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公映的《七武士》被誉为是黑泽明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对世界近代电影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好莱坞曾以《七武士》为创作灵感拍了两个版本的《豪勇七蛟龙》。而香港电影人也受惠于这位电影大师,两度翻拍了《七武士》——一部是1973年由王羽自编自导的《战神滩》,另一部是由唐基明执导的,结合了东方武侠和西部片元素的《忠义群英》。
与前者相比,这部《忠义群英》的演员阵容也更加强大,它集结了郑少秋,梁朝伟,张学友,午马,莫少聪,成奎安和林国斌组成的中国版“七武士”阵容,再加上距今时间最近,所以知名度也要更高。
《七武士》的故事背景是弱肉强食的日本战国年代。而《忠义群英》则将故事置于了二十年代军阀割据,战事不断的中国。除此以外,本片的故事主干和原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讲述的是七个侠士带领小山村的村民奋起反抗土匪进犯的故事。
由于文化底蕴不同,所以本片在部分情节上,以及角色的身份和个性上做出本土化的改编是必然之举,但毕竟饰演这七位义士的都是昔日香港影坛的实力派演员,因此各个角色鲜活饱满:
郑少秋饰演的戚大副沉着冷静,豪迈洒脱;梁朝伟饰演的王威武搞怪顽皮,身上依然带点儿《鹿鼎记》里韦小宝的影子;张学友饰演的程嘉刚正不阿,莫少聪饰演的阿勇正气凛然,林国斌饰演的茅天雷坚毅冷酷。而午马饰演的老鬼从表面看上去似乎有点儿贪生怕死,油腔滑调,实则铁骨铮铮,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大傻成奎安,他那凶神恶煞的面相却在这里透出了些许正直和淳朴和憨厚。
为本片担任编剧的是后来与星爷有过无数次合作的曾谨昌,或许是因为赶工的关系,剧本完成度有可是并不高,尤其是电影中段的节奏显得有拖沓,甚至还加入了不少搞笑娱乐元素来凑数,而收尾也收得有些仓促草率,就厚重感而言,本片与《七武士》无法相提并论。
在动作场面上,为本片担任动作设计的江道海和潘健君并不擅长驾驭大场面,这从显得有些过火和失控的大规模枪战戏上就可以发现不少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他们更擅长的那种局部打斗的套路中来,将一部本有可能拍成港式战争片典范之作的电影,硬生生搞成了一部以刀战和丛林伏击战为主的显得有些落俗的拳脚功夫片。
尽管如此,但本片里仍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情节,尤其是几位主角牺牲时的惨烈被放大,还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刺激和震撼。譬如大傻为了保卫妇女儿童而被乱枪扫射,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棚屋拉倒,这也让笔者想起了《十月围城》里的巴特尔为拖延朝廷鹰犬的进攻时间将牌楼拉倒的场景,其导演陈德森很明显借鉴了这个片子。
午马因没加提防被冷枪击中后背,在临死前还说着宝藏的事,肯定能够加深观众对他的印象。
而一夫当关的林国斌最后死于匪首罗烈刀下,矗立半晌才倒下的画面,也为电影平添了几分浪漫又悲壮的色彩。
看得出来,《忠义群英》的确是一部野心之作,为了这部电影,洪金宝还不计片酬金不计戏份地在开头客串了一个舍身取义的义士,只能说它最终没能成为经典,颇令人遗憾。
在观影的过程中笔者曾无数次地设想,如果本片交给当时的徐克或者吴宇森来拍,效果会不会比现在更好,视野和格局会不会比现在更大更宽?如果本片的动作设计并非江道海而是袁和平,那么或许又该另当别论。不过时隔快三十年后,相信这部《忠义群英》会让不少观众感觉到惆怅,因为片中牺牲的成奎安与午马在现实中也已驾鹤西去,这无形中也为本片增加了些许珍贵的怀旧价值。