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晋灵公是泰秋时代一个荒淫无道、偏听偏信的昏君。在满朝文武当中,他最宠信的是大将军屠岸贾。
晋国的丞相赵盾,是个患臣,目睹此情,冒死直谏,劝说灵公勤政爱民,指斥屠岸贾奸佞误国,为此,灵公十分不悦,屠岸贾更是怀根在心,屠岸贾是个阴险毒辣的野心家,他绞尽脑汁,陷害赵盾,均未得逞。于是便诈传晋灵公圣旨,抄斩赵盾金家,就这样,赵盾满门三百余口全被杀害。
赵盾有个儿子,名叫赵朔,娶了灵公的胞妹庄姬公主。赵朔和公主新婚不久,得知全家被抄斩的噩耗,痛不欲生,他对公主说,“屠岸贾心毒手狠,绝不会放过我。如今,你已有身孕,一定要好好保重,若是生下一儿,请公主好生抚育,待他长大成人,好为俺父母全家报仇雪报!"公主听了这番话,心痛欲裂,边哭边点头。这当儿,屠岸贾便假传圣旨,差一使臣来到驸马府,逼着赵盾自尽了。
屠岸贾抄斩赵盾满门,逼赵朔自杀,囚禁了庄姬公主。他正在十分得意之时,心腹来报告说,公主生下一男孩。他顿时心起杀机,铲草需除根,决不能留下后息。他立即派人把守驸马府门,若有人胆敢盗出赵氏孤儿,全家处斩。
在这紧急关头,程婴背着药箱来了。这程婴原是个乡村草泽郎中,不仅精于医道,而且能诗善画,因而被赵朔收为门客,格外优待。他仰慕赵门忠良,憎恨昏君奸臣。当得知屠岸贾抄斩赵盾满门,又要对孤儿再下毒手后,匆匆赶来指救,从公主手里接过婴儿,藏进药箱。回头看时,公主已自缢身死。
程婴不敢久停,赶忙挎起药箱,朝门外走去。眼看就要出门了,突然门内闪出一员武将。只听那武将对武士兵丁喝道: “你等退下,我要亲自搜查!”
程要不知武将是何用意,只听那武将说道: “程婴,你受赵家恩惠不浅,想必是特来搭救那赵氏孤儿的。”说着走近程婴,打开药箱,只见一个婴儿躺在里边。“怎么样? ”程婴慌忙跪下叩头求情。武将见此情景喟然长叹: “程婴呀,看来你还不认识我! "程婴连忙叩头说: “请问尊姓大名。”武将说: “我姓韩名厥,是屠岸贾手下的门人,奉命在此搜查赵氏孤儿。如果我把这孤儿献出,自然会飞黄腾达。但我韩厥虽然不才,却是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还分得清忠奸,怎能干那伤天害理的勾当? "程婴大喜,又跪下叩头。韩厥扶起他说: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你快快带着孤儿,离开这里。”等程婴到门口,忽听一片惊呼,回头看时,韩厥已经自刎。
屠岸贾正等着韩厥的消息,忽见兵丁来报说: “公主自缢而死,韩将军自刎身亡。”屠岸贾吃惊不小,忙问道: "那赵氏孤儿可曾收到? ”兵丁说: “再三搜查,连个影儿也没找到。”屠岸贾寻思其中必有奥妙,断定赵氏孤儿已经被人带出,眼珠一转,又想出个狠毒的计策来。他诈传灵公的旨意,告知全国百姓;有人献出赵氏孤儿,赏赐千金。如三日无人献出,就将全国跟赵氏孤儿同样大小的婴儿,一律斩尽杀绝。如有人胆敢隐藏不交,全家处斩。
再说程婴刚到家中,婆子赶快放下怀里尚未满月的娇儿,从药箱里抱出赵氏孤儿喂奶。她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打心里可怜那刚刚来到人世就失去亲人、遗此横祸的孤儿。
夫妻二人正核计着怎样隐蔽赵氏孤儿,忽听门外传来皇上圣旨:搜捕赵氏孤儿。程婴夫要叫苦不迭。紧急中,程婴想起老宰辅公孙杵臼和赵盾是一股之臣,从前过往甚密,若有他相助,定能搭救孤儿脱险。公孙杵臼复姓公孙,名唤杵臼,年高七十有余,本是朝廷宰辅。他为人忠直、刚强,看不惯灵公昏庸,屠岸贾专横,不肯同流合污,愤然罢职。如今在山乡太平庄经营着一处庄园。程婴深知公孙杵臼的为人,决定把赵氏孤儿藏到公孙杵那里,并和妻子商定了一个舍子计划。
当天,程婴仍用药箱背着赵氏孤儿,来到太平庄,见到了公孙杵臼。程婴了看四周,小声地对他说: “前些日子公主生下一子。如今,这孤儿无处掩藏,我特地投奔老宰辅来了。”公孙杵臼毫不迟疑地说: “收留忠良后代义不容辞,你只管把孤儿留给我好了。”程婴说: “老宰辅的赤胆热肠令人钦佩,但那屠岸贪心毒手狠,万一他来搜查怎么办? " “这…”公孙杵臼搓着手说: “愿听先生指教!”程婴说: “老宰辅,为弟新生一子,名叫金哥,和赵氏孤儿一般大小。待我回去之后,你就去屠岸夷那里出首,说我隐蔽赵氏孤儿不献,屠贼杀了我父子二人,那时您就好安心抚养孤儿长大成人,一来搭救忠良之后,二来搭救全国儿童,岂不甚好?”公孙杵臼见程婴这样见义勇为,深为感动地说: “贤弟,你能舍死救孤,可称忠义之士,只是一件……”“哪一件?” “抚养孤儿,至少廿余年,才能长大成人,报仇雪怩。可是为兄偌大年纪,怎能担当得起?"这一下可把程婴难住了。
公孙杵臼想了想说: “贤弟不必着急,为兄有个两全之计。既然贤弟舍得亲生之子,难道为兄合不得老命一条? !依我之见,将金哥送到这里,用绵绣包裹藏将起来。你到屠贼那里出首,就说为兄我隐藏孤儿不献,屠贼必然带领人马前来搜庄,搜出金哥,杀了我老小二人。你就把赵氏孤儿扶养成人,教他报仇雪恨,岂不更好? "听罢,程婴看着公孙杵臼飘然的白须,肃然起敬。
程婴按计向屠岸贾禀报,屠岸贾立即带领人马,杀死了公孙杵臼和“孤儿”。他得意忘形起来,捋着胡须说: “程婴,你真是我的心腹之人,我收你做个门客。老夫我年近六旬,尚无子女,我就收你那孩儿做我的义子。日后长大成人好继承我的官位,领兵带将,你意下如何? ”程婴听罢,公中暗暗叫苦,但为了不使屠岸贾猜疑,连忙应道: “多谢元帅抬举,小人感恩不尽。"
过后,程婴夫妻带着赵氏孤儿搬进了元帅府。孤儿改名叫屠成。随着岁月的流逝,屠成一天天长大了。他跟着程婴习女,甚有机谋。跟着屠岸贾习武,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不久,景公即位。他是个比较贤明的君主。屠岸贾失宠,便把希望寄托在屠成身上,妄想杀景公,夺晋室,由他父子俩独霸朝纲。
这一年,赵氏孤儿满了廿岁,程婴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他怕自己万一有个好歹,辜负了公主的托付,因而十分着急。然而,怎样披露真情呢?他彻夜难眠。他忽生一计--若是把此情景画成一幅幅图画,要是孤儿问起我,我便一一剖说,肯定会激起他满腔热血,与父母报仇雪恨。于是,他便躲在书房动笔作画,不多日子就画成,一本画册,偷偷藏在书房里。
一天,屠成又到程婴处习文,只见程婴手捧画册,长吁短叹,垂泪不止,不禁十分诧异,上前安慰道: “爹爹,是谁欺负你了? ”程婴摇摇头,摆摆手。"既无人斯负于你,还有什么伤心之事? ”程婴答非所问地岔开话题; "孩子,你在书房看书,爹爹到后堂中去去就来。”说着,把画册放到桌上,走出书房。
屠成拿起画册,展开看去,只见是一幅幅画图。画的是廿年前的往事,但因为上面没有说明,所以屠成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名堂。这时,见程婴回来,便问道:爹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程婴说: "孩儿,这上面画的是一桩很长的故事,你听我从头讲起。”于是,便把廿年前的往事说了一遍,只是没有指名道姓。屠成显然被故事中的人和事感动了,他问程婴: “但不知那孤儿后来怎么样了?” “唉!”程婴叹了一口气说: “没想到,后来这孤儿反被奸臣收为义子。如今已年长廿岁,虽学成一身文武,但还没能报仇雪恨,枉做人间大丈夫!"屠成说道: “这孤儿也太糊涂、无能了,如果是我,早就一刀宰了那奸臣!"程婴听罢大喜,说: “孩儿有志气!但孩儿你还不知,这故事与你有关,在我心中埋藏廿年了,今天就告诉你吧!"孤儿听罢,如梦初醒,咬牙切齿地说: “我恨不得一把抓住那老贼,杀了他才解心头之恨。”“小主人!”程婴劝道: “冤要伸,仇要报,但事关重大,还须奏明皇上,联络朝内文武,方可胜那老賊! ”接着二人计议到深夜方散。
次日早朝,孤儿便将此事奏知景公。景公早察觉出屠岸贾图谋不轨。听了孤儿奏报,心中大喜。为防打草惊蛇,景公命孤儿不要声张,要他们乘屠岸贾不备之际擒拿。
这天,屠岸贾从元帅府返回私宅。程婴连忙迎上来问安,并请屠岸贾到后花园赏菊。居岸贾不知是计,随程婴来到后花园。品赏之际,只听程婴咳嗽一声,忽地从花丛后闪出一员小将,手执青锋宝剑。屠岸贾定眼一看,原来是屠成,便问道: “孩儿你来此做什么? ”孤儿骂道: “老贼,谁是你的孩儿? ! "屠岸贾一时莫名其妙,生气地喝道: “屠成!休得无礼! ”
赵氏孤儿冷笑道: “告诉你老贼,我并不是屠成,而是你害不死的赵氏孤儿。”此时,屠岸贾手无寸铁,恐怕吃亏,便强装笑容欺骗说: “你休相信这些胡言乱语,毁了自己的前程。”他转过脸来怒视程婴,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 ”程婴冷笑道:“屠贼,我告诉你,当初你杀死的婴儿并不是赵氏孤儿,而是我的儿子金哥。他才是真正的赵氏孤儿! "屠岸贾大惊失色,声嘶力竭地叫道: “来人啊! ”帅府的卫士应声而来,但被埋伏在四周的队伍杀得七零八落。赵氏孤儿一跃而上,活捉了屠岸贾,并上交处斩。
处死屠岸贾后,景公降下圣旨: “屠岸贾搅乱朝纲,陷害忠良赵盾,满门无罪遭殃,全赖仗义之人救孤扶孤,才将奸臣处斩,报仇雪很。孤儿恢复原姓,赐名赵武,承袭父祖爵位官职。韩厥仗义而死,其后代仍为上将。程婴忍尽负重,含子救孤,赏给他十项田庄。公孙杵臼忠义壮烈,立碑表彰。"
【赏析】
古典悲剧史上的丰碑大纛
-谈元杂剧《赵氏孤儿77
古典戏剧《赵氏孤儿》写的是历说中晋国发生的事件。西汉司马迁的《史纪.赵世家》以及刘向的《新序》、《说苑》都有关于这一史实的记载。作者借助战国时期晋世家忠义之士和屠岸贾权奸之间的斗争,来辰现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历史必
杂剧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十分动人的人物形象,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步步深入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品德以及美好的典型性格。
对于反面人物屠岸贾的刻画,既没有鬼化,又没有脸化,而是将他们放在特定历史环境里揭示其隐蔽的内心活动。狡诈的屠岸贾,虽得逞于一时,到头来却落了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
在元代杂剧的著名悲剧里,《赵氏孤儿》是突出的一个,被人们誉为四大悲剧之一。这个戏,以歌颂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声情激越的悲壮基调,以剧中人物所倾注的对正义的无限同情和对邪恶的憎恶的强烈感情,构成了全剧浓郁的悲剧气氛,使观众或读者在欣赏悲壮动人的曲词时,与剧中人的悲修命运发生共鸣。《赵氏孤儿》无论就它内容的丰富、深刻或艺术的独特、完整,都堪称为悲剧的典范,它几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是我国古典悲剧史上的丰碑大纛。
《赵氏孤儿》是我国古代剧作中较早被介绍到国外的一部。它自十八世纪起,先是被译成法文本,后又被转译为英文本,在当时的欧洲舞台上演,成了风行欧洲的我国的第一个剧本。曾引起当时欧洲戏剧界、文艺界极大兴趣和注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的作用。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对它十分赏识,亲手动笔仿写过一个本子。
总之,杂剧《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是一部绕不开的悲情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