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瞾影视馆执笔原创:
《英雄》是由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的武侠电影,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战国末期,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对抗秦国的吞并,六国各地侠客欲刺杀秦王的故事。
该片获得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故事片等奖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故,如果深究起《英雄》的内涵,就会发现影片在本质上是一部艺术片。影片里的每一笔色彩都有特殊的含义,而其终极目的就是构造出一个江湖宿命与朝堂政治纠葛不休的武侠世界。
《英雄》里的武侠世界,江湖宿命与朝堂政治纠葛不休
为了阐述"江湖宿命与朝堂政治纠葛不休"这一主题,影片设置两层背景、运用三重叙事,且对人物语言着色的笔墨不多,更多用画面里的"色彩"这一元素来辅佐剧情的发展。正如《英雄》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解读,中国文化的传承讲究的是一个"悟"字,多说者,无益也。
悟:从心,从吾,吾亦声。"吾"义为"正中的",引申为"一箭正中靶心的"。"心"与"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一箭正中靶心'的心理状态"。
- 第一层背景:政治背景
战国后期,战火纷扰、群雄并起。秦王欲一统天下,六国甲士无能挡者,然天下仍有赵国刺客长空、情侣刺客残剑、飞雪三人使秦王颇为忌惮。秦王令:凡能缉拿刺客长空者,可近秦王二十步步;击杀残剑、飞雪者,可近秦王十步,封侯。
- 第二层背景:角色背景
秦国亭长无名,实为赵国人,秦军征战杀伐无度致其家破人亡,自此决心刺秦。他潜入秦国,苦练剑法十年,练就了一身最为上乘的功夫"十步一杀",即在10步之内,可击杀任何目标。
- 第一重叙事:无名的假述
无名一袭红衣,与残剑、飞雪同在红色的赵国字馆。红色,在此处象征残剑、飞雪的爱欲,甚至是嫉妒、仇恨等极端的情感;与此同时,也意图表示秦国军队所到之处的血雨腥风,而对赵国来说,则是亡国之血痕。正是因为人的欲望,残剑、飞雪两人相残,无名趁机逐一击破。
无名的假述里,红色代表欲望
- 第二重叙事:秦王的猜测
秦王看穿无名的假述,并以蓝色的世界开始了他的猜想。蓝色,在此象征秦王冷静、理智,延伸至胸怀博大;同时于残剑、飞雪二人来说则是眷侣、知己间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于视觉上形似江河湖海的洒脱不羁、灵动俊逸。秦王认为,是残剑和飞雪因知己之情、为国家之怀,用自己的生命成就无名的刺杀。
秦王的猜测中,蓝色代表理智
- 第三重叙事:无名讲述真实故事
对在书馆里真实世界的叙述,整体采用白色为基调。白色,本意是干净、平静,以纯粹、真实之意来展示这段故事里的人心。江湖与庙堂之间无疑是复杂的,但复杂的世界却有最纯粹的人心,如水、如光、如气,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残剑要阻止飞雪与无名刺秦,实质是为了阻止一场失败,故而被飞雪刺伤。
无名叙述的真实故事里,白色表示人心纯真
影片的政治背景与人物背景,或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或以谈话间不经意透露的信息,并未专门解释。至于三重叙事,亦是张艺谋内敛的独特风格,并未使用任何"文字"来注解故事,而是用不同画面的"色彩"将之分割开。张艺谋对色彩的领悟在《英雄》中达到了顶峰:色彩除了情感表达(人物)、氛围渲染(场景)这一基本作用外,在情节推动、逻辑形成上的效用也称得上举足轻重。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文化的传承讲究的是一个"悟"字。文字、语言这一最基础的信息载体有其形、无写意,但电影的核心是视觉艺术,以画面的"色彩"进行意图表达,内敛而隐晦,需要观众稍加剖析,才能体会其中深意。
除了观众需要"悟",影片里的人物也在"悟"。在赵国的书馆里,残剑执笔作下一个"剑"字,说书法与剑术意境相通;电影开头长空与无名的对决中,长空也说琴律与剑法相通相呼应。而这份相通,要靠"悟"。
无名准备启程刺秦的路上,残剑拦住了他,送给他两个字:天下。
残剑拦住无名,只写下两个字:天下
"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和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无名从残剑的字里悟到了大义,故他停止了刺秦的步伐,虽被秦军箭阵射杀,但这毕竟是无名参悟"天下"二字之后做出的决定。江湖宿命在这里败给了朝堂政治。
《英雄》里所构造的武侠世界,对观众而言,"所见"与"所感"必然会产生巨大偏差。仅凭眼睛里面看到的,根本无法理解一个明明有能力、有机会刺杀秦王的人为何会放弃刺秦,不过一旦悟到了其中情怀,自然不难理解影片阐述的大义为何,也更能感受到人物做事的动机与事态发展走向的合理性。
事实上,不强加给观众以主观思想才是创作艺术品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对观众来说,如果不加以思考自然没法认同这是一部精品之作。客观写实所产生的电影只是流水线产品而已,而在写意的镜头语言中,人物所产生的情绪、意识风格无疑是复杂的,往往这种复杂才是对现实世界最深刻的探讨。
- 回归历史本身,江湖宿命与朝堂政治的本质是什么呢?
以当时的天下正统秦国的角度来看,无名、残剑、飞雪等六国的侠客,在政治上都属于异端。实际上,武侠世界里中的"江湖"在历史中所对应的正是"民间"。无名刺秦,因在秦军铁蹄下家破人亡;飞雪刺秦,因为父亲赵震为赵国大将,在保家卫国的过程中战死;残剑刺秦,既有作为侠士为阻国家之间的征伐,也有为了红颜(飞雪)之恨。尽管出于不同的理由,但只要目标一致(杀秦王,止战祸),他们仍是组成了一个代表正义的革命组织。
以无名为首,形成了一个刺秦的革命组织
只不过不同的身份与经历,必然会形成有差异的价值观,这就为这场"刺秦革命"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残剑、飞雪无疑是这个以刺秦为己任的革命组织里最有分歧的人,残剑是典型的改良派,飞雪则是激进的革命派。
于激进主义者而言,他们的目的们明确,不惜舍弃生命之为刺秦成功,但刺秦之后世道如何则不是他们所考虑的,换言之,他们身在民间,却不知民间疾苦由何而来。而和婉的改良派,考虑的更多一些,他们并不希望直接打破这个世界,因为那么做对统治者和黎民百姓都没有好处,他们寄希望于以自身的威压,劝诫甚至是胁迫统治者在战争结束后善待天下人民。
最初的残剑因为一怒为红颜的政治冲动,决心刺秦。杀进了秦王宫,残剑行将除掉秦王的那一瞬,他新悟了一层:杀了欲一统天下的秦王,七国真能停止战乱吗?故残剑、飞雪的刺秦宣告失败,二人十年不语。无名决心刺秦,残剑送给他两个字"天下",再次导致刺秦失败,同时葬送了无名、残剑、飞雪三人的性命。至此,这场"刺秦革命"彻底失败。
残剑说:"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在天下也不再是仇恨。"残剑所注目的事实更加全面——结束战争所依靠的只有战争,战争带来的苦痛是一时的,一直战争带来的苦痛才是一世的。
在杀戮中的残剑,意识到了杀戮的真谛
正如儒家荀子的一贯主张:天下必须"定于一"。
"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是《英雄》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过程也给出了它的答案。为了止战,即便是暴君当政,即便是国破家亡,为了最后到来的那份和平,苦难与罪恶所有人必须承受,只有在没有战乱的世界里,百姓才有追求更高层次事物的权力与自由。《英雄》里追求的东西,以现代的眼光审视自然不再合时宜,但就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君主专制而言,恐唯此可行矣!
江湖宿命与朝堂政治,只有前者在抗争与屈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后者才能被正常促进,天下也才能走向太平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