤。23日,一纵队五军赶到岷县参加攻城战斗。红九军一部去临潭,一部同五军共同围攻岷城。由于红军刚出草地,指战员们体力还未恢复,武器装备低劣,弹药不足,因而久攻未下。
8月作战,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占了临潭、漳县、渭源、通渭四座县城和岷州、陇西、临洮、武山等县大片地区,至此岷洮西战役停止。此时,徐向前率前敌指挥部驻漳县,陈昌浩在岷州前线,红军总司令部驻岷州三十里铺。
8月23日,处于休战时期的红四方面军接到中央来电,来电询问张国焘:“依据现时力量,假如以二方面军在甘中、甘南策应,而以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兄等认为有充分之把握否?”张国焘打电话征求徐向前的意见。徐向前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行!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西进新疆的打算。
8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驻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团负责人王明,提出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具体部署是:一、以一方面军约1万5千人攻宁夏,其余保卫苏区。二、以四方面军12月从兰州以南渡河,占领青海一部,再向甘、凉、肃州前进。三、以二方面军位于甘南,成为几块苏区的联系。如果这些做不到,就只好向黄河以东发展。
中共中央的电报说,如果放弃向河西发展的计划,将是很不利的。
获悉中央的态度,徐向前等虽知与胡宗南作战无必胜把握,但还准备硬着头皮干。张国焘却心存疑虑,迟迟不表态。他考虑到各种因素:打胡宗南胜了还好办,如果败了,四方面军向何处去?
9月4日,中央向张国焘通报陕北情况说:“各县论地形则山多,沟深林稀,水缺土质松,人户少,交通运输不便,不宜大部队行动。人口总数只有四十余万,苏区内当红军的已超过三万,物产一般贫乏,农产除小米外,小麦及杂粮均缺,不能供给大军久驻。”
中央说的是实话,看来一方面军也不好生存。这使得张国焘又在考虑:与中央是会合好,还是不会合好呢?他认为与其到陕北去继续挨饿,还不如自己在甘南或河西另建一片根据地。
根据中央上述战略行动计划,西北局放弃了原定乘虚向东南发展的作战企图,作出了二、四方面军在甘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的部署。
新的行动方针要求把甘南发展为战略根据地之一,与巩固和发展陕南根据地和陕甘北根据地相呼应,并迫使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准备冬季打通苏联。9月至11月的具体部署是:一方面军以一部主力南下,占领海原、靖远、固原及其以南地区;四方面军控制甘南,尽可能取得岷州、武山、通渭地区;二方面军速向陕甘南交界地区出动。中央指出:一方面是吸引从郑州回开甘肃的胡宗南部钟松旅于陕甘交界,使之无法西进,威胁和控制兰州;另一方面又可伺机给王均部以打击,把陕南与甘南的根据地联系起来。
这个计划张国焘是同意的,因为他是不想去和毛泽东见面的,他总想着怎样才能阻止或拖延与一方面军会师。在他的心中,待在甘南或者西出甘青新都是可以考虑的。
9月9日,西北局在三十里铺召开会议,西北局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两个战略行动方案:一是红军出西北,据黄河以西的甘宁青三省地区;二是出川、陕、豫、鄂。
不久,中央复示:“你们提出的出川、陕、豫、鄂方案,是一种向南京进攻的姿势,只在不能出西北及与南京谈判决裂之时,才是可行的与必须的,我们已把此点电告国际,我们向国际提出亦是出西北与不得已时出东南两方案。”
为保持出西北或出东南的机动性,中央已令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率二方面军向陕南交界的风县、徽县、成县、康县一带进击,由四方面军继续发展甘南根据地。
张国焘开始雷厉风行地布置他的甘南计划:
“税收条例,由德峰同志写;秋收斗争指示,郭潜军同志负责;傅钟同志负责起草省委工作决议和省委工作计划,再给总政治部直属队讲讲话,介绍省委的工作方针……”
同时,朱德和张国焘为配合二方面军向陕甘边行动,令四方面军抽出2个军,东出西和、礼县,消灭王均部,阻滞胡宗南部北上。
甘南根据地的建设,在紧锣密鼓中上马了。张国焘认为,只要安上家、落了户,想去陕北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但是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凭着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兵不血刃,和平解决了“两广事变”。3个月的两广风波延误了他的“剿共”计划。风波平息后,蒋介石又调兵遣将,杀向西北。他将主力胡宗南的第一军迅速调遣北上,前往西北兰州。
党中央鉴于蒋介石在解决两广事件后,已令胡宗南部回开兰州,并有分化东北军、撤换张学良的企图,因而变更了原来的行动计划。
此时一、四方面军尚未会合,如何对付胡宗南,如何打通国际路线,都需要重新安排。围绕这个问题,又发生了新的分歧。
陈昌浩主张四方面军应集中主力于现地区,伺机北出通渭、静宁、会宁地区,配合南下的一方面军夹击敌胡宗南部。
为了说服张国焘,9月13日清晨,陈昌浩自岷州城下跨上战马,一路风驰电掣,朝三十里铺飞驰而去。
张国焘一见陈昌浩急匆匆地赶来,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自卓木碉会以后,这位热血沸腾的老部下,在一些关键性的会议上,不再是那么旗帜鲜明地拥护自己了,他那火一样的热情、粗大的嗓门也看不到、听不见了!
“朱总司令呢?我想开个会讨论战略问题。”陈昌浩一进门就说道,“敌情严重,睡不着觉,想来请教二位老总。我心里有个想法憋得慌,不吐不快!”
陈昌浩的声音越来越大,朱德闻声过来了,“昌浩同志有什么想法,不要急,尽管说嘛!”
陈昌浩打开地图,说:“派两个军东进与二方面一起威胁胡宗南左翼,不如集中主力于现地,伺机北出通渭、静宁、会宁,与一方面军南北夹击胡敌。将来四方面军主力应向陇东北地区发展,使二、四方面军形成重新夹击敌人之势。”
“昌浩同志的建议很有价值,是个好建议。”朱德略一沉思,点头赞许道。
张国焘也在思考,陈昌浩的方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胡宗南部在南北夹击下被吃掉了,那么一、四方面军就可会师于静宁、会宁地区;二是胡宗南部啃不动,横在一、四方面军中间,阻断两个方面军会师。张国焘认为,由于红军目前的力量太弱,吃掉胡宗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第二种可能性是最大的,而这又是张国焘希望看到的结果。
◇“西北王”胡宗南
于是,张国焘表态了,“既然你们两位都觉得陈昌浩这个方案好,那就照此准备吧!”
当天,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在岷州三十里铺共同向中共中央(并徐向前)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为先机打破敌之既成计划,争取抗日友军,造成西北新局面。一、四方面军乘胡敌在西北公路上运动之时机,协同消灭其一部;二、四方面军尽力阻止和迟滞胡敌西进。”
共产国际批准了红军夺取宁夏和甘西的计划。
中央认为:第一步应由一、四方面军合力夺取宁夏;第二步进据甘西。意外的情况是中央当晚回电说,鉴于一方面军兵力有限,主力在未消灭宁夏马鸿逵部前不宜离开陕甘边区南下作战,需固守现有根据地,抽不出更多兵力与四方面军共同夹击胡敌,故决定派红一师向静宁、会宁一带出动,策应四方面军主力北进,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的有利基点,在通渭、庄浪、静宁、会宁地区迎敌。这样,一、四方面军主力南北夹击敌人的计划,就变成了四方面军北进,在西兰通道地区独立迎击胡敌。
次日中央来电告之:
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
当然,这个回电也为张国焘西进甘、青、新的老生常谈提供了借口。张国焘接到中央电报后,反过来坚决反对陈昌浩提出的打通静会的方案,主张立即渡河西进。朱德、陈昌浩则坚持北进静会地区的原方案。双方坚持不下,决定召开西北局会议进行讨论。
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部部分成员在岷州城西的三十里铺召开会议,史称“岷州会议”,具体讨论红军行动方向问题。
会议由张国焘主持,参加者有朱德、陈昌浩、萧克、傅钟、曾传六、李卓然、何畏、刘少文等。
会上,张国焘提出了红军向新疆发展的意见。
陈昌浩说:“应立即按照中央要求,北上静、会地区,与胡宗南部决战,会合一方面军。”
张国焘说:“一方面军主力不南下,四方面军独立与胡敌决战不利,应即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河西计划。”
朱德坚决主张红四方面军应立即按照中央要求,集中主力于现地区,伺机北出通静地区与胡宗南部决战。然后按照中央指示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张国焘说道:“我不同意朱德同志的意见。我认为既然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红四方面军独力与胡敌决战不利,应即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红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河西计划。”
张国焘与朱德在会上激烈争执,意见相反,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都三天的会议中都试图竭力驾驭会场的形势,通过会场掀起的一个一个高潮和变幻不定的风向把握航向。最终,朱德赢了。会议通过了立即发动静会战役的战略方案。
18日晚,朱德、张国焘和陈昌浩联名向在漳县的红四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发布《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作出各部队北进的部署,要求各部带4天干粮,极力轻便伪装,尽量夜间行军,快速北进。同日,这一电报也报告了中央。
19日,朱、张、陈致电林育英、毛泽东、张闻天等:
一、决定四方面军全部向定西、会宁、静宁线活动,以会合一方面军夹击与迎击胡部为目的,先头师24、25到界石铺,大部月底到达。
二、请动员并选择最快与最适宜地点与你们会见,商决一切。
同一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以中央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和盘托出中央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计划。这个计划使朱德、陈昌浩坚定了北上会合的决心。
朱德当天回电,同意中央计划,四方面军将按中央指示,向静宁、会宁前进。朱德当即作了布置,与陈昌浩等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
西北局会议散了以后,总部开始制订静会战役具体方案。
张国焘并未就此罢休。
“静会战役不能打,这要断送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大声叫喊着,“北上要停止,改为西进。”
“国焘同志,你怎么能够推翻西北局的决议呢?”朱德强压怒火,耐心地说。
“我作为西北局书记有最后决定权!”张国焘的口气不容商量,“再说,部队的重大行动,我作为总政委有决定权!”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根据制度,红军的一切重大行动都得政委批准,张国焘确实有最后决定权。
朱德好言相劝,耐心解释,张国焘偏听不进去。
当总部将命令通知在漳县前线的徐向前和各部队时,张国焘已不仅仅停留在争论这个问题上,而是开始行动了。就在19日这一天,张国焘突然命令部队西进,准备向青海前进。他自己也离开了方面军总部到河对岸的供给部去了。
陈昌浩闻说后,在这紧急关头,策马而来,大声疾呼:
“不能西进,反对西进!”队伍停止了前进。
陈昌浩的命令在红四方面军中是有很大号召力的,特别是在如今张国焘的威信日渐衰落的情况下,一些中高级指挥员已经对张国焘失去信心。
部队陆续回来了。
张国焘得知陈昌浩公然违抗自己的命令,真是如五雷轰顶,从来没有人让他如此难堪,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
20日深夜,张国焘气冲冲地找到陈昌浩,大发雷霆,斥责陈昌浩扫了他的面子,与陈昌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事后陈昌浩回忆道: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他最后以总政委的身份决定西进,决定后就调动部队。那时我和朱总司令、刘伯承都谈过,无论如何要会合,甘孜的决定不能在半路上违反。我认为张国焘的决定是错误的,我有权推翻他的决定。即以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左翼部队停止西进,准备待命;右翼部队也停止西撤。命令一下后张国焘就知道了,他当时住河对岸的供给部,深夜3点多找我来了,谈了三点:1.说我无权改变他决定的西进计划。2.会合是错误的,今天的革命形势应该保存四方面军。3.会合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我们的党籍,军法从事。说到这里他就痛哭起来。我当时表示:1.谁有权决定要看是否符合中央要求,而你的决定是错误的。2.必须去会合。甘孜决定的会合为什么要变呢?3.是革命形势要求会合,会合后就有办法了,分裂对中国革命是不利的。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有用的。
眼看同陈昌浩谈话没有效果,张国焘突然说:“我这个总政委不干了……”
朱德知道这个事后,火了:“他不干,我干!”亲自挂起作战地图,找来作战参谋制订部队行动计划。
郭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