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印度版“放牛班的春天”[嗝嗝老师]登录中国院线,上映一个月来,获得票房近1.5亿人民币。
相比于前两个月引进的[厕所英雄]和昙花一现的[苏丹]有所回升,但依然与年初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片有一定差距。
▲2018年在中国上映的几部印度片
近几年,印度电影在中国渐呈现井喷之势。
2017年,阿米尔·汗主演的励志温情片[摔跤吧爸爸],刷新了中国观众对于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固定印象。12.86亿的票房直接引发新一轮印度电影热潮。
与此同时,套路也逐渐显现。
▲印度电影高口碑开端[摔跤吧爸爸]
回顾印度电影引进中国的辛酸史,再看看2018年国内院线扎堆上映的7部“咖喱片”,充分说明了啥叫“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01 印度电影引进史
印度电影与中国渊源已久。
20世纪50年代,是中印关系友好的鼎盛时期,双方文化交流频繁。彼时我国的进口片儿除了苏联老大哥和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阵营的以外,几乎都来自于印度。
比好莱坞电影扎堆儿进入中国市场,足足早了40多年。
1955年10月,中国文化部门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了“印度共和国电影周”活动,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暴风雨]、[两亩地],并公开放映。
成为第一批引进中国的印度影片。
▲早期引进的印度电影[流浪者]、[暴风雨]、[两亩地]
其中拉兹·卡普尔的[流浪者]还是印度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曾获得1953年举办的第六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丝毫不逊于如今的[摔跤吧爸爸]。
可惜,当时的中国建国还没几年,百废待兴,电影等文化产业相当薄弱。
引进的印度电影数量一双手就能数过来,声名在外的[流浪者]们没翻起什么浪花儿就消失了。
直到1978年复映。
影片欢快热闹的喜剧气氛,极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令当时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充分满足了娱乐活动匮乏的人们的精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自那以后,印度电影再度走进中国观众的视野,成功焕发第二春。
▲导演拉兹·卡普尔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有30部印度电影被引进,平均每年2到3部,分别由上影、长影、八一等电影制片厂译制而成。
其中1990年引进数量高达5部,这一记录直到2018年才被打破。
除了数量优势,这一时期,国内印度电影还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
既有色彩华丽的歌舞片[大篷车],又有类型分明的警匪片[复仇的火焰],甚至还有类似于[印度先生]这样的特效科幻片。
▲八九十年代引进的印度电影[大篷车]、[复仇的火焰]、[印度先生]
阿米尔·汗第一部被引进中国的电影[冷暖人间]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彼时还是新人的他肯定不会想到,20多年后的自己会成为印度电影出口的金字招牌。
▲阿米尔·汗电影[冷暖人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眼看着印度电影就要称霸中国市场,却迎头撞上了此时进入中国影市的好莱坞大片儿。瞬间被掌握核心科技的美帝秒的渣儿都不剩。
1985年以后,在好莱坞的挤压下印度电影的引进与日俱减,每年最多一部,几乎没有存在感。
2003年[印度往事]下映之后,甚至连续七年断档,中国院线再没看到印度片儿的身影。
直到2010年,沙鲁克·汗主演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上映,印度电影这才重新回到中国观众的视线。
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终于摸准了中国观众的喜好,成功分得一杯羹。
▲阿米尔·汗电影[印度往事]
▲沙鲁克·汗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02 印度电影模板
数据显示,2017~2018两年内,印度电影在中国收割了近30亿票房。
仅今年一年就有7部印度片儿进入中国市场,成为除日本以外,引进最多的非好莱坞电影国家。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年初的[神秘巨星]到正在上映的[嗝嗝老师],票房呈现逐渐偏低的走势。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背后,印度电影日渐明显的套路正大力消耗着观众的新鲜感。
1.题材方面。
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喜好,引进的几部印度电影大多是与家庭、教育、女性有关的题材,从内容上贴近中国观众的现实生活,也就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两部阿米尔·汗式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兼顾成长、励志、亲情、女性等多个话题。
年纪大的看家庭感情、年纪小的看成长励志、男人看印度摔跤,女人看独立平权,不管怎样总有一款能戳中观众的软肋。
▲情感励志片[神秘巨星]
2018年4月上映的[起跑线],矛头直指印度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一句“孩子的比赛,父母的战场”暗戳戳的诉出了成千上万中国父母肚中的苦水。
你看,原来中国印度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当爸妈的太不容易。
有了这强大的现实共鸣,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叙事、娱乐喜剧的表演、温情励志的点缀,三管齐下,轻松收割十几亿,玩着就把钱挣了。
▲择校大比拼的[起跑线]
不过,多部同类题材电影接连出现,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同样是摔跤题材,2018年的[苏丹]仅收获了3583万票房,连[摔跤吧爸爸]的零头都不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内容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中国引进的印度电影有90%的流程是这样的:
矛盾揭露、孤胆英雄、困难重重、民众声援、媒体报道、官方让步。
尽管每一个情节都可以预想到,但有熟悉的配方加持,再平庸的故事都会变得“有看头”,随随便便赚个盆满钵满。
以[厕所英雄]为例。
模范丈夫为了给心爱的老婆建厕所,逆印度之大不韪,公开对传统陋俗呛声,成为叛逆的英雄。
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快要建成一个厕所时,却被反对派砸烂。跌落谷底之时,得到那些长期被不公平对待的女人们的声援。媒体也纷纷报道这件具有争议的事情。
最终代表既定制度的一方让步,丈夫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如愿以偿建了厕所,还顺带着推动了印度这方面的发展。
▲矛盾揭示
▲孤胆英雄
故事本身底子不错。
可惜,电影虽秉承了关注现实生活、剖社会弊病的基调,但高起低落,前三分之二剧情拖沓,后三分之一问题弱化,最终沦为一件流水线产品。
也预示着印度套路在中国市场的遇冷。
3.发行套路
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已经成为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担当。这一点发行商了然于胸,所以不管什么电影,上映时多少都要蹭一点米叔的名气。
2018年初的[神秘巨星]算是阿米尔·汗的亲生影片,虽然镜头不多,但他的名字打上去,借着去年[摔跤吧爸爸]的东风,票房一路飙升,最终拿到7.8亿的好成绩。
萨尔曼·汗主演的摔跤手传奇[苏丹],虽然男主角的名气不比阿米尔·汗小,但中国观众并不认可。
▲萨尔曼·汗饰演的摔跤手
只能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打上“阿米尔·汗倾情推荐”的字样提高上座率。可惜故事格局略小,玛丽苏爱情占了绝大篇幅,票房止步3600万。
可见包装做的再好,套路再溜,没有优质的故事支撑还是要塌锅的,几个汗都拯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